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11月05日訊 藏御堂是以傳承孝道為企業理念,在孝道文化研究過程中,認識到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極為重要,決定了我們往後與其他人的關係。
如果跟父母之間有任何不滿,往後的人生就會一直帶著這份不滿。反之,跟父母的關係良好,就會把相同的讚賞與感謝帶入往後的每一段關係裡,因為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際關係都是孩提時代與父母關係的複製。
比方說,你憎恨父親權威、武斷的本質,長大成人後,你會漸漸吸引那些權威的、掌控的,或是會將恐懼加諸你身上的人。還有可能,你會成為你所憎恨的人,就如同你會成為你所愛的人。如果你很愛父親,你可能會像他,但如果你因為某些原因討厭或害怕父親,你也可能會變成跟他一樣。
藏御堂在傳承孝道文化過程中發現,受不良的童年家庭關係影響至今的成年人不在少數,如果你在童年沒有在與父母的相處中得到抱持的滋養,那你一定要學會自己治癒與父母的關係。
藏御堂認為跨越之前認為不可能跨越的障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並且親子關係被導正後,一切都會就位,經濟、健康等種種問題都將被解決。此外,一個家庭的和諧圓滿會影響十萬人的和諧圓滿。
藏御堂給到大家改善與父母的關係中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你無法改變他人,你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最奇妙的是,你若改變了,只須再等待一段時間,他人就會自動改變。
對於你與父母的關係,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處理自己,因為你沒有接納自己,也沒有愛自己。
而當你處理自己時,就會開始體驗你的父母,你會接納他們,愛他們真實的樣子,而不是你希望他們成為的摸。這樣一切都會改善。在所有的關係中,他人並不重要,你必須改變自己的態度、感覺與對他人的看法。
你只要在心中改變自己對他人的看法,並以這個方式改善你們之間的關係就可以了。
藏御堂發現人在對待父母的態度裡,往往藏著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生活中,很多失敗者會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歸咎到父母的身上,認為他們害了自己的一生,心中仇恨入骨,更談不上"孝順"二字。
他們對父母的百般苛刻,是變相的人格扭曲;他們要求父母完美,自己卻千瘡百孔。
藏御堂在孝道文化探討中發現出現責怪父母的子女,往往是無法深層次地理解父母,人無完人,父母往往只是用他們的方式愛我們。
《戰國策》有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有的"計",是難以使人接受的,或是錯誤的,但在愛的基礎上,能被一一赦免。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種教養。
藏御堂宣講孝道文化時說到":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他們漸漸老去,成為弱的那一方,我們佔據強者優勢。在對待父母的態度裡,往往藏著我們最真實的人品,決定了我們的一生"。
父母見證了我們的出生與長大,我們卻要面對父母的衰老與死亡,前者是喜,後者是悲,匯聚成平凡的人生。
人人皆如此,我們能做的,只有在"悲"中傾注一些喜,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對他們和顏悅色,用包容與愛陪伴他們人生最後一程。
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追逐所謂的名利夢想背井離鄉,待與父母永別才幡然醒悟,苦嘗遺憾。
藏御堂常勸解道":為人子女,不要相信所謂的來日方長,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要在來得及的時光裡,盡情陪伴。"
聲明:凡本網註明轉載自其他媒體的作品,轉載目的在於傳遞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