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羽絨服,你不應該只知道加拿大鵝和蒙口,前者只有80%+650蓬的鴨絨填充被很多戶外驢友吐槽德不配位。後者均價1W,一個款式一種造型,而且只限某個特定場合穿。
全球二十個頂級奢侈羽絨服品牌大匯總,按國家地區分類,讓你擁有更多的選擇。
美國(6個):Marmot、THE NORTH FACE、Mountain Hard Wear、Eddie Bauer、Patagonia、Columbia、
1:Marmot
大名鼎鼎的「土撥鼠」,1971年4月創立於美國阿拉斯加州首府朱諾的冰原,傳統強項是軟殼和羽絨產品,最好的是採用硬殼面料製作的650蓬鵝絨的中厚款羽絨服,可是令人詬病的是設計過於保守,不夠時尚化,其羽絨產品線的優勢正在漸漸喪失。
招牌產品Shadow Jacket,Membrain硬殼面料+650蓬灰鵝絨+240g充絨量。
Marmot在國內有很多的粉絲,不過國內的土撥鼠產品類似韓國運用品牌的模式,拿個品牌使用權在國內獨立運營,產品質量得靠用戶自行甄別。
2:Eddie Bauer
現代羽絨服的發明者,1920年創立,它的產品歷史也是戶外的歷史,誕生過很多具有紀念意義的單品,比如1940年的第一件申請專利的絎縫技法鵝羽絨服-「Skyliner」。
1953年攀登K2峰的復刻紀念款羽絨大衣KaraKorum Parka(700蓬填充,溫標-29℃)和1963年紀念第一個成功登頂K2峰的美國人Jim Whittaker的羽絨服。
Eddie Bauer就是那種傳統的美式風格,全線產品填充歐標鵝絨,蓬鬆度從550-900不等。旗下還有副線品牌First Ascent,主打戶外登山。
3:Mountain Hard Wear
北美三大羽絨品牌,另外兩個是THE NORTH FACE和Marmot。1993年創立,2003年被Columbia 母公司收購。MHW不僅產品線非常全,除了戶外服裝,還有帳篷、背包、睡袋、手套等,並且它們家很多單品是現在常見樣式的「鼻祖」。
比如下面這兩件叫做「鬼語者」的超輕排骨羽絨服和「毛猴」的長毛抓絨衣。
MHW的服裝完全同級於著名的始祖鳥,但是價格就要良心很多。
4:Patagonia
始創於1975年,logo源自阿根廷境內的Fitz Roy山峰,在業界被譽為美國戶外品牌中的Gucci,世界上真正的頂級戶外奢侈品牌。創辦者Yvon Chouinard也是熱衷環保的登山愛好者,他們製造的每一件產品都是可回收的。
Patagonia只製造高原羽絨服,對高山極限攀登的服飾涉入並不多,所以它們最保暖的羽絨服充絨200g+800蓬的鵝絨Fitz Roy Jacket。
Patagonia對羽絨界最大的貢獻是引領了「排骨羽絨」的風潮—用幾分之一的重量和超高壓縮性提供超強的保暖層,但最終成為了一種時尚。目前Patagonia在潮人中的影響力大有超過TNF的勢頭,記得去日本的時候看到大街上的年輕人基本人人一件。
5:THE NORTH FACE
嗯,這個牌子或多或少你都見過吧,俗稱北面和北臉的THE NORTH FACE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戶外品牌,2018年年銷售大約為27億美元,遠遠超過Columbia的21億和始祖鳥的10億美元。
North Face 的子品牌和支線也非常多,由6個組成,具體的如下圖。
其中紫標和白標並不是母公司VF集團運營,是交給了Goldwin公司,而黑標則是VF看到了紫和白標成功之後弄出來,所以你們看到的產品並不是同一個系列和風格。
回到羽絨服,他們家的經典產品就太多了,比如這件Nuptse經典麵包服,性價比比較高,充絨200g+700蓬鵝絨,零下10度無壓力,城市戶外都適合,也是現在「人手一件」的單品了。
6:Columbia
成立於1938年,美國第二大的戶外用品公司,相比偏技術的The North Face,Columbia的風格偏美式休閒,走平價路線,稱之為「美國探路者」。
直到推出Titanium鈦金系列,走高端技術路線,才算是有了不錯的口碑。
雖然國內價格有點不夠親民,但是還是挑的出性價比很高的產品的。比如這件Storm Raid II羽絨大衣,充250g以上+700蓬鵝絨,外皮看家的「熱反射/Omni-Heat技術」硬殼面料,可抗-25度低溫,經常150美元以下能淘到。
