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模仿範仲淹,寫下一首詞,不料千古流傳,還被選入教材

2021-01-08 國風美詩文

北宋的範仲淹,堪稱一代名臣、一代名儒!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梅堯臣對範仲淹屢遭貶謫的處境十分不忍,曾多次寫信勸誡好友,讓他學會隱忍,告訴他為官之道需要圓滑,並且還說朝中都將他的諫言當作烏鴉的不祥之聲。可是範仲淹卻回到:「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正是如此充滿無私和信念的言語,才讓世世代代的儒生士子向著光明,致使千萬人吾往矣的無畏精神代代延續,民族的脊梁,便是因為範仲淹這般的人,從而堅韌正直。范文正公,他當之無愧。

守邊疆,範仲淹則是名將;居廟堂,則是名臣;處江湖,他又成了一位博學才高的書生,《嶽陽樓記》、《漁家傲·秋思》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篇。雖然範仲淹流傳於世的詞只有五首,但頗受後世讚譽,李清照甚至還模仿範仲淹的詞,從而寫出了一首千古名篇。

範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有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大家是否很熟悉?不熟悉也沒關係,我們一起品讀下李清照的《一剪梅》就熟悉了: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關於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有一些爭議。元代的《琅嬛記》說,李清照結婚沒多久,趙明誠便外出遊學,於是她在錦帕上寫下了這首《一剪梅》,送給丈夫,以慰相思之情。但是《李清照校注》卻認為,李清照和趙明誠剛結婚的那段時間,兩家都在京城,並且趙明誠那時候還是,不會去外出遊學。

據李清照自己寫的《金石錄後序》言,是因為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受到政敵打擊,李清照也因此受到影響,被迫還鄉,與趙明誠聚少離多,所以寫了不少詞,《一剪梅》就是其中一首。這首詞一直是千古名篇,並且選入了語文教材。

首句點明了季節,是初秋。逢秋本是寂寥蕭瑟的,不過李清照以「紅」、「香」等清麗的字詞來加以點綴,使句子不致太過老氣橫秋,並多了一番出塵的氣息。女子總是容易被那些精緻、玲瓏、明豔的景物所吸引。

玉簟秋,則有絲絲涼意傳來。季節的變化,知道看到荷花凋零才發覺,從而換下輕薄的羅衫,由此可見李清照心中藏著心事的,她獨自上了一葉小舟。

大家或許覺得泛舟水面很有意境,殊不知要駕馭小船,使之按正確的方向前行,不是那麼簡單的,看來李清照平時是比較愛玩的,什麼都能上手操作一番。

古人總說鴻雁傳書,在通訊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總將相思寄予那些穿梭雲間的飛鳥。李清照痴痴地望著天空,心中思念的那個人,什麼時候傳信過來呢?雁群排字南歸之時,正是月光照灑西廂窗柩之夜,此時,丈夫應該回來和我共同在簷下的石階上賞月吧!

落花無意,自顧在西風中飄零,然後落入水中;流水無情,卷裹著花瓣悄然而逝。看著眼前的景象,李清照突然感到一陣濃鬱的相思,從四面八方席捲而來,一種的相思,卻是兩處的憂愁,想必他也是如此思念自己吧。

想要消除這令人難受的情緒,但是卻無法排遣,才落下眉頭,卻湧上心頭。相思,原來越是抑制,越為強烈。

這首詞的最後一句,素來令人稱道。李清照將無形無色的相思,描繪得恍若實質一般,在眉間、心間盤踞,折磨著有情之人。明代大才子楊慎嘆其「離情慾淚」,明代王世貞說這一句,可謂憔悴支離矣。

其實,看到這裡,大家應該也發現,李清照這是模仿範仲淹《御街行》當中的那句詞,或者說是化用改動而得來的,不料自己的《一剪梅》竟成為千古名篇。清代王士禛說:

易安亦從範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語脫胎,李特工耳。

王士禛認為,雖然李清照是模仿範仲淹的,但是李清照的更好一點。諸位認為誰人的詞句,更勝一籌呢?

