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棒球把他們的技能和才華展現出來,也把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感悟表達出來。

---------------

紀錄電影《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在今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該片斬獲「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

「《棒!少年》項目是我們在2018年第九屆CCDF提案會上發現的,當時聽完導演許慧晶的提案,就覺得這個項目在選題上很獨特,在關照現實的基礎上融入了體育和勵志元素。我想,這個題材或許可以做成《放牛班的春天》《烈火戰車》《死亡詩社》,以及《爆裂鼓手》那樣的作品。」《棒!少年》總製片人齊康說。

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齊康表示,「通過少年的成長來看成長的世界,創造高質量的藝術作品表達少年的懵懂、少年不服的朝氣,以及世界的不安、勇敢的青春。」

《棒!少年》中,少年馬虎和梁正雙命運互為映照。馬虎桀驁不馴,他以「刺頭」狀態闖進基地,而小雙是棒球隊的「元老球員」,他心思細膩,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馬虎和梁正雙,一個是自幼失去母親的山村野小子,這個孩子常在黃昏、黑夜一個人唱著有關母親的歌曲;一個是孤兒,在乎的人只有他的哥哥和伯伯。

有網友評價,比起撲面而來意氣風發的少年之氣,更打動自己的是馬虎和小雙那些「少年也知愁滋味」的婆娑淚眼。

齊康覺得,當下的影視創作者應該更相信童真,而不能始終只以成人視角、功利色彩看待世界,對待自己的作品。或許這部紀錄電影還存在不成熟之處,「但是它最大的創新就是回歸傳統,遵循了創作的本質」。

中青報·中青網:你對少年題材有怎樣的情感?棒球給這些孩子帶來了什麼?

齊康:我認為,如果說故事片是我們陪伴世界的方式,那麼紀錄片就是這個世界陪伴我們的一種方式。我對少年題材確實有偏好,可能因為自己對世界和自身依舊有困惑吧。做紀錄片的過程是在思維和情感上「輸入和輸出」的過程。我們通過做紀錄片去觀察世界、理解世界,通過他們的故事也促進了自己的成長。

《棒!少年》中,棒球對這幫小孩有什麼幫助呢?李冰冰說:「一群少年通過棒球找到了人生的解法。」棒球,把他們的技能和才華展現出來,他們因此獲得了生存的價值和技能,同時也把對於這個世界的感悟表達出來。

這些孩子生在貧困地區,父母沒有辦法照顧他們,或者沒有足夠的文化去教育、引導他們。孫嶺峰教練帶孩子們去棒球基地接受培養,他們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這些孩子不一定都能成為頂級運動員,但至少他們的眼界拓寬了,對世界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這一點非常難得。

中青報·中青網:哪些時刻觸動到你?

齊康:最觸動我的是主角馬虎和小雙說的兩句話。馬虎說:「大家好,我是馬虎,我走在十字路口,被強棒愛心基地撿到了。」當時那裡設置了一個固定鏡頭,記錄傍晚孩子們在簡陋的訓練場嬉戲玩耍的畫面。突然,馬虎從遠景走到鏡頭前,摘掉帽子對著鏡頭鞠了躬,說了這句臺詞。這種臺詞是編不出來的。

另一個是小雙的一句:「一場比賽沒有了……你知道一場比賽多難得,咱們對得起關心咱們的人嗎?」當時是美國比賽失利,小雙哭得很痛,大家都在安慰他,小雙說了這句話。與馬虎不同,小雙身上會有一些敏感和脆弱的特徵,這份脆弱感我覺得更像成人一般,背負著很多「責任」和「枷鎖」,充滿理想,又無可奈何。能夠在一個極端「情境」下說出這樣的話,或許這就是孩子對於命運有著殘酷的預知。

中青報·中青網:兒童紀錄電影會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嗎?

