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菜相對於法國菜和義大利菜來說,在國內聲勢並不大,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小眾美食。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德國啤酒和大肘子了,但其實德國還是世界上食用麵包最多的國家。
此外,德國菜以酸、鹹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而烹飪方法則以烤、燜、串燒和燴為主,可謂是國際風味大薈萃。
隨著十一假期的來臨,一起跟著小編一個個來打卡吧~
德國鹼水麵包,除了翻譯為德國結,還有其他翻譯名字,比如:巴伐利亞鹼水麵包、普雷結、啤酒結、蝴蝶餅、扭結餅,甚至叫椒鹽餅,英文名稱之為Brezen 、Bretzel。最常見的就是上圖這種紐結麵包。
其實,德國人飲食習慣很像豪爽的北方人,他們喜歡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很少吃蔬菜。這而長期這樣的飲食習慣導致大部分人腸胃泛酸。但是當他們就著鹼水麵包吃這些食物的時候,腸胃的不適症狀就會減輕許多。
為了調節身體的酸鹼平衡,政府部門號召大家多多食用鹼水麵包Pretzel,漸漸地德國人就把吃鹼水麵包當成一種習慣了。
簡單方便的製作,這就是鹼水麵包。這個發酵時間不長,簡單又快手好吃,秘訣只在帶有腐蝕性的「鹼水」。口感緊實有嚼勁,細細品嘗會有純樸麥香。德國結的特色就是嚼勁感,一般鹼水包的麵團很少進行基本發酵,幾乎是不發酵的居多。讓麵團剛剛出來的時候就立刻分割揉圓,從而最大程度上縮減內部的氣體膨脹。
特別說明的是,在鹼水包製作的環節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浸泡鹼水這一環。泡鹼水的過程中,對鹼水的比例、泡製的時間,泡製過程當中麵團的狀態, 都需要非常精確,鹼水的操作影響了最後麵包的上色。
德國香腸的製作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十三至十四世紀時,很多日耳曼的小國就已經有各自引以為傲的標誌性香腸了。如今,無論是街頭小吃還是大餐,香腸都是不可或缺的當家食品,種類更是數不勝數,至少有上千種。今天,小編就介紹幾款比較經典的:巴伐利亞白香腸,德國咖喱腸,德國豬肝腸,德國下午茶香腸,德國油煎香腸和法蘭克福香腸。
巴伐利亞白香腸(Weisswurst)
德國東南部巴伐利亞的特產,香腸大約長四到五英寸,一英寸厚。這個腸的汁水特別多,口感細滑又軟軟的,很是特別。跟別的腸不同,它幾乎沒有經過什麼防腐處理,通常和椒鹽脆餅、麥啤,伴甜芥末醬食用,不吃腸衣。
德國咖喱腸(Currywurst)
這種香腸一般是烤後切成片,抹上調味番茄醬,再撒上薄薄一層咖喱粉,非常好吃。相傳,咖喱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雖然發明咖喱腸的確切時間和地點依然有爭論。比較流傳的一版是柏林的說法,咖喱腸由赫塔·夏洛特·霍伊韋爾(Herta Heuwer)發明。1949年9月4日,赫塔在她設在柏林的夏洛滕堡區的香腸攤等待顧客,純粹出於無聊而發明。如果你在柏林西城區散步,也許還能看到記錄著這位老闆娘創舉的紀念匾牌。
德國豬肝腸(Leberwurst)
雖然叫它豬肝腸,但這種香腸通常是用豬肉作為原材料的,豬肝實際只佔到香腸10-20 %左右,但卻有足夠和特別的豬肝口味。
德國茶餐香腸(Teewurst)
