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閱兵鍾情時尚:服裝華麗藝術氣息濃厚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9月3日,我國將舉行首次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這將是新中國歷史上展現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第十五次大閱兵。

  3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舉辦閱兵式是參考了各國的普遍作法,是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的重要一環,並不是要向誰「秀肌肉」。目的是為了顯示中國和世界人民捍衛世界和平的決心和能力。5月26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大校在答記者問時說,關於閱兵的相關準備工作,目前都在按計劃向前推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銘記70年前那段慘痛歷史,從中汲取深刻教訓,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才能防止歷史悲劇重演。人們不會忘記,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1937年至1945年,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日本陸軍總兵力三分之二以上。從1931年到1945年,在中國戰場上與日軍進行的大小戰鬥有16.5萬餘次,殲敵150萬人,佔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的70%。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今年的大閱兵,將成為體現國威、展現軍威、弘揚中華民族浩然正氣的歷史時刻。

  現代閱兵,是一項極其隆重的軍事儀式,通常是在國家重大節日或大型軍事演習中進行。如美國每年都以閱兵的形式慶祝獨立日;俄羅斯慶祝衛國戰爭勝利等節日時,也要在紅場舉行閱兵;美、英、法等國的軍校學員畢業都要舉行閱兵以示莊重。

  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羅馬等國軍隊中就舉行過閱兵式。將士出徵前和凱旋後,都要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母親要把象徵榮譽和勇敢精神的盾牌親自交給兒子,如果打贏了,就以帶回盾牌為標誌;陣亡了就用盾牌抬回屍身。到了18世紀,閱兵式盛行於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歐洲各國,極為重視閱兵。英、法、俄、德等歐洲強國,無不藉助閱兵這一特殊形式炫耀武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莫斯科紅場閱兵震動了全世界。剛剛過去的俄羅斯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的紅場閱兵,規模為俄羅斯歷年之最。這場大閱兵,勾連歷史和現實、戰爭與和平。一些細節和瞬間至今讓人難忘,令人動容。

  閱兵在中國的歷史也同樣是源遠流長。相傳4000多年前,夏朝建立者禹,曾在現今河南嵩縣境內的塗山,與南方各部落首領會盟。會上,眾多士兵手持各種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邊歌邊舞,以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在中國春秋時期,也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

  明朝永樂大帝曾調集10萬人舉辦聲勢浩大的閱兵,僅「觀禮」的各國使節就來自27個國家。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其後中亞、西亞國家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一直綿延到明末。清代宮廷畫家金昆等人奉命所繪的《八旗閱陣圖》裡,對乾隆皇帝南苑大閱兵的盛況也作了形象逼真的記載。八旗將士各著紅黃藍白等本旗閱兵禮服分陣排列,號角高揚,軍旗獵獵,一眼望不到盡頭,其場面極為壯觀,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場面宏大、威武雄壯的乾隆閱兵圖。

  現代閱兵一般分為閱兵式和分列式。閱兵式是指首長或貴賓在閱兵指揮員的陪同下,乘車、騎馬或步行,從受閱部隊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閱;分列式是指受閱部隊從檢閱臺前通過,接受首長或貴賓的檢閱。閱兵既是武裝力量的展示,更是綜合國力的展示。一個國家的強弱,在閱兵場上可以一覽無餘。閱兵也可以通過強大的實力、高昂的精神風貌來激發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達到凝聚軍心、民心的作用,成為推動軍隊和國家全面建設的重要動力。

  由於文化和歷史的差異,不同國家的閱兵形式可謂「別具特色,異彩紛呈」。目前,世界各國的閱兵式,從形式上大體可分為蘇式閱兵、英式閱兵、法式閱兵和美式閱兵四種。

  從本期開始,《新知周刊》軍事版開闢《帶你走進世界各國閱兵式》專欄,為讀者講述那些不容錯過的精彩瞬間。

  英國:閱兵服裝最講傳統

  英國軍隊的閱兵服裝在當今世界可謂獨樹一幟。他們在閱兵時仍然穿著古代的民族式樣的軍服,頭上戴著高筒絨帽,手持佩劍,胸佩綬帶,與本國現行軍服相去甚遠。其良苦用心是用傳統的裝備、傳統的服飾,來緬懷往昔「日不落帝國」的輝煌。

