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一早趕車回家,到了地鐵搶了一個座位,發現離虹橋火車站還有18站呢,30多分鐘正好可以敲個1500字。我雙腿夾住拉杆箱,把電腦包往上一放,正好是一個簡易的電腦桌嗎,開敲了!
雖然不斷的做減法但是發現還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新生大學1萬字的分享稿,一個人物專訪有2萬多字的素材要看,好好說話行動營開營在即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認真梳理……
我埋頭正專心致志的敲字的時候,屏幕前突然出現一隻晃動的粗糙的大手對我的筆記本屏幕指指點點,雖然是在嘈雜的地鐵裡,但當時我完全進入了一種心流狀態,從我的世界裡走出來一時還很不適應,抬頭一看是一位老大爺,他先是說了一串話,摻雜了很重的口音,我沒有聽清楚。
我說您再說一遍,說慢點。第二遍,我緩過了神,聽出了大概,他的意思是,地鐵上就不是敲電腦的地方,看到了老人站在你身邊你也不知道讓座。
老人的聲音很大,瞬間吸引來車廂眾人的眼光,大家鋒利的目光在我身上掃來蕩去。那一瞬間,我腦子裡迅速出現了《搜索》裡,高圓圓被圍攻的畫面。
怎麼辦?
我自認為我處理的還算得當,沒有跟老人解釋、爭執,我說,您等我把電腦關了給您讓座好吧。我在關電腦的檔口,對面座位上的一位中年人站起來給老人讓了座。老人在坐下的瞬間又重複了一句,地鐵上敲什麼電腦,這是敲電腦的地方嗎?
伴隨著老人坐下,收起了叨叨,大家也收起了散落在我身上的目光。一切如初……
事後,作為當事人的我雖然馬上又該幹嘛幹嘛了,但對這件事還是不能輕易放下。我在想,為什麼老人會盯上我,讓我給他讓座,說實話,我的負重不輕,一個拉杆箱,一臺筆記本,還有一個斜挎包。而坐在我身邊的是位年輕人,沒有行李,玩著手機,老人為什麼沒有找他讓座呢?
我們在學校裡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不好好學習的人看不上好好學習的人,總覺得他們在裝逼,甚至會搞點惡作劇出來捉弄他們一下,這樣才解癢。
見得別人的好,這種素質並不是人人都具備,而培養起來的過程也並不容易。而以自我為中心,以為自己看到什麼關注什麼全天下的人就都該知道,也是我們經常掉進的大坑。
我後來又仔細追憶自己所佔的空間,我並沒有霸佔兩個人的位置,一張地鐵票沒有佔用別人的生存空間。我怎麼就不能敲電腦了?
「地鐵就不是敲電腦的地方」,仔細打量下這句話,怎麼就少了個賓語呢?這句話確切應該這樣來說吧,地鐵不是你敲電腦的地方,不是某些人敲電腦的地方,但是對於另一些人來講,專心做事這件事從來就是不分場合、環境的。
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做不成1件事,然後找出1001個理由的原因!
還好,事發突然但瞬間煙消雲散。並沒有發生電影裡的不堪一幕。
事後復盤,我想到了這樣的三點原因:一是我這一年認知提升,能夠站在更高維度去看問題,所以不會糾結「應該」和「對錯」。第二,我是好好說話的教練,我深知語言在拋來拋去中會產生怎樣的威力,這是你想要的結果嗎?如果能預見的話,那麼沉默是金。第三,或許也是最關鍵的,我沒有像高圓圓那樣得了絕症,如果是在人生中的那樣一刻,我不知會不會依然如此從容。沒有發生的事情上來就拍胸脯,有時不過是你的意淫而已。
去年12月我去南通出差,因為在酒店裡趕一篇稿子忘記了時間。等想起來的時候距離火車發車只有40分鐘了。急急火火的退房出來打車。站在瑟瑟的寒風中,發現中二婦女又犯弱了。為什麼沒有在房間裡先叫滴滴?!下班高峰期即便是在南通這樣的小城擁堵現象依然很嚴重。
等了將近二十分鐘,小風快把我吹得透心涼了車才過來。還好車站不算太遠。我拎著行李箱一路狂奔,終於在發車前一秒趕了上去。
晚上19:00,我坐在車廂裡是饑寒交迫啊,巴巴地等著乘務員趕緊推餐車過來。坐在我對面的一位60多歲的老大爺從一個洗得發白的兜子裡拿出了個幹燒餅就著白開水跟吃藥似的努力的做著吞咽動作。
——「多少錢一份?」
——「35」
我接過盒飯,遞給乘務員50元。對面的那位大爺伸頭看了看盒飯內容,伸手指著盒飯對我說,「35?連10塊錢都不值!」
我衝那位大爺笑了笑,沒有接腔。「值不值」這三個字怎麼聽起來那麼耳熟呢?
