前段時間,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大火大熱,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特點鮮明的人物心理,引得大家由此展開了各種話題的激烈討論:「原生家庭」「人性善惡」「戀愛婚姻」……編劇對於結尾隱晦的處理,撲朔迷離的現實與童話,使得人們忍不住揣測最終的結局。你是相信童話,還是邪惡呢?
看到這句話,我的腦海中第一時間閃現出的是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爺爺提出的人格理論。(我還挺有專業性zhí yè bìng吧)他說:每個人的人格都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組成的。
人的本我有各種各樣的原始的衝動和欲望,就好像心中的小惡魔。超我是良知和道德的約束,就像心中的小天使。可是,現實中的「自我」,既不是「超我」的童話,也不是「本我」的邪惡。
如果「本我」中的欲望和「超我」中的良知產生強烈衝突時,人的心理會感到惴惴不安。比如:一個中學生自己路過一個玩具店,他看到櫥窗裡擺著自己最想買的限量版變形金剛。但是他沒有零花錢,不能立馬擁有這個變形金剛,受到道德與法律的約束,他也不能偷搶。
於是,「自我」就會非常矛盾,「本我」想要擁有,「超我」不允許他偷搶,這時,自我防禦機制就會起作用,他可以說我得好好學習,不能玩物喪志,這是迴避的防禦方式;他也可以說這款變形金剛也沒什麼特別的,跟家裡去年買的一款很像,這是否定的防禦機制;他也可以帶著不甘與憤怒回到家裡,對父母大發雷霆,埋怨沒有足夠的零花錢,這是轉移的防禦機制。
總之,「自我」為了迴避無法獲得心愛之物的痛苦,一定會在潛意識中悄悄使用各種心理防禦機制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
講到這兒,你一定能明白,心理防禦機制就像是人心裡一堵隱形的牆,它雖然不能實際解決問題(變形金剛還是沒得到),卻可以掩蓋焦慮的症狀,保護我們的自尊心,不讓自己崩潰。
但是,它的運作可能會導致現實事件的部分缺失或者扭曲(實際上,去年買的那款變形金剛跟這個新款比差遠了)。所有人的心理,都是如此運作。
我們在《隱秘的角落》裡看到的14歲學霸朱朝陽也是如此。這個疏離拘謹、渴求關愛的小男孩,沉浸在個人的世界裡,不能建立有效的人際連結。他努力讓自己名列前茅、對警察從容不迫地「撒謊」、對父親的忽視「毫無怨言」……這些都是他的心理防禦機制在起作用。
從劇情中,還可以看出他的心理防禦機制變化的過程。最初,他採取的是壓抑的防禦方式。
壓抑
無意識而有目的的遺忘,把那些不願感知的東西排除於意識之外。雖然被壓抑的東西不能被意識到,但它在潛意識中它仍然起作用。
現實:爸爸更喜歡妹妹,根本不關注自己。/爸爸猜疑自己/媽媽整天不回家。
超我:我要做個乖小孩,這樣才會被愛。
本我:恨妹妹搶佔父愛,恨爸爸冰冷無情。/對爸爸寒心失望/渴望得到媽媽的關愛。
自我防禦機制:壓抑
自我:毫無怨言,不與任何人發生爭吵矛盾。成績名列前茅。
不過,這些情緒不會因為被壓抑就消失不見,當它累積到一定程度,會以一種變形的方式再次冒出來——可能是傷害別人,或者是傷害自己。
劇中的朱朝陽在機緣巧合之下,壓抑的能量如火山噴發般,害死了同父異母的妹妹。
「害死」妹妹是他潛意識裡「本我」的想法,而「超我」又告訴他這樣做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觸犯法律的。所以,現實中的他,內心備受折磨(有一個鏡頭是他突然流鼻血)。於是,他潛意識中啟動了另一種防禦機制——現實重構。
現實重構
改變自己對所發生事情的印象,在否認了現實之後,內心的內疚或焦慮便可緩解。
現實:妹妹掉下樓時,沒有去救(另一說法:把妹妹推下樓)
超我:見死不救是違背道德的(把別人推下樓是違犯法律的)。
本我:妹妹的死是我造成的。
自我防禦機制:現實重構
自我:改寫日記,對父母、警察說謊。
妹妹死後,朱朝陽的生活徹底亂了套,繼母的糾纏、父親的懷疑還有繼母弟弟一次次把他逼上死路,終於把他推向深淵。