  每逢女王誕辰、重大的紀念日,英國總是用一場小型但隆重的閱兵儀式來追溯那段「太陽永恆照耀國土」的歲月。走在最前面的是敲打著激昂鼓點的軍樂隊,隨後是身穿赤紅色雙排扣制服、戴著高高熊皮黑帽、肩扛長槍的皇家衛隊,接著是騎著高頭大馬、身穿鋥亮胸鎧的騎兵。後面緊跟著各軍種單位。

  在蘇格蘭,有一個只在慶典閱兵時亮相的「布萊爾」軍團,這個軍團的成員由身穿蘇格蘭裙、口吹風笛的募兵組成。他們只效忠於蘇格蘭的艾梭爾公爵,而不像大英帝國境內的其他軍隊那樣,以英國女皇為唯一效忠對象。他們有時也為前往布萊爾古堡的觀光客表演風笛。這個軍團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中,他們曾支持國王詹姆斯二世;而在1775年與美國的戰爭中,他們也有過不俗的表現。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閱兵場上也悄悄地出現了一些新氣象。1982年春夏,英、阿馬島戰爭爆發,最後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4個月後,倫敦在《大不列顛乘風破浪》激昂的旋律中,舉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閱兵,以慶祝這場勝利。約1250名從戰爭中凱旋的軍人走過時任首相柴契爾面前。在他們的頭頂上,海軍和陸軍的直升機和包括「鷂式」戰鬥機在內的17架固定翼飛機轟鳴著飛過灰白色的天空。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前,駐港英國海軍在昂船洲的添馬艦基地舉行了關閉前最後一次閱兵紀念儀式,英國海軍軍旗最後一次在基地內降下,象徵著英國海軍在香港150年歷史的終結,也代表著英國海軍在遠東地區最後一個海軍基地的結束。

  閱兵·服裝

  法國:歷史最久鍾情時尚

  在歐美,法國最鍾情於閱兵。法國路易十四時代和拿破崙當政期間就有規模宏大的閱兵式,讓歐洲其他國家羨慕不已。法國國慶日閱兵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常規性閱兵活動,從1880年開始,幾乎每年的7月14日都要舉行一次。遊行隊伍從巴黎著名的凱旋門出發,在雄壯的《馬賽曲》伴奏下,沿著浪漫的香榭麗舍大街朝終點協和廣場前進,法國總統和軍政要員以及外國使節將在那裡等候。

  法國的閱兵,服裝色彩華麗,藝術氣息濃厚。徒步方陣中的外籍兵團參加閱兵的服裝最吸引人們的注意,他們身前宛如戴著一件圍裙。1831年,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一道法令將流浪在巴黎街頭的外國人召集起來組成一支部隊,並命名為「外籍兵團」。100多年過去了,正是這樣一支由不同膚色、不同民族和操著不同語言的人組成的部隊,成為了「法國戰鬥力最強部隊」,哪個地方有危機,他們就像救火隊一樣派過去。

  2014年7月14日,法國巴黎舉行的盛大國慶日閱兵中,法國還邀請了72個一戰參戰國代表出席。

  法國人生性浪漫,男人和女人同樣愛美。法國軍服給人的感覺,一向是華麗到了極致,實用性讓位於美觀。拿破崙時代的法國軍服相當漂亮,法國人愛不釋手,一直穿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結果戰爭一開始,法軍穿著紅藍搭配的鮮豔軍服,遠看十分顯眼,成為德國士兵最好的靶子。法軍這才趕緊修改軍服顏色,此後又經過幾度修改,到二戰前形成棕色的常服與野戰服系列。

