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年少時被譽為「嶺南奇才」,觀其生平逸事,愈發欽佩

2020-12-16 藍調侃人文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

梁任公乃我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他還集政治活動家、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於一身!

梁啓超12歲便中秀才,17歲中舉,被譽為「嶺南奇才」。

梁啓超自幼反應敏捷,記憶力強,聰悟超群,四、五歲就讀完四書、《詩經》,九歲時便能做千言文章,十二歲便中秀才,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秀才,他的老師周惺吾感嘆道:「我教不了他了!」

梁啓超少時跟祖父一起睡,每天晚上祖父教他一段《楚辭》,第二天他便能背誦出來,幾天下來便能全篇背誦。多年後,他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學做演講時,還能一字不落地背誦《楚辭》。

十歲那年,他隨父親到秀才李兆鏡家中做客,看見人家院子裡的杏花開得極好,他偷偷折了一支藏在袖子裡。他父親看到了,當場沒有點破,只是在開席前故意出對聯考他,說如果對不出來就不準入座,只能給在座的長輩斟茶倒水。

他父親出的上聯是:「袖裡籠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啓超不慌不忙,隨口便對:「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此聯一出,滿堂喝彩。

主人李兆鏡也乘興再出一上聯考他:「推車出小陌」。梁啓超照樣不暇思索應對:「策馬入長安。」又贏得一片讚許!

有一次少年梁啓超到書鋪購書,他看中了一本書,拿去跟店主議價,可是店主始終不肯減價。梁啓超說:「這本書我買不買不打緊,反正我已經看完了,也能從頭到尾背出來了。」

店主看他年紀小小的,以為他在吹牛,就隨便翻開一頁指著書說,你若能背出來,我就把這本書送給你。結果梁啓超真的一字不落地把那頁書背誦出來了,店主驚嘆之餘,只好遵守承諾把書送給他。

1885年,年僅十二歲的梁啓超,以「童子秀才」身份進入著名的學海堂書院繼續求學。令人驚嘆的是,梁啓超在學海堂「四季大考皆第一」,這個成績放在學海堂歷史上,只有江南才子文廷式能與他比肩。

1889年,年僅十七歲的梁啓超赴廣州參加鄉試,中舉人,名列第八,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舉人。

主考官李端棻認為梁啓超「終非池中物,飛黃騰達,直指顧間事。」,於是請副主考王仁堪做媒,摒棄門弟之見,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許配給「寒士」梁啓超為妻。有意思的是,當時王仁堪也有許婚之意,因見李端棻先開口,只好作罷。

(據梁啟勳《曼殊室戊辰筆記》記載:「光結十五年己丑,十七歲,舉於鄉,榜列八名。當時典試之正座乃貴州李園,副座乃福建王可莊。榜發,李請王做媒,以妹字伯兄。同時王亦懷此意,蓋王有一女公子正待字也。但李先發言,乃相視而笑。」)

梁啓超的才華,按說中進士應該不成問題,可惜1895年梁啓超參加會試未中。在那次會試中,梁啓超被「抑而不錄」,梁卷末端錄有當時副主考李文田寫的批語:「還君明珠雙淚垂。」

傳聞當時李文田擊節嘆賞梁卷,可惜其手中的錄取名額已滿,只有主考官徐桐尚有錄取名額,但徐不喜梁文,以為梁卷乃康有為之卷,又嫌李袒庇同省同鄉,故不予錄取。

後來戊戌變法初期,梁啓超名動京城,光緒帝召見他,有意提拔他作文學侍從。可惜面聖時,因梁不諳官話,彼此溝通不暢,讓光緒帝大為掃興,最後僅賞了個六品官銜,再次失意仕途!

