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緬甸伸出手,又在打什麼「壞主意」?

2021-01-08 每天十點港澳臺

導語:媒體表示,在美國大選似乎迎來結果的同時,緬甸將迎來大選。在緬甸籌備大選時,印度卻正想方設法拉近兩國關係,並且有消息稱,印度該行為是為應對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印度一直將中國視為自己的對手,在很多方面都將自己和中國做比較。在「中國製造」在國際社會大放異彩後,印度也緊忙推出 「印度製造」宣稱自己的產業取得較多的突破。

「印度向緬甸伸手」

緬甸作為印度重要的鄰國,是其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想要把兩國合作提升到新高度,防務和海上安全等方面加強合作力度。印度政府宣稱,兩國雖然存在分歧,但是雙邊關係和雙方在戰略問題上的契合更被看重。印度可能會將緬甸拉進印太體系中。

兩國的外交部舉行線上協商,而且印度官員還專門去拜會緬甸防務總司令等人。根據美媒報導稱,印度宣布捐給緬甸一艘潛艇,而且兩國還承諾不會在各自領地進行危害到對方的活動。印度希望能與緬甸建立十分牢固的關係,但緬甸卻想要平衡自己與印度和中國的貿易關係。

多家西方媒體對緬甸大選表示失望

緬甸大選將會選出緬甸聯邦、省邦議會成員。外界普遍認為民盟將會繼續掌權,但是其在議會中的優勢可能逐漸減少。關注緬甸大選的不只是印度,很多西方媒體也都十分關注,但他們大部分對該大選都未抱有太大希望。

有媒體認為,緬甸2015年的大選讓人們看到「民主的希望」,但民盟政府在執政期間並沒有在民主領域取得進步,此次緬甸大選失去「公正」的情況將會惡化的更加嚴重。緬甸大選失去「公正性」,不只是媒體失去太大興趣,更對其國家的發展進步造成不利影響。而且還有媒體斷言緬甸不會再「公平公正」,引人深思。

緬甸大選時期印度加強促進兩國關係進步,妄圖將緬甸拉入自己的行列,共同應對中國崛起展現出的強大影響力的意圖十分明顯。反觀緬甸只是想保持自己的中立位置,不介入糾紛之中。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解放網

