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設:X理論、Y理論、 Z理論和超Y理論

2021-02-15 成林思語

X理論和Y理論(Theory X and Theory Y),管理學中關於人們工作源動力的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在其所著《企業中人的方面》一書中提出來的。這是一對完全基於兩種完全相反假設的理論,X理論認為人們有消極的工作源動力,而Y理論則認為人們有積極的工作源動力。即:麥格雷戈的人性假設與管理方式理論

X理論是麥格雷戈對把人的工作動機視為獲得經濟報酬的「實利人」的人性假設理論的命名。主要觀點是:人類本性懶惰,厭惡工作,儘可能逃避;絕大多數人沒有雄心壯志,怕負責任,寧可被領導罵;多數人必須用強制辦法乃至懲罰、威脅,使他們為達到組織目標而努力;  因此企業管理的唯一激勵辦法,就是以經濟報酬來激勵生產,只要增加金錢獎勵,便能取得更高的產量。所以這種理論特別重視滿足職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同時也很重視懲罰,認為懲罰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麥格雷戈是以批評的態度對待X理論的,指出:傳統的管理理論脫離現代化的政治、社會與經濟來看人,是極為片面的。這種軟硬兼施的管理辦法,其後果是導致職工的敵視與反抗。  他針對X理論的錯誤假設,提出了相反的Y理論。Y理論指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融合的觀點,與X理論相對立。Y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厭惡工作,如果給予適當機會,人們喜歡工作,並渴望發揮其才能;能力的限制和懲罰不是使人去為組織目標而努力的唯一辦法;  因此,人是「自動人」。激勵的辦法是:擴大工作範圍;儘可能把職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義,並具挑戰性;工作之後引起自豪,滿足其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使職工達到自己激勵。只要啟發內因,實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導,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就能實現組織目標與個人需要統一起來的最理想狀態。  莫爾斯和洛施在亞克龍工廠和卡默研究所同時進行X理論實驗,他們用嚴格監督和控制的辦法對工人進行管理,施加精神的、心理的和物質上的壓力,期望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結果工廠生產效率提高了,而研究所的效率則下降了。他們又在史脫克領研究所和哈特福工廠同時進行了理論實驗,為職工創造一切條件,為他們排除一切前進障礙,滿足他們各種需求,以此來激勵職工的積極性。實驗結果正好與x理論的實驗結果相反,研究所工作效率提高了,而工廠的效率降低了。  根據以上兩個實驗的結果,莫爾斯和洛施提出了超Y理論。應把工作或生產效率,同管理形式和職工勝任感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產生和提高工作或生產的效率。

X理論把人的行為視為機器,需要外力作用才能產生,Y理論把人視為一個有機的系統,其行為不但受外力影響,而且也受內力影響。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

  當然並無證據證實某一種假設更為有效,也無證據表明採用Y理論聯繫的假設並相應改變個體行為的做法,更有效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現實生活中,確實也有採用X理論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案例。例如,豐田公司美國市場運營部副總裁鮑勃.麥格克雷(Bob Mccurry)就是X理論的追隨者,他激勵員工拼命工作,並實施「鞭策」式體制,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這種做法使豐田產品的市場佔有份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所謂X理論,反映的是經理人對員工的不信任,主張對員工嚴加看管。而Y理論卻認為員工都是善良的,完全可以通過激勵的方式使其自覺地為企業工作。屬於X理論的經理認為,企業目標和員工個人目標不可能是同一的,企業要求員工刻苦工作,而人天生都是好吃懶做的,因此在公司上班都容易討厭工作,尤其是逃避艱苦困難的工作。因此,要想企業各項工作得以完成,惟有對員工制訂嚴格的紀律,採取強制、監管、懲罰等措施。在這種氛圍中,俯首帖耳、老老實實工作的員工便是好員工。信奉X理論的管理者對屬下的行動非常警覺,對他們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他們更傾向於採取軍隊的管理方法,要求屬下對上級的指令一味地服從,否則就要對他們實行責罰。

Y理論跟中國古代認為"人之初,性本善"的觀點很是相似,認為人都是有良心和自覺性的,只要條件合適,員工一般會賣力地工作。要求員工很好地工作,不能僅靠苛刻的管理制度和懲罰措施。如果企業能夠採取正確的激勵措施,員工不僅能夠在工作中約束自己,自覺地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務,而且還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持有這種信念的管理者往往採用鬆散誘導的管理方式,通過與員工一起制訂目標的方式,促使員工參與管理,從而達到完成工作任務的目的。

Y理論在近幾十年中越來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視和應用。日本推行的美國學者戴明的全面質量管理方法就是建立在Y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從表面上看,Y理論和X理論是相互對立的,但實際上它們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而不是互不兼容的必選其一的對立關係,一味地強調一個方面顯然是片面的。

