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長輩的眼裡,棉的衣服就是最好的:「純棉的衣服透氣、舒服。」「買衣服要買純棉的,品質好。」……但實際上,純棉只是一種普通的面料,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完美。

純棉排汗性弱不是最好的內衣材質
內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吸溼排汗。
大家小時候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外面玩時,父母會在貼身衣服和背部之間墊一塊小毛巾,專門用來吸汗。否則汗液積攢在背部與純棉內衣上,被冷風一吹涼嗖嗖的,不僅容易感冒,甚至還有引發毛囊炎、溼疹等病症的可能。
這其實就是考驗內衣能不能快速吸收人體的汗液(吸溼),然後快速散發出去(排汗)。
純棉的吸溼能力其實還算不錯。紡織上一般用「回潮率」衡量纖維的吸溼能力,回潮率越高,則吸溼性越強。棉的公定回潮率為8.5%,在中等水平。但排汗能力就比較低了。棉纖維吸水膨脹後,纖維與纖維之間的間隙會變小,排汗會變得很受限制,體感不透氣且沉悶溼膩,面料也不容易幹。
其實不光是貼身秋衣,內褲、襪子都要考慮到這個功能。而相比於純棉,可能莫代爾、粘膠、竹纖維,或者它們混紡的面料會更好。
很多運動品牌貼身的衣物,很少用純棉材質,也是這個道理。
純棉的保暖性表現也不算特別好
過去曾流行的大棉衣、大棉褲和棉被,現在已經升級換代成了羽絨、羊毛等更輕薄、更保暖的材質。
我們衡量衣物是否保暖,一般看纖維的「導熱係數」。纖維的導熱係數越高,熱量流失的速度越快,保暖性相對就越差。
棉的導熱係數在常見面料中,就屬於較高水平,由此帶來的,就是保暖性相對較差。即使棉纖維的中空結構能圈住一部分空氣,但也杯水車薪。如果想要保暖,羊毛等導熱係數低的材質才是更好的選擇。
棉還有一些小缺點
首先,它容易皺。棉纖維的回彈性比較差,所以當純棉的衣物受到壓折後,就不容易撫平,容易變皺,尤其是面料比較薄的夏裝。
其次,容易縮水。很多人可能也有過這樣的體驗,洗了幾次的純棉T恤,就縮水了。這是因為在吸收水分後,棉纖維脹大,經緯向紗支不一樣,收縮強度不均勻,產生棉紗會縮短的現象,所以純棉的衣物比較容易縮水變形,類似的還有羊毛類衣物。
最後,它還容易越洗越硬。在晾曬的過程中,隨著水分蒸發,棉織物中的纖維也會逐步靠近,甚至粘在一起。晾乾時,纖維會一定程度上定型,這時棉織物的手感可能就變得硬硬的,難以很好地貼合身體。
棉也有優點
棉本身比較細膩且觸感柔軟,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小,有一定親膚性。棉還不容易起靜電。棉纖維本身不容易導電,又具備一定親水性,對於一到秋冬就厭煩靜電折磨的人來說,還是不錯。
最重要的是,棉質衣物相對便宜,性價比高。
在化纖沒有問世的時候,是棉毛絲麻這類纖維陪我們走了幾千年,我們的確不能忘了棉大衣、厚棉被給我們帶來的回憶。但新纖維也有很多性能上的突破,為我們帶來不可忽視的便利性。
傳統天然纖維和功能纖維並沒有誰比誰好,它們性能互補,可以共存,我們各取所需。
(丁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