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清楚,孟晚舟之所以會被美國起訴為「欺詐」,是建立在「美國制裁伊朗」的前提之下的。孟晚舟在擔任華為在伊朗的子公司Skycom的高層職務之時,和伊朗進行了電子設備的貿易。這就是美國給孟晚舟安上的罪名,並且通過加拿大這雙手,控制住了孟晚舟。
孟晚舟所要面對的困境不僅僅是失去自由這麼簡單,而加拿大很顯然是將美國的《愛國者法案》當作國際通用法案來審判孟晚舟,所以所謂的「雙重犯罪」才會成立。而孟晚舟在和伊朗進行貿易之時,加拿大並沒有對伊朗制裁,所以在加拿大的法律範圍之內,孟晚舟是不符合欺詐犯罪的條件的,只不過在加拿大為表「忠心」,偏要將自己劃分到美國的法律範圍之內罷了。
當任正非悲觀地說出此生可能再也見不到孟晚舟,很多人才意識到,孟晚舟被軟禁的嚴重性。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華為和孟晚舟即將面對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人們不禁會問,如果孟晚舟在美國的幹預之下成功引渡到了美國,會面臨怎樣的困境呢?
今天美國對華為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前車之鑑的,曾經日本的東芝就曾經面臨過今天華為所面臨的困境。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科技正在飛速崛起,美國也曾將他們視為眼中釘,主流報媒甚至用「經濟珍珠港」來形容日本當時的經濟攻勢。有趣的是,1989年,年輕川普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義正言辭地說:「日本正在吸美國的血」。
裡根總統上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打壓日本,而當時的日本經濟巨頭東芝集團,就成了儆猴的那只可憐的雞。東芝本來是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的企業,在日本科技飛速發展的80年代,他們積極轉型,成為通訊、電子行業的巨頭。
東芝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也成了美國的眼中釘。
1987年,美國以東芝和蘇聯進行貿易為理由,對東芝採取了一系列的經濟制裁,美國官方取消了和東芝的各項合同,在東芝投標的項目之中故意讓東芝落選,東芝損失慘重。
東芝這樣的本土企業,按道理應該得到日本的支持。但緊接著,美國頒布禁令禁止從日本採購各大企業的高科技產品,日本立馬做出了回應,自己制裁了自己的民族企業。東芝的兩名高管機械公司鑄造部部長林隆二和工具機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被莫須有的控告,被捕後被判處10個月和1年的有期徒刑。以東芝為起點,日本的高新技術領域受到了嚴重的打壓。
和東芝遭遇相同的還有法國的阿爾斯通。阿爾斯通最輝煌的時刻,水電設備、環境控制系統等多項世界第一。
美國為了制裁阿爾斯通,調查準備了3年之久,阿爾斯通非常硬氣,拒絕和美國當局合作。美國FBI抓捕了阿爾斯通的高管皮耶魯齊,以涉嫌商業賄賂罪指控皮耶魯齊。美國曾經想要收買皮耶魯齊,讓其為美國服務,聯手弄垮阿爾斯通。皮耶魯齊拒絕之後,被判處了125年的監禁。
皮耶魯齊被抓之後,阿爾斯通人心惶惶。為了自保,阿爾斯通首席執政官背著阿爾斯通管理層的絕大部分人員,和美國秘密協商,將公司最具價值的四分之三的業務賣給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即便如此,皮耶魯齊還是經歷了長達5年的監禁,在四面楚歌之下籤下了認罪協議,2018年出獄。如果皮耶魯齊不認罪的話,他可能要面臨終身監禁。
美國為什麼如此囂張,以自己的法律在其他的國家公然抓捕企業家。因為這種耍流氓的行為他們已經做了不止一次了,而且每一次都讓他們得逞,嘗到甜頭。
中國人有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然而在西方的歷史之上,大國的崛起充滿著弱肉強食,即便是在和平年代,殺人不見血的制裁卻一直在上演。道義,公正,在利益面前輕如鴻毛。美國毫不避諱對華為的敵意,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明確指出,華為的5G技術對美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放任華為在這項技術上取得領先,美國將會失去制裁華為的權力。
美國希望通過孟晚舟達到封殺華為的目的,而華為不是東芝,也不是阿爾斯通,中國,也不是三十多年前的日本了。美國,無論他們如何拿孟晚舟威脅任正非,如何向中國談條件,在東芝和阿爾斯通身上發生的一切,都不可能在這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