叫它下午茶香腸是因為人們吃下午茶時,愛將這香腸擠出塗抹在三明治上吃。這種香腸內含30-40%的脂肪,可以很輕鬆的將擠出的肉醬均勻的塗抹在麵包上。據記載,此類香腸大概是在19世紀中時被波美拉尼亞(現波蘭的Darłowo)的Rügenwalde發明。
德國油煎香腸(Bratwrust)
一種由小牛肉、豬肉或牛肉製成的德國香腸,多以油煎或燒烤,夾在小麵包裡食用,有時也用於和高湯或啤酒一起烹煮。油煎香腸中最有名的要屬手指般大小的紐倫堡小煎香腸(Nürnberger Bratwurst)和各地集市上都會見到的圖林根煎香腸(Thüringer Bratwurst)。這兩個地名如今已經是煎腸的代名詞
法蘭克福小香腸(Frankfurter Würstchen)
由豬肉(有時會混合其他肉類)製成,起源於法蘭克福,因而得名。如今,法蘭克福小香腸通常會以熱狗的方式食用,因此有熱狗腸之稱。
德國豬腳,也叫德國鹹豬手、德國蹄髈等。德國豬腳堪稱一道享譽世界的名菜,也是德國人的傳統美食之一。
南部巴伐利亞的炭烤豬腳和煙燻豬腳
炭烤豬腳一般會佐以葛縷子及大蒜一起浸泡或預先煮過,再烤到表皮蘇脆,搭配芥末醬、辣椒一起上桌。烤制後的豬腳皮香肉厚,脆而不幹的外皮最有嚼勁。再配以薯條或者酸菜,偶爾會有辣醬,夾在一起口感豐富。
煙燻豬腳是將豬腳煮熟後,以木炭煙燻的方式,將傳統德國調味料的風味,借著木炭的香氣完全封在豬腳裡,看起來油滑光亮的豬腳,表皮柔軟而有嚼勁,脂肪部位也有彈性。
北部柏林一帶卻是水煮豬腳的天下。加入酸菜和各式香料一起熬煮,烹飪方式有點像是中國菜的「燉」,翻動幾次等到爛熟後享用,口感和烤豬腳完全不同,會更加多汁。
典型的水煮豬腳一定會配上酸菜、土豆泥和馬鈴薯,一樣也不可少,吃法是將這四樣沾上芥末醬後同時入口,別有一番風味。
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是德國著名甜點,在德文裡全名"Schwarzwaelder" 即為黑森林,製作原料主要有脆餅麵團底託、鮮奶油、櫻桃酒等。是受德國法律保護的甜點之一。口感上融合了櫻桃的酸、奶油的甜、櫻桃酒的醇香,嘗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黑森林蛋糕的雛形最早出現於南部黑森林地區,黑森林區是德國西南的一個山區,從巴登巴登(BadenBaden)往南一直到弗萊堡(Freiburg)這帶,都屬於黑森林區。相傳,每當櫻桃豐收時,農婦們除了將過剩的櫻桃製成果醬外,在做蛋糕時,也會大方地將櫻桃一顆顆塞在蛋糕的夾層裡,或是作為裝飾細心地點綴在蛋糕的表面。而在打制蛋糕的鮮奶油時,更會加入大量櫻桃汁。製作蛋糕坯時,麵糊中也加入櫻桃汁和櫻桃酒。這種以櫻桃與鮮奶油為主的蛋糕從黑森林傳到外地後,也就變成所謂的「黑森林蛋糕」了。
而最正宗的黑森林蛋糕莫過於巴登巴登小鎮上的König Café家的了,泡完當地特色溫泉,來一塊蛋糕,再配上一杯咖啡,生活不過如此。她家的檸檬撻也是一絕,口感清新不膩。有機會一定要來巴登巴登感受一下德式浪漫主義的愜意生活,泡溫泉,吃豬肘,品黑森林蛋糕,身心都能夠得到放鬆。
·今年德國最美的月亮在哪裡,不妨去這幾個古鎮找找!
·想哭,原來德國的年輕人也買不起房了
·開學季|為什麼德國小學生開學第一天就是不停地收禮物!
·高級的人去德國,高級有錢又愛野的人去德國買房
·深度好文|要不要去德國房產市場「淘金」
·新中產的3大標配|用德國的廚房,上日本的廁所,睡美國的床
·中國90後人均負債12萬,而德國年輕人卻在瘋狂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