  穿行在花都百年的古典建築和青山綠水之間,就算是堅甲利炮也沾染了幾分藝術氣息。將武器設計得美輪美奐本來就是法國人的愛好,而他們又以藝術的眼光將各種不同類型的裝甲車輛進行混編,或者對車輛方隊巧妙排序。各種大小不一的坦克和戰車勻速行駛在美麗的香榭麗舍大街上,偶爾上空還掠過一隊法蘭西巡邏兵表演隊的飛機,在藍天上拉出紅藍白國旗色圖案。這樣的藝術化閱兵,或許只能為浪漫的巴黎和捍衛它的法蘭西共和國軍隊所獨有。(魏嶽江 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藝術氣息濃厚,從骨子裡散發出高級的星座
    藝術氣息濃厚,從骨子裡散發出高級感,自然是在很多的事兒上實實在在的去學習,藝術也可以當飯吃,說的就是這三大星座,她們骨子裡所散發出來的就是高級韻味,跟著星座洞君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星座吧
  • 服裝風格解析|現代時尚中的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藝術起源於17世紀中後期的法國,在1715年至1774年是洛可可發展的巔峰期,1790年走向沒落。洛可可風格建築的特點是奢華、精緻、繁瑣、又兼具柔和、浪漫,且追求形式主義的華麗效果。洛可可藝術的風格特點在服飾上的體現也同樣有著華麗誇張的裝飾性。◆為突出這種浮誇的特點,上緊下松的搭配就是洛可可服飾中最常見的組合。與巴洛克時期的服飾一樣,上身穿著緊身的束身衣,裙裝下擺厚重蓬鬆。
  • 藝術氣息濃厚,具有美感的3個星座女
    女人,應該培養一些藝術氣息,這無關興趣、也無關樣貌,是一種來自內心的美好氣質。有了濃厚的藝術氣息,必定會有充實的內心和高雅的氣質,她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多姿多彩,而她們的形象將會變得清新且富有活力。這樣的女子,具有一種和諧的美感,讓人百看不厭。
  • 揭秘閱兵軍服:以抗戰時期著裝和07式服裝為參照
    資料圖:07式軍服原標題:揭秘閱兵軍服訓練場上,三軍儀仗隊禮賓服、抗戰時期服裝、女兵時尚裙服、各種迷彩服……藍天白雲映襯下,身著嶄新軍服,佩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特色標誌的參閱官兵「此次閱兵軍服的全景展示,必將展現人民軍隊在強軍目標引領下蓬勃向上、開拓奮進的良好形象,向全世界奉獻一場最精彩、最具特色的閱兵盛典。」
  • 法國大學服裝專業留學咋樣?
    服裝設計是當今世界上變化最快的行業之一,與傳統的時尚國度法國、英國、義大利和美國相比,中國的服裝設計正處在快速增長的階段。如今越來越多學生將目光轉向國外,那麼服裝設計留學去哪國留學比較好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服裝設計留學去哪國比較好吧。
  • 白色的椅子特別的好看,極富內涵,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
    現代時尚簡約風格,質樸的色彩,寧靜悠遠的文豪氣質,極富內涵,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整體營造出一種華麗、高貴、溫馨的感覺,家居用品,在產品風格上追求返樸歸真的藝術境界。很獨特的花色在這個地毯上,並且可以看到完全是很美麗的。
  • 最美的藝術之都,來法國巴黎,一起體驗藝術氣息!
    導語:法國巴黎這座城市呢,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裡,不僅僅可以感受到浪漫的氣氛,而且呢這裡的藝術氣息也是十分濃厚,讓我們一起來這裡欣賞感受一下最美的城市吧。來到這裡肯定少不了的就是欣賞,這些地標建築物了。
  • 懷表的藝術:復古的紳士氣息
    因此一枚罕見、品相良好,特別是那些做工精細、帶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又是諸如百達菲麗、卡地亞、江詩丹頓、愛彼和勞力士等名牌的古董懷表更是男士們趨之若鶩的珍寶。皇室貴族的時尚飾品約瑟芬1799年以3000法郎的價格訂製這隻表,1804年拿破崙登基為法國皇帝後,為表鑲上鑽石,並加上王冠圖案,以反映約瑟芬的王家身分。後來約瑟芬把表送給女兒,而後者於1802年嫁給拿破崙的哥哥約瑟夫,1806年,拿破崙讓約瑟夫當上荷蘭國王,她成為荷蘭王后,表上再刻上大寫的「H」字樣。
  • 這座城堡是騎士國王的華麗夢想,法國文藝復興開始的標誌
