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紅飄帶」研學進入第六站 長徵故事感動眾人

2020-12-09 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雷軍玲)11月24日,由共青團保定市委、保定市文聯等單位聯合發起的「紅飄帶」研學活動進入第六站,走進廣西興安縣界首鎮,這裡是湘江戰役發生地,主題為《奔赴湘西——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研學活動在這裡展開。

圖為學生講解陳樹湘師長「斷腸拒俘」故事。

研學活動第六站得到沿途學校、展館和村民的大力協助。興安縣第三小學五(3)班侯少琴同學為大家講解了紅5軍團第34師師長陳樹湘「斷腸拒俘」壯烈犧牲的故事,感人的事跡讓聽眾無不動容。

本次研學活動最後到達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展館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腳山鋪。這裡是湘江戰役北段位置,是三大阻擊戰之一的腳山鋪阻擊戰的發生地。館內大型浮雕,是對成千上萬紅軍將士的英靈的告慰。時刻告誡後人,要銘記革命歷史、發揚革命傳統,大力弘揚用堅定信念和烈士鮮血鑄就的偉大長徵精神,激勵人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圖為「紅飄帶」研學活動第六站從廣西興安縣開始。

「紅飄帶」研學活動由河北小學承辦,活動內容與長徵時間節點同步對應。將通過河北小學「城鄉互動課堂」聯通北京、天津、貴州等6省市25所學校以及長徵路上的50所中小學實現異地同步教學,共同學習紅色經典、線上調研、觀看影視作品,並通過參與知識問答、書畫作品展示、文藝作品展演、專題講座、發表感悟等形式形成研學成果,將紅色效應輻射到祖國各地。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河北保定:「紅飄帶」研學活動第八站走進貴州甕安
    2021年1月1日,大型「紅飄帶」研學活動進入第八站走進貴州甕安,主題為「偉大轉折的前夜」「強渡烏江」,著名的猴場會議、強渡烏江戰鬥都發生在這裡。右路紅一軍團(不含紅二師)、紅九軍團由從巖門、回龍場渡口搶渡;左路紅三軍團分兩路前往烏江南岸渡口,由紅五師第十三團經魚溪壩、巖坑至孫家渡搶渡,軍團主力則由馬場附近的渡口搶渡;中路以紅二師為先鋒,由江界河渡口搶渡,軍委縱隊、紅五軍團主力隨後跟進。戰鬥從1935年1月1日起分別從幾個渡口打響。
  • 沉浸式體驗長徵故事 首個以長徵為主題數字體驗館將落戶貴州
    來源:駐京記者 潘子璇 攝【新民晚報·新民網】「長徵數字科技藝術館擬建於貴州省貴陽市多彩貴州城,它建成後將是全球首個以長徵為主題的全沉浸式數字體驗館,將成為貴州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新亮點,成為兼容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文化名片,成為貴州紅色旅遊的經典之作
  • 研學吧,少年!貴州兩個案例獲全國博物館研學推介
    博物館成為「親子研學」的最佳去處在最終評審產生的10項「最佳線路」、20項「最佳課程」和30個「優秀線路」「優秀課程」中,貴州省博物館「貴州少數民族傳統紋樣創意課程」「重走長徵路 探尋偉人足跡」紅色研學線路,分別入選「最佳課程」和「優秀線路」。本次入選的項目,代表了目前我國博物館研學旅行課程與線路開發、實踐的整體水平與最新成果。
  • 長徵故事反覆講但年輕人真能理解長徵精神嗎?我們從遵義開始找答案...
    距離遵義會議紀念館不遠,遵義城南小學邊上,記者找到84歲的曾祥銑,他是遵義長徵學會會長。曾祥銑一見上海的記者來,就說起報紙上的「好消息」:為了迎接建黨百年,現在《遵義晚報》每周二刊發「長徵地名故事」,接下來《遵義日報》也要開專欄,刊髮長徵故事。反反覆覆講長徵故事,現在的人真能理解長徵精神嗎?「這不用操心。」
  • 腳丈山河 心逐夢想 | 湘郡未來實驗學校研學實踐活動
    走進張家界,陡峭的奇石峰林如拔地而起,森然列於天地之間;踏入紅色桑植,賀龍元帥的堅毅面龐,與紅二軍團長徵出發的誓師豪情,催人奮進,發人深省。 桑植縣是新中國開國元勳賀龍元帥的故鄉,也是紅二方面軍長徵的出發地,同學們隨著隊伍在廣場上肅立,升國旗,奏國歌,為在長徵中奮戰拼搏的革命前輩獻花籃,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緬懷革命先輩