梁啓超之一生,雖只活了五十餘歲,但是卻留下1400萬字各種著述,影響了一代人。觀其同時代或稍晚的學界大咖們對他的評價,便知梁氏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梁漱溟在《紀念梁任公先生》一文中這樣評價梁啓超的一生:

「當任公先生全盛時代,廣大社會俱感受他的啟發,接受他的領導,其勢力之普遍,為其前後同時任何人物——如康有為、嚴幾道、章太炎、陳獨秀、胡適之等等——所趕不及。我們簡直沒有看見過一個人可以發生像他那樣廣泛而有力的影響。」,「總論任公先生一生成就,不在學術,不在事功,獨在他迎接新世運,開出新潮流,振動全國人心,達成歷史上中國社會應有之一段轉變」。

並非梁漱溟有意抬高同姓名士身價,吳宓也說:「梁先生為中國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響最大之人物。」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這樣評價梁啓超:「我個人受了梁先生無窮的恩惠。現在追想起來,有兩點最分明。第一是他的《新民說》,第二是他的《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我們在那個年代讀這樣的文字,沒有一個不受他的震蕩感動的。」

郭沫若對梁啓超也同樣讚譽極高,他說:「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換句話說就是當時的有產階級的子弟,無論是贊成或反對,可以說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禮的。」

梁啓超曾在給長女的信中記錄了他1912年10月從日本流亡回國,他在京城逗留十二天所受的歡迎盛況:「此十二日間,吾一身實為北京之中心,各人皆環繞吾旁,如眾星之拱北辰。」

「都人士之歡迎,幾於舉國若狂………吾除總統處,概不先施,國務員至趙總理以下至各總長,皆已至,吾亦只能以二十分談話為約,得罪人甚多,然亦無辦法也。每日必有演說,在民主黨演說時,喉幾為啞。」

平實地講,梁啓超的各種著述,若是以影響力大小論,最為時人稱道的是他政論、社評文章,令人讀來盪氣迴腸,淋漓盡致!

用陳書良的話來形容就是:「他一生著述一千四百萬字,融匯中西,出入經史,顯示了『百科全書』的氣派。他的文章,挾雷生電,恣肆汪洋,……」

下面摘錄一段梁啓超1905年寫的《俄羅斯革命之影響》一文的開篇文字給大夥品鑑:

「電燈滅,瓦斯竭,船塢停,鐵礦徹,電線斫,鐵道掘,軍廠焚,報館歇,匕首現,炸彈裂,君後逃,輦轂塞,警察騷,兵士集,日無光,野盈血,飛電劌目,全球撟舌,於戲,俄羅斯革命!於戲,全地球唯一之專制國遂不免於大革命!」

這段文字讀起來節奏感強勁,簡短急促,寥寥百十字就把俄國革命的情形,猶如被置於電影鏡頭下一般,生動、鮮活,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熱血噴張。

他的學生吳其昌這樣評價恩師:「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才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裡。」,「文體的改革是梁啓超最偉大的功績」。

梁啓超創立的「新文體」,特意用俗語寫作,一掃古板僵化的文言之風,文筆生動,雅俗共賞,「筆鋒常帶感情」,很快就蔚然成風,流行開來,學界認為此舉為後來的白話文運動奠定了基礎。

梁啓超的文筆刀功超凡脫俗,並非偶然,縱觀其成長曆程,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神童」、「天縱之才」。

據梁啓超的同學盧湘父回憶,梁啓超在學海堂求學期間,考試經常選擇其他同學不敢去的應元書院(一般須舉人資格)、菊坡書院(出題多為經史詞章)應試。

在應試期間,同學們埋頭伏案、夜以繼日苦答,梁啓超則「遊行自在,行所無事,至更深人靜,則展筆疾書,並不起草,寫畢而卷已完」。

梁啓超行文不打草稿,一蹴而就的本事並非誇大。他任《時務報》主筆時,便有「麻將桌上寫社論」的傳聞。說是在每天夜裡,梁啓超在牌局上,口中一邊吆喝著「八萬」、「九條」,一邊口述寫社論,由報館專人記錄,第二天就可以刊登在報上了。