  我們也可以說,X理論和Y理論是統一價值槓桿上的兩個不同終端。我們從兩者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怎樣看待員工,對員工提出目標並進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既要尊重員工,誘導他們自覺地工作,又要制訂科學嚴謹的管理制度,對員工進行一定的紀律約束。在這個價值槓桿上,左端是X理論式管理,而右端是Y理論式管理,管理的標點應根據員工素質、公司管理基礎和工作特點等條件靈活機動地進行滑動。在員工素質比較差、公司管理基礎比較薄弱、生產力低下的公司,管理標點應該滑向左端,反之應向右端滑動。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和員工的素質特點,善於運用這個槓桿,講究管理藝術,將員工管理維持在一個高水平上。  日本學者威廉·大內在比較了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的不同的管理特點之後,參照X理論和Y理論,提出了所謂Z理論,將日本的企業文化管理加以歸納。Z理論強調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親密性所組成。根據這種理論,管理者要對員工表示信任,而信任可以激勵員工以真誠的態度對待企業、對待同事,為企業而忠心耿耿地工作。微妙性是指企業對員工的不同個性的了解,以便根據各自的個性和特長組成最佳搭檔或團隊,增強勞動率。而親密性強調個人感情的作用,提倡在員工之間應建立一種親密和諧的夥伴關係,為了企業的目標而共同努力。

X理論和Y理論基本回答了員工管理的基本原則問題,Z理論將東方國度中的人文感情揉進了管理理論。我們可以將Z理論看作是對X理論和Y理論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在員工管理中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靈活掌握制度與人性、管制與自覺之間的關係,因地制宜地實施最符合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的管理方法。

  超Y理論是1970年由美國管理心理學家約翰·莫爾斯(J.J.Morse)和傑伊·洛希(J.W.Lorscn)根據"複雜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它主要見於1970年《哈佛商業評論》雜誌上發表的《超Y理論》一文和1974年出版的《組織及其他成員:權變法》一書中。該理論認為,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須根據組織內外環境自變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術等因變量之間的函數關係,靈活地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適合於工作性質、成員素質等。超Y理論在對X理論和Y理論進行實驗分析比較後,提出一種既結合X理論和Y理論,又不同於是X理論和Y理論,是一種主張權宜應變的經營管理理論。實質上是要求將工作、組織、個人、環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敬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成林思語」,回看發布的1600餘條