  • 茅臺瓶身為何系個「紅飄帶」?除了好看沒啥用?酒鬼才看懂的秘密
    可是大多數人在看見茅臺的時候也會有些疑惑,因為它上面有一根紅飄帶,很多人對這根紅飄帶都十分迷惑,這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接下來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辨別真假茅臺酒在質量上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而這根紅飄帶就代表著他完善的質量以及非常嚴格的工藝標準。這根紅飄帶的系法也大有講究,必須重疊系在正面商標的中間。
  • 延安保小紅軍小學赴吳起「感悟紅軍精神,爭做紅軍傳人」研學實踐活動
    延安保小紅軍小學始終貫徹落實建校宗旨,把紅色基因傳承和驗證教育作為第立德樹人根本,深耕紅色資源、厚植紅色底蘊、講好紅色故事,努力把紅軍小學打造成為傳承、驗證紅色基因的重要陣地。11月1日,學校組織六年級學生赴吳起開展「感悟紅軍精神,爭做紅軍傳人」的研學活動。篇章一:感悟長徵精神1、緬懷革命先烈  初冬時節,天氣隨冷,心裡卻熱。延安保小紅軍小學一行近260名師生,來到紅軍長徵勝利會師地——吳起縣的勝利廣場緬懷革命先烈。
  • 紅二方面軍長徵沒有蝕本,兩大奇功,會師時毛主席兩次大拇指點讚
    紅二方面軍是長徵末期組成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叫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第二方面軍是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由第二軍團、第六軍團、第三十二軍原為第一方面軍第九軍團)於1936年7月初在西康甘改(今屬四川)組成,賀龍任總指揮,任時任政治委員。
  • 專家學者研討「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與長徵」
    【信息與動態】    85年前,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從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出髮長徵,轉戰湘、黔、滇、康、川、甘、青、陝、鄂(紅十八師長徵經過該省)9省,行程2萬餘裡,進行大小戰鬥110多次,出色完成紅軍長徵探路、策應和後衛任務,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和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 Fear of god 第六季藍牛飄帶刀割破洞牛仔褲 & Fear of god 魔術貼炫彩漸變飄帶長褲
    Fear of god 第六季藍牛 飄帶 刀割 破洞牛仔褲    這款是跟第四季藍牛基本同時操作的,第四季已經基本賣完了,但是第六季出貨周期拖了近2個月,也是因為重工水洗方面的問題,水洗樣來回開版了5次,才達到想要的效果,沒買到第四季的,可以考慮下第六季,暫時還碼全,這款牛仔褲的水洗破壞做舊工藝
  • 千裡戈壁的一抹紅:女上校的「長徵路」別樣精彩
    在清一色的橄欖綠中,一抹玫瑰紅綻放的格外鮮豔,作為拉練中唯一的女兵,武警甘肅總隊戰勤計劃處王霞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動,讓我們跟隨鏡頭,走近她的「長徵路」。 鏡頭一:凌晨四點的初遇
  • 年輕人,去遵義重走一段長徵路吧
    赴遵義,尋訪關於長徵的故事,採訪對象從耄耋老人到「90後」女生,我們發現,在他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長徵;從「強渡烏江」到「四渡赤水」,我們也重走了一小段長徵路……
  • 茅臺酒紅飄帶幾個寓意,你知道幾個?
    一直認為茅臺的包裝是一種經典美,你看所有酒廠包裝都有很大變動,但是茅臺基本上沒變過,在茅臺酒的瓶子外面除了標誌性的貴州茅臺酒以外,最醒目的就是紅色的飄帶了,為什麼茅臺要記上紅飄帶呢?第二層意思防偽,一瓶新茅臺,兩邊飄帶一邊齊,垂在貴州茅臺酒的茅字上面。第三層意思測試有沒有跑酒,運輸的時候特別容易跑酒,飄帶如果是溼的那就是跑酒了。