    年輕的國王不僅將文藝復興的風潮從義大利帶回了法國,也帶回了那位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兩人的忘年之交成了一段佳話,達文西在羅亞爾河谷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後也是最幸福的三年時光,去世後葬於昂布瓦茲城堡。為了紀念和炫耀對米蘭的徵服,雄心勃勃、痴迷狩獵的弗朗索瓦一世於1519年下令修建香波堡,目的是作為自己狩獵時的行宮。但奇怪的是,今天看到的如此華麗的城堡,至今無從查證設計師是誰!
  • 服裝藝術 世界各國品牌服飾文化特點
    France 法國  西方現代服裝文化的發源地和中心是法國。
  • 智能服裝,藝術的氣息
    下面要介紹的智能服裝,極富藝術氣息,它們皆出自加拿大蒙特婁設計師Ying Gao。她認為,設計是位於技術和紡織領域的媒介:傳感技術使服裝變得更具詩意和互動性。不僅探究個人狀態,其身體輪廓因外界幹擾而改變,而且服裝還具有脆弱的過渡空間的功能。她的作品證明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深刻變化,並帶來了超越技術實驗的根本性關鍵維度。
  • 中印之裳充滿華麗質感的佩斯利花紋
    >【中印之裳】法國的異域風情是浪漫溫情的美國的異域風情是濃厚又華麗的印度的異域風情則是古老神秘而又高貴優雅的總而言之,異域風情體現了不同國家的人文擁有著各自的特色2015年「中印之裳」專題全新升級將繼續帶你領略瓦紗麗精品服飾、高端禮服、異域風情及設計師背後的故事讓你看到不同的異域魅力
  • 法國服裝考察——感受時尚浪漫情懷!
    法國,是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也是西歐最大的國家,這個國家具有悠久的歷史,充滿了時尚與浪漫,被譽為時尚浪漫之都,法國時裝在世界上也享有非常大的盛譽,從選料豐富優異到設計大膽和製作技術高超,法國時裝一直引領著世界時裝潮流。
  • 藝術氣息濃厚的星座女,骨子裡透著高級感,美在不經意間綻放
    毋庸置疑,女生顏值高、氣質佳,自然會受到眾人喜愛,但身上若多一份藝術氣息,自然就更能引人矚目,猶如一件藝術品,讓人賞心悅目。 今天就盤點一下,十二星座女中誰的藝術氣息最濃厚,從骨子裡散發高級感~
  • 高田賢三唯美華麗的藝術人生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西方反傳統文化觀念下,KENZO以不同於西方塑身主義的服裝風格,徹底顛覆了歐洲人傳統的著裝觀念,一舉成名。讓他成為與Eve Saint Laurent(伊夫·聖羅蘭)和Karl Lagerfeld(卡爾·拉德菲爾德)齊名的巴黎頂級設計師。
  • 看《小婦人》欣賞維多利亞時期服裝和藝術美學
    「小婦人」的服裝搭配也應和著時代特徵,與性格的變化。今天不談劇情,就來講一講這部電影中,我看到的維多利亞時期的服裝和藝術美學。作為炫耀性消費生活的體現,人們穿著華麗的服飾,男性穿著深色且精緻剪裁的套裝,女性穿著繁複且多層次的裙裝。蕾絲、緞帶、蝴蝶結、荷葉邊這些元素,加在原本十分宮廷的款式上,華麗又浪漫。
  • 時尚觀察 | 時尚是不是藝術?服裝設計師是不是藝術家?
    自1858年現代意義上的時尚產業初露雛形以來—— 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1826-1895)在巴黎開出第一家高級定製時裝店,第一次提出「服裝設計師」的概念,不僅面向王室貴族,也為新興的富裕階層服務,打破了時尚潮流自上而下的傳播模式,同時建立起我們今日熟悉的行業規範:模特展示,一年兩季的新裝設計展示乃至他的兒子建立法國時尚公會(Chambre Syndicale)等等—
  • 巴黎在召喚——法國藝術院校一覽
    浪漫之都時尚之都 法國巴黎 一向是世界文藝人士心中的創作天堂 法國的藝術設計教育 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勁的實力
  • 穿駝色外套搭配貝雷帽,藝術氣息太濃厚
    趙今麥的眼睛像清水一般空靈,通透的眼神具有寧靜而悠遠的氣息,乾淨的模樣給人一種只能遠觀不可褻玩的感覺。純真的趙今麥今年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好成績,而且在時尚方面也緊跟著潮流的步伐,精緻又有風格的衣品成為了很多年輕女孩學習穿搭的模板。
  • 【精細化視野】各國軍裝大盤點,美國精細德國耍酷英國紳士法國華麗
    海軍軍官是英式的黑色三角軍帽(納爾遜海軍帽),紅色襯衫帶金邊,深海藍色服裝,但從1777年幼改成法式的白色襯衫,深海藍色服裝。還有大批民兵直接穿民用服裝。  在南北戰爭時期,北方聯邦軍著深藍色上裝,天藍色長褲和黑色皮鞋。頭上是平頂圓帽。南方同盟軍則是灰色軍大衣和略帽,藍色長褲。戰場上,藍色和灰色的兩股洪流衝撞在一起,便意味著殘酷的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