相關焦點

  • 印度又打「壞主意」,自己人卻發現離不開中國,印專家說了實話
    印度又在打「壞主意」了,9月10日路透社消息稱,印度計劃加強對銅鋁進口的管控,限制從來自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進口,以保護國內廠商。 路透社預計,銅和鋁將被列入限制項目清單,印度政府會要求進口商在有關部門登記,並為銅鋁進口頒發單獨的許可證,這樣一來進口商的每批貨物都必須先取得政府的許可證才能放行。一名印度政府官員向路透社表示,預計新德裡方面很快將要求本國進口商在有關部門進行登記。
  • 九成鋼鐵需要從國外進口的緬甸,將向印度孟加拉出口1萬噸鋼結構
    緬甸的基礎工業的技術尚處於發展薄弱階段,尤其是煉鋼行業的發展比較緩慢。國內多數煉鋼廠仍依靠收集廢鐵、鐵礦來冶煉製作,工藝水平也較落後,同時還受到緬甸市場鋼鐵原料價格上漲和資源短缺的影響,導致虧損,甚至停止運作的煉鋼廠不在少數。 1996年以來,緬甸先後有6家鋼鐵企業建立。其中,日資有4家,韓資有1家,馬來西亞獨資1家。
  • 美國總統前腳剛走,緬甸總統就出發前往印度
    印度送緬甸的「禮物」【緬甸中文網訊】日前,有消息傳出,印度將援助緬甸,向緬甸提供6.8億美元(約合9778億緬幣)的貸款用於國防開支。同時,緬甸將向印度購買軍事武器裝備。近幾年,為了夯實海軍實力,緬甸接連從國外購買「大傢伙」,其中,緬甸軍方已經向印度購買了一些輕型反潛魚雷和一艘二手基洛潛艇。雖說一個國家軍方實力的增強,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但由於緬甸政治體制的特殊性,政府與軍方仍處於「博弈」階段。眼看著軍方與這個世界大國的關係友好化,政府也不能坐以待斃。
  • 印度女人「福利」節日,用棍棒痛打男人,男人只能被打不能還手
    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節日是在印度,說起印度,大家想到的就是髒亂差。但是拋開印度的環境不說,還是有很多有趣的習俗的。比如說他們結婚的時候,新娘子的首飾還有手上的一些圖樣都是很有講究的,在這個宗教色彩濃厚的國家,一切都變得很神秘,讓我們好奇的同時又很想嘗試。今天要說的這個節日可以說是讓印度女性揚眉吐氣了,畢竟大家都知道印度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
  • 印度新指標出臺,緬甸黑麥豆價格上漲
    【緬甸中文網訊】仰光莽應龍貨物交易站商人發布消息稱,近期,印度政府發布2020-2021財年的黑麥豆進口指標為40萬噸。受此影響,我國國內黑麥豆的價格上漲。3月16日,國內市場上的FAQ黑麥豆,一噸價格為90萬緬幣。
  • 緬甸經濟主要靠什麼?緬甸經濟發展現狀
    緬甸經濟主要靠水稻大米、小麥和甘蔗,原油開採。但原油是禁止出口的。原油又不是什麼少數國家有的稀貴物質,俄羅斯、中東及原油開採國恨不得多出口一點,緬甸禁止出口,這個國家經濟能很好的發展嗎?前幾個月越南禁止大米出口,我國不少人擔心。
  • 專家權威解析印度雪燕 與緬甸雪燕的區別真相大白
    其中印度雪燕與緬甸雪燕因顏色、拉絲、口感等區別,很多人都非常關心二者孰優孰劣,行業專家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做了權威解析,相信對大家的選擇有一定幫助。 (印度雪燕) 生物學界專家表示,從產品的營養和作用看,印度雪燕和緬甸雪燕的差異化不突出。從外觀性狀上看,緬甸雪燕顏色偏白,有酸味,質地緊密有雜質,而印度雪燕顏色自然偏黃,酸性小,質地乾淨雜質較少。
  • 清緬戰爭:當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時,會發生什麼呢?
    貢榜王朝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卻將緬甸推向極盛,它不僅統一了緬甸全境,還積極對外擴張。經過前三位君主的積極治理,緬甸吞併了印度東北部的曼尼普爾王國、中南半島東部的寮國,又將東南亞另一大國暹羅摁在地上摩擦,成為東南亞名副其實的霸主。
  • 緬甸大選:矛盾國度與緬華舊事
    雖然緬甸民主改革多年,可每當說起政治,緬甸人還是避而不談,尤其是講給外國人聽的時候。之所以選擇緬甸作研究主題,大概與我兒時的記憶分不開。第一次去緬甸是1999年,我還是個孩子,來到雲南西雙版納的景洪、勐臘、勐海,經打洛邊境進入緬甸孟拉。製圖:孫綠那是1999年4月,正值熱帶季風氣候的旱季,太陽高照、燥熱無比。