最近,七歲的女兒看完電影或讀完一個故事後,總愛問我這樣的問題,「媽媽,你說A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一好人,二壞人」「媽媽,你說這麼做到底對不對?一對,二不對」
非黑即白,非善既惡,用絕對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這是小孩子的邏輯。可惜很多人活了一輩子了,也依舊是這套邏輯。
「公平」不過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幻覺!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不過生活在灰度的空間裡,人有好有壞且時好時壞、不好不壞罷了!
來到上海後,因為工作忙,有陣子經常叫阿姨過來做飯。這位阿姨50歲左右的樣子,是安徽人。她在另一個單元有份全職的保姆工作,每個月6000元。趁著把孩子送到學校的空檔,她經常出來做點小時工。
我們有一次問阿姨,聽說安徽名菜有一道是臭鮭魚,你會不會做。她說,不會。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失望,她緊接著說,不過沒有關係,我可以去百度搜一下,學一下就會了。
這位學習型阿姨經常給我們的餐桌上帶來驚喜,不用我們點餐,她會給你搭配設計好,買菜回來在廚房一陣交響曲後,脆排炒筍、剁椒魚頭、清炒甘藍……沒有飯店裡濃溢的油水,清清爽爽的家常菜。
這種味道總能給我們幾位「海飄」的內心帶來慰藉和溫暖。
清明回到我的那個18線小城的家中,因為出來打拼孩子沒有人看,我也請了位保姆,50歲出頭。回去給她發工資的時候,問她要個微信或支付寶的二維碼,她說,沒有,隨後緊接著來了句學那玩意幹嘛?!
用慣了這種手機的支付方式後,家裡根本沒有現金,我特意跑到銀行來回花了40多分鐘給她取回現金。
家裡有很多的乾菜,在廚房的櫥子裡,可是她從來不碰,跟她說過幾次,她始終的回答是我沒有翻別人家櫥子的習慣。
……
當Cindy出現在人們視野的時候,顛覆了很多人對模特職業的思維定式。她拍了人生中第一個廣告,因為表現出眾,就此開啟了自己的模特生涯,這一年她49歲。
而在模特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同時,Cindy又做了一個超乎所有人意料的舉動,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彩妝品牌。
在事業煥發第二春之季,2011年,60歲的Cindy再次踏入婚姻的殿堂。
我特別喜歡她的一句話:「我不是幫你裝嫩,而是讓你變美」。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比歲月流逝更可怕的是喪失好好生活的能力,以年齡為天然藉口,過早的放棄自己。
如今的Cindy已經67歲,生命卻愈加精彩。
相反,摺一個日子,算一個日子,看一次月亮,算一夜,是絕大多數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人變老很容易,但變智慧很難。當韶華遠逝,我們會經常感慨「時間都去哪了?」
我們有一天都會老去,但是以什麼樣的姿勢老去很重要,希望每個人老去的姿勢好看些,除了倚老賣老看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出來賣?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眼眉低垂時,希望你不需高樓望斷,不需欄杆拍遍,人生自有真味!
年輕人固然應當敬老,老人亦當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