然後他們的日本市場也有獨立運營的支線,定位和價位都比紫標便宜。
加拿大(4個):ARCTERYX、CANADA GOOSE、MOOSE KNUCKLES、MACKAGE
1:ARCTERYX
始祖鳥,大名鼎鼎的鳥logo源自1880年於柏林發現的迄今最完整的始祖鳥化石-「HMN1880柏林標本」(Berlinspecimen)。1989年創立於加拿大,現在已經被中國的安踏收購。
作為全球最頂級的戶外品牌,其hard wear系列具有至尊無上的地位,但他家的羽絨服從2013年才開始在中國生產,據說因為覺得羽絨可靠性差,一溼就完蛋,所以他們家的羽絨服外層覆了一層Coreloft棉抗溼,現在也開始有1w多人民幣起的硬殼羽絨服,不過充絨僅100g以下,買鳥的人從來不用擔心他們的性價比。
2:CANADA GOOSE
又到了加拿大鵝,原本是一家做雨衣和保暖衣的戶外品牌,在80年代以一款Expedition「現遠徵系列」羽絨服成為戶外羽絨服領導品牌。之後開始時尚化營銷之路,贊助好萊塢劇組,讓明星上身,到了2010年,開始在北歐流行,成為國際性品牌。
加拿大鵝在國內流行起來,跟留學生和海淘們功不可沒,2013年前後,一件加拿大鵝遠徵打折後在500美元左右,海淘到手四千多,利潤確很可觀,成千上萬的免費宣傳義工就是這麼在國內火起來的,山寨貨的數量和當年新百倫不相上下。
至於它的成本和材料,80%的鴨絨和600-700蓬的填充被很多戶外驢友吐槽它德不配位。
3:Moose Knuckles
簡稱「小剪刀」,鵝火了之後,加拿大更多牌子看到了商機,創始於2009年的Moose Knuckles,創始家族原本也是做羽絨服的,學習鵝搞了一個奢侈羽絨服品牌,定位的是時尚兼顧功能。
門店也緊鄰加拿大鵝,那時加拿大鵝門店經常排隊,有些顧客會被隔壁家的Moose Knuckles款式吸引,Moose Knuckles就是這麼蹭「大鵝熱度」做起來的。
Moose Knuckles羽絨服填充鵝絨,使用郊狼毛或北極銀狐毛領,最火也是派克款還有飛行夾克款。
4:MACKAGE
Mackage成立於1999年,創始家族此前是做皮草的,做了羽絨服當然也是走奢侈路線,宣傳路線的比加拿大鵝更為「高級」,實際售價更低。
因為走的也不是純粹戶外項,加拿大品牌在功能性和時尚度兼具上是全球做的最好的,也受到中國品牌波司登、日本迪桑特、韓國Nepa等品牌的模仿。
英國(4個):Rab、MONTANE、berghaus、MOUNTAIN EQUIPMENT、
1:Rab
1981年創立,英國戶外第一品牌,算是平價版的Valandre,跟V家一樣,羽絨服都是先送到大學實驗室去測溫標,然後請登山家實地測試,以保證足夠的穩定性。
他們的產品線很全,從最輕薄的「排骨」到最重型的高山/極地探險羽絨都有,但最擅長的還是高蓬超輕款。
全線採用Pertex面料,並全線採用了流行的「拒水」羽絨。NEUTRINO ENDURANCE JACKET防風防水耐磨+225g 800蓬拒水歐洲鵝絨填充,價格300美元旁邊。
2:Montane
看logo和發音以為是「茅臺」也做羽絨服了,其實這是個英國高端小眾戶外品牌,創立於1993年,以超輕戶外服裝而著稱。
旗下的口碑經典之作,Black Ice Jacket,充235g +800蓬鵝絨,並且重要部位填充Primaloft Eco棉之後只有687g,並且,Montane的塗層技術也很厲害,通常用這麼薄外皮的羽絨服防風防水都不怎麼樣,但它們有800mm防水和完全防風能力,完全可以在東北大風天當外套穿,230英鎊,輕便划算了。
3:berghaus
英國最大登山用品品牌,公司創立於1966年,羽絨服也是以技術登山和超輕量為主。
Asgard Hybrid Jacket,填充700蓬拒水鵝絨,其餘部分填充Primaloft One棉,適合零度左右保暖,原價280歐元,打折時更低,顏色也夠漂亮,城市外穿也夠騷。
4:MOUNTAIN EQUIPMENT
貝爺曾經的官方贊助品牌,樣式上比Rab和Berghaus更具典型的英倫戶外風格,追求技術的同時兼顧復古,非常擅長用撞色設計。
非常全能的Lightline Jacket——充296g +00蓬鴨絨,日本頂級完全防風及高防水效果,尺寸相較於其他歐美品牌,此款衣服尺寸偏小,較修身,更適合亞洲人穿著,定價200英鎊,經常有不錯的折扣,口碑甚佳。