有人請他做講演,時間快到了,他照樣打牌,和他一起打牌的人都替他著急,催他趕緊起身打草稿了,他卻一點也不著急,笑著說:「予正利用博戲時間,起腹稿耳。

坊間傳說,梁啓超那篇著名的討袁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就是在他下了麻將桌後,直接前往附近的一家郵局發電報當場口述而成。當時他站在郵局外邊口述,發電員在裡面打,歷時數小時,全文一共9000餘字,無一字刪改。

梁啓超才華橫溢,但是也有人從學術角度逅病其學博而不精,梁啓超自己也認可。有一次劉海粟問梁啓超:「你為什麼知道的東西那樣多?」梁啓超卻回答他說:「這不是什麼長處,你不要羨慕。我有兩句詩:吾輩病愛博,用是淺且蕪。一個漁人同時撒一百張網,不可能捕到大魚。治學要深厚。……」

逝世前,梁啓超在病床上時常痛悔流淚,怪自己一生沒有好好做學問,以致沒有可傳世的篇章。

藍文徵曾說:「當任公先生因病入院,自知不起時,每當朋友或學生去看他,總是深切痛悔,一生沒有好好地做學問,以致沒有一兩篇可以傳世的文章;常因此躺在病床上流淚。他的老友林宰平先生為了安慰他,特別作了一番準備後,向他鄭重指出,他哪些文章,哪一部書,在學術哪一方面有貢獻,必能傳世無疑;任公先生聽後,心地比較平靜下來,也可以說,是在比較平靜中死去。」

胡適在其日記中記有一段評價梁啓超的話,個人覺得頗為中肯:「任公才高而不得有系統的訓練,好學而不得良師益友,入世太早,成名太速,自任太多,故他的影響甚大而自身的成就甚微。近幾日我追想他一生著作最可傳世不朽者何在,頗難指明一篇一書。……

梁啓超先生在學術貢獻方面,誠如陳明遠評價那樣:

「梁啓超的特長,就是以驚人的記憶力、敏銳的理解力,能夠詳盡佔有資料並且從中迅速地整理出一個頭緒來,井井有條、條條有理。但他的缺陷隨之而生,就是不夠深刻、難以發掘深層的本質;跟章太炎、王國維、陳寅恪諸大師相比,梁啓超『深入』不足,而『淺出』有餘。」

統而論之,梁啓超先生之一生,雖在學術精深方面的貢獻不如同時代的那幾位頂級大師,但是他在政治文化史上以及對國人思想的影響方面,則比其他大師大得多,值得我輩欽佩!