相關焦點

  • 超大統一理論公式
    宇宙有四種基本作用力,分別是萬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追求四種作用力統一直是科學家的夢想,目前已經完成電磁力,強力和弱力的統一,叫統一理論,叭獨還沒有完成引力統一,科學家把引力統一叫超統一理論。愛因斯坦後半生花了三十年就是想將引力和電磁力統一,本人雖無愛因斯坦之才,但願一試。
  • 假設檢驗、Z檢驗與T檢驗
    概述假設檢驗是統計學、分析學和數據科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了解假設檢驗的工作原理、Z檢驗和t檢驗之間的區別以及其他統計概念介紹冠狀病毒大流行使我們大家都成了一個統計學家。我們不斷地核對數字,對大流行將如何發展做出自己的假設,並對何時出現「高峰」提出假設。
  • 爛蘋果理論
    看事物重外表、容易被表象所迷惑,這是人性使然,而以貌取人更是人性的弱點。
  • 完整的馬斯洛需要理論
    這些需要的滿足,完全依賴於外界。而第五種自我實現則是成長性的,成長是導致自我實現的種種過程。成長性動機就是被自我實現的趨向所激發的動機。管理學家麥格雷戈根據馬斯洛早期的需要五層次理論,將管理理論區分為X理論和Y理論。
  • 最美麗的理論: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推導
    全文共2948字,預計學習時長9分鐘偉大的前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和葉夫根尼·利夫希茨在他們的著作《經典場論》中寫道:「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引力場理論被稱為廣義相對論,它是由愛因斯坦建立的,並且可能是現存的物理理論中最美麗的一個。」
  • 理論分享2 | 積極情緒的拓展-建構理論
    概括而言,積極情緒的拓展一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能夠拓展個體的瞬間思維一行動範圍,進而建構持久的個人資源(智力資源、生理資源、心理資源和社會資源),從而給個體帶來長期的適應性益處。‍‍‍‍核心內容‍‍該理論的核心內容有三:第一,十種最具代表性的積極情緒;第二,兩個核心假設;第三,兩個輔助假設。
  • 木桶理論和反木桶理論的對決
    01假設眼前有一隻木桶,桶壁的木板長短不一,請問這個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於什麼?「木桶理論」與「反木桶理論」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那麼實際應用中,哪一種才更有道理?是不是我們要拋棄其中一種?兩種理論都沒有錯,重點是如何根據具體情況去應用。
  • 六度分隔理論
    無論是人際網絡,還是全球資訊網的架構,還是通過超文本連結的網絡、經濟活動中的商業聯繫網絡、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甚至人類腦神經元、以及細胞內的分子交互作用網絡,有著完全相似的組織結構。通過網絡使"六度分隔"理論對人人之間都可以構成弱紐帶,當然理想的狀態是人人都置身在連接的世界中,這個目標在不斷接近。
  • 跳起的懸鏈線:現象、理論和實驗
    在理論分析之後,我們將做實驗來驗證理論。由此可得x-d x和x之間鏈元分析與此類似,因此向心力為但是當高度大於100cm後,H和hj基本上成線性關係。因此我們認為實驗部分驗證了第2節的理論推導。[5] 周衍柏.理論力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趙凱華,羅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引文格式:王雯宇,許武龍,許洋,等.跳起的懸鏈線:現象、理論和實驗[J].物理與工程,2018,28(03):38-43.
  • Unity中BVH骨骼動畫驅動的可視化理論與實現
    理論初始姿態在 BVH 或者其它骨骼動畫中,一般涉及到三種姿勢:A-pose,T-pose,其它姿勢。其中 A-pos 或者 T-pos 通常是作為骨骼定義的姿勢或者第一幀骨骼姿勢。「unity 動作模型必須有與 BVH 一致的動作,否則不適用此博客的理論,如果 unity 角色與 BVH 角色的一致動作非 Tpose,也可以按照博客理論去轉換。」整個轉換流程如下圖所示
  • 想學習相對論和時空理論嗎?這是你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概念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沒有什麼比光速更快」,「一切都是相對的」,甚至「時間是一種幻覺」這樣的名言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理論,但要理解它的含義卻很有挑戰性。那麼,我們從哪裡開始呢?當然,如果你想掌握相對論,你需要學習很多必要的數學和複雜的微積分。
  •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五)人格預測一個,人的行為是這個人的人格和特定環境刺激的函數。R=f(P,S),式中R=個體的反應,P=人格,S=情境。二、研究方法1.理論建構的方法:歸納—假設—演繹法;2.雙變量、多變量與臨床研究策略;3.因素分析技術。
  • 11.17 |【知識打卡】理論力學-運動學
    ◆理論力學——第二節  運動學一、點的運動點的運動是研究點相對於某一選定參考系的運動規律,包括點的運動方程、軌跡、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點的運動有矢量法、直角坐標法和自然法等。矢量法常用於理論推導,具體計算時一般採用直角坐標法和自然法。通常。點的運動軌跡已知時,採用自然法;點的運動軌跡未知時,採用直角坐標法。
  • 客體關係理論簡介
    當自我心理學在美國繁榮發展的時候,英國的一大批精神分析學者開始改變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基礎,不再強調先天生物學因素,轉而強調早期母嬰關係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形成了客體關係理論。客體並不意味著無生命的物體,而是指愛、恨及渴望等帶有感情的人性客體。
  • 【薦書】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赫茨伯格曾獲得紐約市立學院的學士學位和匹茲堡大學的博士學位,他曾在美國和其他30多個國家從事管理教育和管理諮詢工作,是猶他大學的特級管理教授,曾任美國凱斯大學心理系主任。赫茨伯格在管理學界的巨大聲望來源於他提出了著名的「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即「雙因素理論」。雙因素理論是他最重要的成就,在工作豐富化方面,他也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
  • 馬斯洛需求六層次理論——人生三層樓的全介序!
    這些需要的滿足,完全依賴於外界。而第五種自我實現則是成長性的,成長是導致自我實現的種種過程。成長性動機就是被自我實現的趨向所激發的動機。管理學家麥格雷戈根據馬斯洛早期的需要五層次理論,將管理理論區分為X理論和Y理論。
  • 「社會生態人」假設與人的全面發展的哲學解讀
    鍾貞山教授所著《「社會生態人」新人性假設與人的全面發展——基於價值哲學的視角》,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價值哲學的獨特視角對「人性危機」「生態危機」和「心態危機」進行了深刻審視分析,對「人-境和諧共生」狀態下的理想人性進行美好展望,構建了「社會生態人」這一新人性假設的理論模型,提出了諸多值得借鑑和參考的塑造「社會生態人」人格進而有效破解「三大危機」的實踐路徑
  • 愛看管理學——動機理論1
    ,忽視人性,脫離現代化的政治、社會與經濟。05Y理論之後,還延伸出了超Y理論和Z理論。超Y理論也被稱為權變理論,認為人是「複雜人」。莫爾斯和洛希在1970年基於X和Y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超Y理論,該理論認為,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主張工作、組織、個人和環境等因素的最佳配合。
  • 筆記|《心測》C2 心理與教育測量簡史 & C3 經典測驗理論的基本假設
    C3 經典測驗理論的基本假設一、心理特質及其可測性假設心理特質的含義和特點心理特質是表現在一個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其特點有:1.特質是一組具有內部相關的行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2.特質是「一種一般的神經心理系....它可以綜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對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