相關焦點

  • 李清照一首高仿詞陰差陽錯,超越了原創,流傳千古,還被選入教材
    範仲淹是位名將,但是又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傳誦下來的詞作,很多都選入了教材,讓人十分佩服,很難想想,就是這樣一個人,怎麼樣將一把稀爛的牌,打出了王炸的頂級配置?或許,這就是因為範仲淹當年最簡單的初衷吧!
  • 範仲淹此詞最後9字太美,李清照忍不住模仿一首,800多年難分高下
    與範仲淹一起被忽視的,還有他的5首詞作。提起宋詞,很多人會想到蘇軾、辛棄疾、柳永,很難想起範仲淹。但這5首詞作無論是從文字本身,還是其精神內核,都是兩宋詞作中的精品。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他很孤獨的一首詞:《御街行·秋日懷舊》。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 範仲淹寫下一首秋詞,入選《宋詞三百首》,連李清照也忍不住模仿
    說到範仲淹許多人都會想起那篇震鑠古今的《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他最出名的一篇散文,很多人就是因為這篇文章認為他應該位列「唐宋八大家」。而他對文學的貢獻還不止於此,他流傳下來的詞作雖然不多,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範仲淹最後9字無人敢仿,李清照半夜睡不著,仿寫一首流傳後世
    他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文學家、教育家;他寫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範仲淹這裡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悽然的氣氛。枕頭欹斜,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
  • 範仲淹奉命鎮守邊關,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
    範仲淹,字希文,出生於江南水鄉蘇州,北宋著名政治家,同時也是才華與人品俱佳的文學家。範仲淹去世後,朝廷賜諡號為「文正」,這是古代文臣的最高榮譽,縱觀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獲得「文正」之諡號的大臣並不多,大約只有三十人。很大一部分人,最早了解範仲淹的事跡,是通過他的《嶽陽樓記》。
  • 李清照18歲寫下一首詞,驚豔詞壇,流傳至今,還被改編成流行歌曲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文筆寫下了不少優秀的作品,給後世的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李清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是宋代著名女詞人,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著「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李清照與辛幼安並稱「濟南二安」;又因其詞有「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知否?知否?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一提起「千古才女」,相信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李清照,「北宋女詞人,則有李易安」,這是呂思勉對李清照的高度評價,清代的沈謙也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縱觀古今,大家對於李清照的評價都是極高的。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在李清照18歲時,才和丈夫趙明誠結婚沒多久,有一次在逛街回家之後,她寫下了這樣一首送給丈夫趙明誠:《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代彤霞曉露痕。其實,這首詞並不難理解,就是在李清照心情很好的時候寫下的,剛結婚沒多久,正是最甜蜜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詞的意思吧。
  • 李清照與夫君分別,思念對方寫下一首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很深情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作為宋朝著名的女詞人,她的作品中展現了不少她自己對於情感的表達,很多詞都寫得頗為深情。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就才華出眾,雖然她只是一介女子,在當時的宋朝並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可言,但是因為出身書香門第,李清照博覽群書,父親也給她創造了很好的教育環境,所以李清照才能夠成為著名的詞人,才得以寫下這麼多流傳千古的名作。
  • 李清照為桂花打抱不平寫下一首詞,成為千古第一詠桂詞