相關焦點

  • 梁啓超:民國「百科全書」,過目不忘,自創三步讀書法至今沿用
    而之後的歲月裡,梁啓超也一直沒有停下腳步。在16歲的時候考取了舉人,轟動一時,被稱之為嶺南奇才。獨特的讀書能力武俠小說裡時常有描寫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但實際上現實也有這樣的神人。而梁啓超就是擁有這種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的閱讀能力。
  • 廣州市文聯主席李鵬程:應大力推廣嶺南文化風骨和浪漫方面的情懷
    近代眾多學者以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對嶺南書法的歷史和現狀、本質和特性開展研究。比如陳永正老師的《嶺南書法史》論述了嶺南由秦漢到當代的書法發展,以時代為序,敘述各書家生平、作品與風格,是一部區域書法通史,是嶺南書法史研究的第一部重要專著。當然,至今為止,對於嶺南書學的研究也還有深化與系統完善的空間。即使是一些書法理論研究中的「熱點」,也仍有可以繼續發掘的內容。
  • 卡耐基這碗陳年「雞湯」,梁啓超親手為你熬製
    在露西鋼廠起步之時,卡耐基就曾預言,露西鋼廠、聯合鋼廠與埃德加·湯姆森鋼廠有朝一日將合而為一,躍升為美國最大的股份制煉鋼公司。在隨後的十幾年裡,他逐步橫向吞併,一邊將昔日競爭對手收入囊中,一邊四處搜尋新專利,規範生產工序。幾經合併後,卡耐基鋼鐵公司成為美國最大資本化公司,體量是標準石油的三倍。
  • 妖神記手遊逸事札怎麼獲得 逸事札獲取途徑匯總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妖神記手遊中逸事札系統的詳細攻略,想知道逸事札怎麼獲取嗎,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逸事札的獲取
  • 廣東惠州有座「仙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山」,門票60不輸武當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自南北朝開始廣泛傳播,影響深遠;道教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封建社會,人們敬畏自然,認為最高的山是仙宅,深水是龍,所以中國很多名山大川都有一個神奇的民間傳說,中國道教有四大名山,即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雲起山和湖北武當山,這四座名山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和深遠的影響,今天我要說的是廣東惠州有座「仙山」,被譽為
  • 梁啓超曾發明三人麻將 稱救國一定要打麻將
    打麻將可以觀察人的品格……本文摘自:《人民文摘》2014年第8期,作者:郝金紅,原題為:《梁啓超的「麻將經」》梁啓超不僅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在工作之餘,他還是一個大力提倡趣味主義人生觀的娛樂「發燒友」,尤其對玩麻將,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論。1919年的一天,幾個學界的朋友邀梁啓超去做演講。
  • 預告|晚清嶺南第一學府的幕後推手:從江南到嶺南的文化跋涉
    梁啓超稱讚他說:「儀徵阮芸臺元,任封疆數十年,到處提倡學問,浙江、廣東、雲南,學風皆受其影響。其於學亦實有心得,為達官中之真學者。」這位「達官中之真學者」,對於經史、小學、天算、輿地、金石、校勘,皆有精深造詣。
  • TA被譽為「嶺南第一桔」,你肯定也吃過
    TA被譽為「嶺南第一桔」,你肯定也吃過 2020-12-16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汕頭一別墅豪宅,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殿宇軒昂堪比故宮
    在潮汕文化的孕育下,汕頭留下了許多基於潮汕文化的建築,在汕頭市澄海區,有一座由陳氏華僑家族建造的名為陳慈黌故居的建築,是一座別墅,在建築風格上,它是中西建築的結合,這是一幢將潮汕文化與傳統建築景觀,西洋建築融為一體的建築,這房子點綴著涼亭和涼亭,走廊和橋梁曲折,陳慈黌的故居也被稱為「嶺南第一僑宅」,因此它位於嶺南地區。
  • 梁啓超所說「雲南第一古石」是指那一塊碑?
    碑石記述了一個叫孟孝琚的人的生平,所以,這塊碑石就稱為《孟孝琚碑》。此碑一出,大有石破天驚的氣勢。關注這塊碑石的人有梁啓超、羅振玉、袁嘉穀、黃膺、趙藩、楊守敬、方樹梅、李根源、王仁俊、由雲龍等人。看來這塊石碑確實不簡單。那麼,此碑如何不簡單呢?
  • 文旅探訪報告|傳統古村落的文旅升級之路,觀「嶺南周莊」逢簡水鄉...