  • 不堪印度的百般欺壓,哪三個國家直接倒向中國?
    要麼之前小官就說印度「狂妄自大」呢,在印巴衝突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印度居然還在1962年妄圖染指我們的西藏地區,當然最後印度的下場就是被我們的駐邊部隊狠狠的收拾一頓,也算是讓他嘗嘗被「壓著打」的滋味吧。而這一場關於中國和印度的西藏戰爭卻讓巴基斯坦找到了反擊印度「出路」!
  • 約旦、印度返緬僑民感染66人,緬甸加強出入境管制
    約旦、印度輸入66例,緬甸加強出入境防疫措施衛生與體育部消息,近期以來,緬甸發現了數十例境外輸入病例,確診者為約旦、印度返鄉僑民。因境外輸入風險增加,衛生部當局在加強防疫措施的同時,呼籲地方民眾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措施,外出一定要佩戴安全口罩。
  • 彈弓打下來的彈弓樹蘿蔔
    彈弓樹蘿蔔附生的天料木大樹(譚運洪 供圖)彈弓樹蘿蔔的標本由金頓·沃德於 1935 年 10 月 26 日在印度阿薩姆邦海拔 900 ~ 1200 米的帕雷利河谷密林中第一次採得,此後80多年的時間裡,很少有人再見過其真容。偶然之機, 作者一行人在緬甸北部考察時見到了這種植物。有趣的是,彈弓在這次的標本採集中幫了大忙。
  • 緬甸成衣業需要多元化發展
    《緬甸時報》報導,緬甸成衣企業家協會秘書長Khaing
  • 緬甸天然拉絲雪燕
    雪燕歷史緬甸地區食用雪燕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以前人民跋山涉水採摘野生雪燕,獻貢給皇宮貴族食用。雪燕分類 現在市場上除了緬甸雪燕  ,還有一種印度雪燕,雖然都是採自蘋婆樹,但是緬甸雪燕是樹髓分泌物,印度雪燕是樹膠,印度的拉絲雪燕大多數是進口於緬甸,緬甸雪燕最初發現於緬甸地區 ,蘋婆樹樹髓分泌物。
  • 知道緬甸柚木,但未必知道緬甸柚木主要用途是什麼?
    知道緬甸柚木,但未必知道緬甸柚木主要用途是什麼?緬甸柚木木材(拉丁學名Tectona grandis L.F.)俗名胭脂木、血樹、麻慄、泰柚。是一種世界上著名和昂貴的闊葉樹種。它已用於造船、橋梁建設、高檔家具和高級住宅建設數百年。
  • [資訊]藍胖子向您伸出「圓」手!
    今天呢是哆啦A夢的生日!支持它的理由有「無論什麼願望都能實現」「可以去體驗自己心中理想的世界」。而排在第3的是時光機。有了它,大家就可以去不同的時代看看,並且改變過去了。
  • 印度就馬蘇德列名問題向中方表達不滿 外交部回應
    據外交部網站12月21日消息,在今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印度近日再次就馬蘇德列名問題向中方表達了不滿。印度常駐聯合國代表在安理會稱,由於一些國家「狹隘的政治考慮」,安理會在反恐問題上一直難以達成合作。你對此有何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關於1267委員會列名問題,中方已經多次表明立場。
  • 中國政府援助緬甸醫療物資抵達仰光
    環球網仰光3月27日電 (記者李秉新)3月26日午夜,一架中國東方航空公司飛機降落仰光國際機場,中國政府援助緬甸的醫療物資順利抵達緬甸。這批醫療物資包括20萬個防護口罩、5000個醫用N95口罩和5000套醫用防護服,共計2.45噸。
  • 中國元素難消除,什麼是緬甸果敢?
    (^_^)中國的麻慄壩變成了緬甸的果敢緬甸人只講緬甸語嗎?或許很多人沒有確切的答案。實際上在緬甸一些和中國關係密切的地區,講的也是漢語。最近一個緬甸播報漢語新聞的視頻走紅了網絡,引起了很多國內的朋友的關注。
  • 緬甸的女人
    就在同一天日本陸軍大將寺內壽一指揮的日本南方軍40餘萬人,分兵數路進攻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緬甸。實際上偷襲珍珠港只是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輔料」,奪取東南亞的油田和橡膠才是真正的「硬菜」。在這之前由於英美等國的石油禁運,日本在中國戰場上已經舉步維艱,當時日本軍隊的石油需求量是五百萬噸,而舉日本全國之力,包括東北和朝鮮也只能湊夠四十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