    據說李清照非常喜歡桂花,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內在美,十分欣賞桂花的色淡味香,體性溫雅。只因為在讀《離騷》的時候發現屈原讚美了世間很多奇花異草,但唯獨沒有歌詠桂花的作品。因此李清照特意寫下這首詞,既為桂花打抱不平,也抒發了自己的一懷幽情。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寫來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我國的才女不少,但能被稱一句「千古才女」的卻只有李清照一人,李清照給宋代文壇帶來的驚喜不亞於任何一個男性文人。當16歲的她寫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世人驚豔於這位大家閨秀的頑皮;當婚後與丈夫分別時的她寫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時,世人和這位痴情女子一起傷懷;而當面對大是大非的她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時,世人無不讚嘆她的霸氣。無論是頑皮、痴情還是霸氣的李清照,世人都照單全收,傳誦了數百年。但事實上,李易安也有小女子可愛加調皮的一面。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寫向丈夫撒嬌,卻無意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我國的才女不少,但能被稱一句「千古才女」的卻只有李清照一人,李清照給宋代文壇帶來的驚喜不亞於任何一個男性文人。他的筆下,既有女性的婉約,也有男性的大氣,當16歲的她寫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世人驚豔於這位大家閨秀的頑皮;當婚後與丈夫分別時的她寫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時,世人和這位痴情女子一起傷懷;而當面對大是大非的她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時,世人無不讚嘆她的霸氣。
  • 新婚燕爾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銷魂蕩魄,把丈夫羞得滿臉通紅
    所有心緒都流傳在她傳世的詞作中,每每讀來,都讓人心頭悸動。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對李清照的印象就停留在了「悽悽慘慘戚戚」的悲苦,「人比黃花瘦」的惆悵,以及「酒意詩情誰與共」的失落。雖然李清照的大半生都是以「悲涼」二字概括的,但是她的整個幼時和婚姻是幸福的,也是充滿歡聲笑語的,在她的前半生中,也充滿了平常人家庭和睦,身體康健,平安喜樂的幸福的。十八歲的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喜結連理,郎才女貌,很是登對,在此期間,李清照也寫下了嫵媚嬌羞,充滿愛意和快樂的詞。
  • 李清照是他的鐵粉,蘇軾是他學生,寫下一首愛情詞引得無數人模仿
    李清照是北宋最具有創造力的女詞人,無數是表現手法,還是思想深刻,她的詞都達到了一流的水準,完全可以媲美當時的蘇軾。當代著名學者康震曾評價李清照的詞是獨一份,認為他在寫情感的變化,那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 李清照寫來向丈夫撒嬌的詩,卻成了千古名句,不愧是「千古才女」
    宋詞之中,李清照絕對是最耀眼的詞人之一。總以為若沒讀過李清照的詞,便錯過了宋詞的八分情深。寫給丈夫用來撒嬌的詩,卻成了千古名句其實,李清照既有霸氣、豪放的一面,還有小女子調皮的一面。這首詩是李清照在逛街回去後,看見院子裡的花,心情非常好,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其實這首詩是她寫給丈夫用來撒嬌的,在後來卻成了千古名句。寫這首詞時李清照和趙明誠成婚不久,此時的她過上了一段相對幸福的婚後生活。這首詞的大意是:我從賣花的擔子上,買了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兒。
  • 李清照最經典的一首詞,全詞生動至極,堪稱宋詞裡的千古名篇!
    當然鳳毛麟角也不是沒有,唐宋時期就出現了幾位大名鼎鼎的女詩人,比如卓文君、薛濤都是才華橫溢的唐朝女詩人,而到了宋朝,更有出現了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詞人,她就是千古才女第一人——李清照。她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詞作。
  • 李清照很「霸氣」的一首詞,句句為桂花鳴冤,中間14字成千古名句
    並且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鷓鴣天·桂花》。其實在李清照的心中,自己的人生經歷、性情等方面與這不惹人注意的桂花有著諸多相似之處,究竟何處相似,李清照又用什麼樣的方式緩緩道出,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高級肉麻,卻又春風撩人
    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兩人都曾為對方寫過一首閨中詞,肉麻得很高級。公元1054年,蘇軾19歲,王弗16歲,兩人情投意合,喜結良緣,蘇軾特地寫下一首詞,為新婚作紀念。《南鄉子》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 辛棄疾閒來無事,模仿李清照,寫了一首婉約詞,描寫閒暇時光
    畢竟辛棄疾來到南宋之時,李清照早已經時成名依舊的詞壇大家,喜歡李清照,模仿李清照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至於辛棄疾也不過是其中一人罷了,二人雖然同在臨安生活過,但是從未相見過一次,這也是歷史的遺憾吧。因而很多時候辛棄疾所作之詞也是會去模仿李清照,當然這種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一種神意之上的相似。加上辛棄疾和李清照的老家都是山東的,細細察來,二人的經歷還非常的相似。李清照從北方到南方飽受流離之苦,而辛棄疾同樣是從北方到南宋,也一路上歷經坎坷,才終於到達。
  • 李清照埋怨丈夫「無能」,大膽寫下一首詩諷刺,成為經典流傳至今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在浩瀚的古詩詞世界中,李清照是特立獨行的存在,她擁有的成就不比像蘇軾,辛棄疾這樣的男詞人差,所以被後人稱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古詩詞的地位跟南唐後主李煜不相上下,其實之所以能夠擁有這樣的成就,跟她從小的生長環境是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