法國(4個):Valandre、Moncler、MILLET、EIDER
1:MONCLER
蒙口,官網正式中文名是「盟可睞」,誕生於法國,最早也是專業戶外運動裝備起家,並被各國探險隊選做登山探險裝備,2003年被義大利人收購開闢奢侈羽絨服產品線,將羽絨服的售價天花板提升到頂的「功臣」。
現在Moncler市值超100億歐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羽絨服品牌,也是第一個售價過萬,成功將羽絨服做成奢侈品的品牌。
這個被國內「首富頻繁上身的牌子」是真正的奢侈品,它不像加拿大鵝,一件大鵝可以穿50年,而Moncler賣的是設計,一個款式一種造型,只限某個特定場合穿。如果你想穿Moncler過冬,至少得買三五件才行。
2:Valandre
世界上最專業的羽絨服製造商,只做高山攀登用的羽絨服,全世界14座超過八千尺的高山上都有它們的「足跡」,所有羽絨服都經過登山家的嚴格測試,並且像羽絨睡袋一樣標出溫標。
例如這件獲得Outside雜誌THE GEAR OF THE YEAR大獎的IMMELMAN G2能抵擋零下25度的環境。
Valandre採用法國西南部肥美的灰鵝絨,國際上為數不多的充絨能達到95%的品牌。並且蓬鬆度在800-850(歐盟標準)。和衣服相比,它們家也有更專業的睡袋產品。
3:EIDER
創立於1962年,隸屬於上面的Lafuma集團,主營滑雪分支。EIDER原意是一種歐洲的絨鴨,這種世界上最大的海鴨有一種使用自己羽絨做巢的習性,從35-40個絨鴨巢裡才能收集到1磅的羽絨。
和名字也使用動物的鵝不同,EIDER的衣服可是使用世界上最好的材料:GORE-TEX、POLARTEC,以及RDS認證羽絨等等,也通過了Bluesign環保認證。
不過要注意,你搜索EIDER和Lafuma會出現的產品,emm,韓國支線,由韓國人設計和製造,基本上跟法國原版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大家注意仔細區分哦。
日本(1個):montbell
日本最大的戶外品牌。以亞洲人體型為主要參照物來裁剪的,價格基本在200美元上下,在產品生產線上,可以簡單地把Montbell理解為日本版的迪卡儂。露營、滑雪、登山、徒步、越野跑、釣魚……全部涉獵,但是論質量、工藝和設計,又可以把它理解成「日本版始祖鳥」。
在眾多產品線中,Montbell最著名的還屬羽絨服,兼顧超輕與保暖,戶外愛好者們都夢想有一件。其羽絨蓬鬆度有800、900和1000(又要鄙視鵝的650蓬了)三種,對於這類蓬鬆度較高的羽絨來說,填充量不多也能達到極佳的保暖效果。
如同800蓬鬆度的ALPINE LIGHT羽絨服是Montbell的代表之作,被全品類測評網站The Wirecutter評為「羽絨服最佳之選」。設計上崇尚簡約美。
挪威(1個):HellyHansen
來自挪威的HellyHansen在1877年就創立的,國寶級的HH專營航海、滑雪裝備,相比於羽絨線,它們更著名的是衝鋒衣系列。
但有一件Enigma Jacket值得說說,——把高度蓬鬆的鵝絨填充進一個個採用獨特材料製成的隔艙內,透讓熱量控制在隔艙與衣服的保暖層的中間,雖然不輕,但無厚重衣服的壓抑不適感。
瑞典(1個): HAGLOFS
中文名:火柴棍,於1914年在瑞典的Victor Haglof鎮創立。創立之初是以生產背包為主。100多年過去了,Haglofs已經為瑞典最大的戶外品牌。
小眾的HAGLOFS以技術服裝類見長,剪裁特別,用料也很講究,以一款3D剪裁四向彈力軟殼火遍驢友圈,但是價格也不便宜。
它們家的高純度的亮色用得很多,現在是很多年輕潮人喜歡的搭配單品。
瑞典(1個):Fjällräven
大名鼎鼎的北極狐,和羽絨服相比,它們家更出名的就是那款KANKAN背包,了,不過這兩年也迅速的退潮了。—但其實他們以獵裝而聞名,服裝風格偏傳統,有瑞典皇室的認證徽章。
他們家最厲害的有一款填充700g +600蓬鵝絨的Expedition Down Jacket!,超過一斤半的鵝絨令其成為世界上充絨量最高的羽絨服(加拿大鵝是它的1半 400g)...
690歐的原價,折扣的時候不到3000RMB就能海淘一件,再也不怕大東北的寒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