他害怕、驚恐,無法接納自己。他承受著「超我」的譴責,又帶著「本我」解恨的快感,乾脆「黑化」——付諸行動。
付諸行動
有些人不能直接地表達情緒情感,當內心發生衝突時,不得不一個人去承受、忍耐,當實在忍受不了太大張力時,就會化為行動(甚至是違法的行為),把潛意識的願望、衝動直接表現出來。但這種方式雖然釋放了情感,但在現實中往往會給人帶來麻煩。
看到這裡,有朋友會有疑問:難道是心理防禦機制導致朱朝陽「黑化」?心理防禦機制是好還是壞?我的回答是:
01
過度壓抑是一切的根源。
這一切悲劇,都源於壓抑在潛意識當中惡魔。在現在的社會中,壓抑是很常用的一種防禦機制。明明滿腦子都是「好難過、好想哭、好辛苦……」嘴裡說出的卻是「我很好」。表面上的「I'm ok」,內心已經「broken」。如果我們能看到他們內心被壓抑的部分,讓陽光照進隱秘的角落,療愈就會真正開始。
所以,對待自己,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防禦機制,勇敢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我們需要任性!對待孩子,真正的去允許和接納他們,不要用 「乖小孩」束縛他們。對於防禦水平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把痛苦內化,把創傷封存,這樣往往會失控後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02
使用積極、成熟的防禦機制。
人的心理防禦機制有很多種類,可以分為成熟防禦和不成熟防禦、積極防禦和消極防禦等。劇中朱朝陽雖然使用了一些成熟的防禦(比如升華:好好學習),但他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的還是不成熟的防禦機制。
出於對這部劇的好奇,我開始「人肉」原著《壞小孩》的作者紫金陳。意外的發現,他竟然就是朱朝陽的原型,而且和劇中朱朝陽的相似度極高,比如:現實中紫金陳的媽媽真的是鎮上的景區售票員、爸爸也是在江浙開了一個水產廠,非常有錢,和媽媽離婚後,娶了一個刻薄的妻子,甚至都不讓爸爸見他,他的爸爸真的和繼母有個女兒,而且很寵愛女兒,很忽視自己,他也一樣不受同學歡迎,是個數學天才,是個考上浙江大學的學霸......這一切簡直就是把現實搬上了熒幕,以至於他的爸爸給他發信息表示不滿。
現實中的紫金陳在上學時期嫉妒爸爸對妹妹的愛,甚至「會想得到更多」,但他一直在用「壓抑」(忍)和「升華」(好好學習,將來超過爸爸)的防禦方式。成年後,他把自己的成長經歷寫成大家喜愛的小說,把本我的欲望抒發在作品中,讓更多人和他產生共鳴(觀眾替他罵)。
升華
把自己原始的衝動欲望引導向高層次的文學創作,既能使自己的欲望間接得到滿足,又不會對他人和社會造成危害。這種成熟的防禦機制就是升華(sublimation),指的是把不易實現的本能欲望經改頭換面指向能為社會所接受的、比較高尚的目標和方向
就像丹麥著名女作家伊薩克.迪內森說過的一句話:只要把它當做故事的一部分,任何痛苦就都可以被承載。所以,紫金陳在回應爸爸的指責時說道:「我把故事告訴記者,不是為了報復你,是為了說出埋藏二十多年的故事,我與過去做一個和解。」
總之,心理防禦機制可以保持心理的平衡,我們不是要丟棄防禦機制,而是要增強心理防禦機制的成熟度。不成熟的心理防禦容易造成心理障礙,成熟的防禦機制有可以把消極轉化成積極,而心理健康的人總是用成熟的防禦機制來替代不成熟的防禦機制。現實中,紫金陳的做法實際上是一個正向的例子。
讀完這篇文章,你不妨也來審視一下你慣用的防禦方式,讓自己的防禦變得更加成熟。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轉發、在看和點讚哦!
創作:情感媽
美編:Penny
排版:Sheldon
圖片:部分來源於《隱秘的角落劇照》、網絡
誰是情感媽?
毛頭媽媽,中科院心理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香港大學「973」計劃項目諮詢顧問、北京一線心理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