  • 研學旅遊產品如何玩轉「研學+」?
    研學旅遊承接了國家對於研學旅行政策的切口,是「旅遊+」概念下的新模式。研學旅行的體驗性正在逐漸增強,呈現出「研學+」的多元消費體結構。 研學旅遊的開展離不開研學旅遊目的地的承載,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大時代下,研學旅遊教育內容越來越細分,「研學+」的模式逐漸成為發展研學旅遊的重要產品選擇。
  • 研學旅遊需開啟「研學+」新模式
    研學旅遊承接了國家對於研學旅行政策的切口,是「旅遊+」概念下的新模式。研學旅行的體驗性正在逐漸增強,呈現出「研學+」的多元消費體結構。 研學旅遊的開展離不開研學旅遊目的地的承載,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大時代下,研學旅遊教育內容越來越細分,「研學+」的模式逐漸成為發展研學旅遊的重要產品選擇。
  • 茅臺酒瓶上系一條紅飄帶,有何用?這不只是裝飾,有四個特殊意義
    國酒風範,酒瓶上系一條紅飄帶,有四個特殊意義 不難發現,茅臺酒能成為國酒,被稱為祖國之光,與其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是分不開的。 說到釀造文化,茅臺酒的酒瓶上有一條紅飄帶,格外顯眼。為何在釀造結束之後,會採取這樣的一種呈現方式呢?
  • 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 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坐落於岷山腳下的古鎮哈達鋪,因中國工農紅軍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而有了更加響亮的名字:長徵途中的「加油站」。「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館長路晨霞介紹,哈達鋪被紅軍將士親切地稱為長徵途中的「加油站」。過去哈達鋪為紅軍「雪中送炭」,如今紅色基因讓哈達鋪更加紅火。
  • ——紅二、六軍團長徵與三軍大會師
    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分別在桑植劉家坪乾田壩、瑞塔鋪楓樹塔舉行誓師大會,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領導親臨會場講話,進行動員。傍晚,紅二、六軍團1.8萬人告別湘鄂川黔根據地,告別根據地的人民,踏上了戰略轉移的偉大徵程。蘇區人民數萬人站在大路的兩旁依依不捨地送別親人,送別紅軍,出現了許多動人的畫面,留下了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紅二、六軍團分兩路向大庸進發。
  • (文化)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 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坐落於岷山腳下的古鎮哈達鋪,因中國工農紅軍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而有了更加響亮的名字:長徵途中的「加油站」。「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館長路晨霞介紹,哈達鋪被紅軍將士親切地稱為長徵途中的「加油站」。過去哈達鋪為紅軍「雪中送炭」,如今紅色基因讓哈達鋪更加紅火。
  • 探尋華南教育烽火足跡丨雙節期間韶關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迎來...
    從去年開始,我看了許多研學基地建設的報導,今年長假決定親自帶著孩子來看看。「沒想到,一來到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作為一名教師,她認為:「這些正在建設或是已經建好的場館,充分展示了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人、文、地、產、景,地域文明與精神。尤其是以尊重歷史、發掘歷史為核心,講述國立中山大學等學校在坪石的感人故事、家國情懷,體現了深厚的嶺南地域人文精神,十分值得帶著年輕一代來實體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