齊康:任何類型的影視作品都應保持它相對合理的供需關係,很難說一種題材會成為潮流和趨勢,只能說內容的精品化,會是創作的潮流和趨勢。好的東西是創作者和市場共同推動的。像犯罪懸疑、青春、愛情、玄幻……這些成熟的影視類型長成了「大樹」,已經擁有廣泛的受眾人群。而即使在國外成熟的市場中,兒童片的佔比也是有限的,市場一年需要的兒童題材影視作品的量未必那麼大,它需要精品化,所以我們在做這部分的探索。像紀錄電影《棒!少年》,是展現這些農村孩子通過棒球的形式獲得成長,或許未來我們能找到各式各樣的角度,去關注年輕人的成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那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棒!少年》項目是我們在2018年第九屆CCDF提案會上發現的,當時聽完導演許慧晶的提案,就覺得這個項目在選題上很獨特,在關照現實的基礎上融入了體育和勵志元素。」《棒!少年》總製片人齊康說。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齊康表示,「通過少年的成長來看成長的世界,創造高質量的藝術作品表達少年的懵懂、少年不服的朝氣以及世界的不安、勇敢的青春」。《放牛班的春天》《火的戰車》《死亡詩社》《爆裂鼓手》………這些經典的少年群像電影,給了齊康創作兒童紀錄電影的靈感。《棒!
  • 《棒!少年》製片人: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專訪  《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棒球把他們的技能和才華展現出來,也把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感悟表達出來。  ---------------  紀錄電影《棒!《棒!少年》總製片人齊康說。  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齊康表示,「通過少年的成長來看成長的世界,創造高質量的藝術作品表達少年的懵懂、少年不服的朝氣,以及世界的不安、勇敢的青春。」  《棒!少年》中,少年馬虎和梁正雙命運互為映照。馬虎桀驁不馴,他以「刺頭」狀態闖進基地,而小雙是棒球隊的「元老球員」,他心思細膩,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
  • 從零開始學打棒球的少年們如何追夢?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
    導演許慧晶、總製片人齊康以及片中主創馬虎、孫嶺峰教練、張錦新教練等人亮相映後見面會。《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幅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他們突破困境、叫板命運,勵志、熱血,搞笑且催淚。電影《棒!
  • 12月11日《棒!少年》全國公映,叫板命運!
    少年》的笑點和燃點也一點都不少,很多觀眾都被片中熊孩子馬虎各種搗蛋行為給逗樂:吃粉筆、舔膠水、翻跟頭、摩託搖……這些不同於一般少年的淘氣讓觀眾感受到影片的真實動人,以及孩子們身上近乎無限的純真活力,尤其前半段,幾乎每隔十分鐘現場觀眾就會發出笑聲,有觀眾表示「這些孩子平時看著真是『熊孩子』,上了棒球場,又有一種閃閃發光的感覺」。
  • 《棒!少年》掀起棒球熱浪 能為中國棒球的發展插上翅膀嗎?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日,體育電影《棒!少年》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觀影者柔軟的內心。雙男主馬虎和小雙的命運令人牽腸掛肚,棒球這項運動像隧道深處搖曳的燭火,給他們曾經暗淡的人生帶來了一束光。12月11日,《棒!
  • 紀錄電影《棒!少年》首映 展示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國際在線消息:11月27日,高口碑紀錄電影《棒!少年》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許慧晶、總製片人齊康以及片中主創馬虎、孫嶺峰教練、張錦新教練等人亮相映後見面會。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卷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 《棒!少年》等影視內容,能為棒球的發展插上翅膀嗎?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日,體育電影《棒!少年》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觀影者柔軟的內心。雙男主馬虎和小雙的命運令人牽腸掛肚,棒球這項運動像隧道深處搖曳的燭火,給他們曾經暗淡的人生帶來了一束光。12月11日,《棒!少年》開始全國影院上映與廣大觀眾見面,掀起一股棒球熱浪。
  • 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全國首映 現場有笑有淚 觀眾直呼又...
    11月27日,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並在近日舉行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入圍展映單元且收穫超高口碑的紀錄電影《棒!少年》,在北京舉行全國首映禮。導演許慧晶、總製片人齊康以及片中主創馬虎、孫嶺峰教練、張錦新教練等人亮相映後見面會。《棒!