    新旅網探訪員:玳瑁貓 逢簡水鄉是華南地區遠近聞名的古村莊,位於佛山市順德區,該地自漢朝開始有人居住,唐朝形成村落,歷史上曾出過多位進士,現仍保留不少宋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嶺南古村落布局依舊存在,並且其水資源豐富,河道眾多,被譽為「嶺南周莊」
  • ​張新璐 | 梁啓超《近世第一女傑羅蘭夫人傳》的傳記策略與女性設計
    外國女性的傳記進入國人的視野始自1902年6月6日《選報》刊登「友人譯寄,觀雲潤稿」的《批茶女士傳》[1],這篇傳記隨後被1902年7月5日的《女報》轉錄[2]。也是自這一期《女報》的轉錄開始,西方女性傳記不時會在《女報》的「論說」欄和後續改版的《女學報》「譯件」欄中出現。其中第8、9期《女報》再次轉載了梁啓超發表在《新民叢報》上的《近世第一女傑羅蘭夫人傳》。
  • 三十載春秋 百萬言菁華——《梁啓超全集》出版始末
    最終由清史纂修工程將其列項,列入文獻叢刊項目,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負責出版。2014年下半年,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梁啓超全集》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取得成功,時年我父親已90歲了。  經歷了30多年的漫長歲月,《梁啓超全集》終於出齊。其中包含著編集者的艱辛,也包含著各方的努力與支持。30多年來,父親與我伏案書海、夜以繼日,資料堆滿了屋子。
  • 廣東最具代表的華僑建築,建材極為奢華,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
    且這些建築均以傳統潮汕民居"駟馬拖車"結合西式洋樓,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陳慈黌故居內的建築以潮汕典型的駟馬拖車為主體,其建築風格獨特,揉合中國與西方的建築特色。在基本構造、房屋的木雕、石雕裝飾上,主要以中國傳統特色為主,而陽臺以及建築第二層的通廊天橋上,以大理石材料為主,且以西方進口的彩瓷地磚裝飾,這些集中體現西方建築特色。
  • 賽前得知科比逝世痛哭流涕,轟40+6彰顯曼巴精神,奇才超星令人欽佩
    我看到NBC體育第一時間發布了比爾聽聞科比去世後痛哭流涕的小視頻,看到比爾這一幕我心如刀絞,1993年出生的比爾是科比的鐵桿粉絲,他一直將科比當作是自己的目標,他想要在得分後衛這個位置上追趕科比,他內心的疼痛一定超出我數倍之多,可他立馬就要迎接比賽,1月27日奇才客場挑戰老鷹,奇才隊本賽季大面積的傷病,比爾本賽季也傷傷停停,奇才已經淪為東部頂級魚腩,可比爾本賽季個人的表現無可挑剔,這場比賽他還向世人展現了他的
  • 一個頗受爭議的歷史人物-梁啓超
    說起梁啓超,大家立即想到的就是他的老師康有為,戊戌變法等影響歷史發展進程的關鍵人物和關鍵事件,而對於梁啓超的介紹並不是很多,他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學者。
  • 至今無解的詭異生平!達文西究竟是不是人類?他從哪裡來?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先驅利奧納多達文西是舉世矚目的曠世奇才,達文西才華橫溢,知識廣博,在許多領域都有建樹,他不僅在繪畫雕塑等藝術領域取得了極為豐碩的成果,而且在物理,數學,解剖,地質學,天文和建築工程製造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而在這些學科領域當中,他也無愧於傑出創造者的稱號。
  • 梁啓超欲借用朝廷的力量爭奪《時務報》
    梁啓超赴任時務學堂 當是時,錢塘縣令吳德潚計劃在杭州西湖賃一屋,購書數千金,並聘請英、法教員各一人,邀請梁啓超前往。吳德潚的邀請對「數月以來,益困人事」的梁啓超很有吸引力,他決意離開時務報館,隱居西湖靜心讀書。譚嗣同對梁啓超西湖讀書計劃表示贊成,以為有助於緩解矛盾。
  • 梁啓超:一條狗的使命,為開民智而發聲
    兩年後,也就是1901年,梁啓超發表論文《中國史敘論》,在這裡梁啓超首次提出了「中國民族」的概念。次年,梁啓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華民族」一詞,1905年,梁啓超又寫了《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在這一文中,梁啓超第一次明確了中華民族的內涵及概念,「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 梁啓超欲迎娶女翻譯,給妻子寫了一封信,回信為何令他越想越怕?
    直到由康有為、梁啓超發起的「戊戌變法」之後,這種男尊女卑的傳統婚姻觀才開始有所轉變。在康、梁的倡導下,「戊戌變法」對整個社會的改變是肉眼可見的,政治制度學習西方、文化教育崇尚科學、人才選拔廢除科舉、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種種舉措為多年閉關鎖國積累的清政府帶來了一股改革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