  • 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12月11日上映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由愛奇藝出品的電影《棒!少年》12月11日將在全國影院上映。這部電影在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獲得「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參賽徵戰的真實故事。據影片總製片人、愛奇藝燦然工作室總經理齊康介紹:「《棒!
  • 愛奇藝《棒!少年》六集紀錄劇集定檔2021年播出
    上周,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登陸院線獲得眾多觀眾好評。12月18日,愛奇藝宣布將在2021年推出六集紀錄劇集,素材將展現更多棒球少年的生活和訓練內容,同時對觀眾關注的電影中主要人物的近期情況,也將呈現在紀錄劇集中。《棒!
  • 「特寫」《棒!少年》未完待續,愛奇藝如何擊出這記本壘打?
    7月28日《棒!少年》放映之前,參加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的影迷們不會想到,這部講述少年棒球的紀錄片將會令他們鼓掌、流淚、心潮澎湃。正是在這一刻,愛奇藝燦然工作室總經理齊康明白,他第一次看到這個題材時就感受到其與《放牛班的春天》或許有著異曲同工的情感。
  • 《棒!少年》:看一批棒球少年逆天改命
    想到紀錄片《棒!少年》。 《棒!少年》講兩個命題:一,貧困孤兒;二,改變命運。 巴菲特有一個「卵巢理論」: 我在母親子宮裡孕育的那一刻,就像中了彩票,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國而是其他國家,我的生命將完全不同! 一個孩子出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家庭,提前註定了不同的命運。
  • 《棒!少年》:棒球給了他們一個家
    《棒!少年》真實真誠真摯,有紀錄片直擊人心的感染力,也有故事片的動人敘事。它值得更多的排片、更高的上座率,以及更大更響亮的掌聲!這部紀錄片我看了2遍。愛心棒球基地為他們建造了一個新家,讓他們得以吃飽穿暖,風雨無虞。這群孩子們通過向命運揮棒,抵達了一個新家。馬虎跟他爸視頻,特別興奮地說:「這裡每一頓都有肉」。
  • 即便不會打棒球,也絲毫不妨礙為它著迷!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日,體育電影《棒!少年》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觀影者柔軟的內心。雙男主馬虎和小雙的命運令人牽腸掛肚,棒球這項運動像隧道深處搖曳的燭火,給他們曾經暗淡的人生帶來了一束光。 12月11日,《棒!
  • 《棒!少年》的背後故事:從頑劣小子,到棒球少年
    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就坐落在這裡。基地的孩子們進行日常訓練。李霈韻 攝在這個基地裡,有68個棒球少年——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幾乎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因為棒球,這些曾經頑劣的少年,有了自己描繪人生軌跡的機會。
  • 《棒!少年》:如果沒有棒球,我可能就是一流氓
    少年》這部紀錄片刷屏了,有人說,看完這部片子,你能深刻感受到底層少年是如何叫板命運的;有人說,真沒想到,棒球居然是這麼有魅力的一項運動;有人說,要想鍛鍊孩子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還是得讓他們多參加體育運動;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可以發光的金子……小編閨蜜甚至隔空給我喊話:你!必須!帶兒子去看這個紀錄片!那麼,《棒!少年》究竟是怎樣的一部紀錄片?
  • 探訪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熊孩子」如何成為「棒少年」?
    用5年時間,打造6支青少年棒球隊,在國內獲獎十餘次……紀錄片《棒!少年》的上映,讓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雙手長滿老繭,身上十幾處傷痕,這些平均年齡只有13歲的棒球少年,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在棒球之路上不斷前行,他們要用手中的球棒改變自己的命運。
  • 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1月12日上線愛奇藝全網獨播
    《新華社》《光明日報》也分別對該片給予了較高評價:《棒!少年》是一部視角獨特且富含人文關懷與社會關切的紀錄片、表達了網際網路紀錄片的人文主義精神。同時,影片還取得了豆瓣評分8.8分的成績,成為2020年豆瓣最高分國產影片。好內容不僅在線下能引發高關注高口碑,線上也同樣被觀眾期待,目前《棒!少年》在愛奇藝平臺的預約人數已超6.6萬。
  • 《棒!少年》:野草一般的孩子向陽生長
    初看片名,以為《棒!少年》是一部熱血少年體育片,大概有一群孩子喊著「必勝」,刻苦訓練,由弱變強,最終捧回冠軍——這是一種經典敘事。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在腦中復盤,卻發現這部近兩個小時的紀錄片,沒有渲染過一次冠軍時刻;就連片中的小高潮之一,孩子們遠赴美國參加比賽,也是大比分1:11,強棒天使隊1。
  • 《棒!少年》 成2020院線口碑黑馬 愛奇藝的高品質內容「上壘」策略
    這部紀錄電影不僅拿下了今年國產院線電影最高豆瓣評分,也激發了社會各界透過電影對兒童成長話題的討論,最近兩周一群棒球少年佔據了各類媒體頭條。這樣一部沒有所謂「賣相」的紀錄片,為什麼能夠順利與觀眾見面、並最終收穫高口碑?《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