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而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得道的期望獲取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待救世主的文化。強者自強不息造就強勢文化,弱者常用「等」、「靠」、「要」,最後成為弱勢文化。《易經》造就告訴我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別人給你的,如果你的能力承受不住,你還是接不住的。正如芮小丹說的,只要不是我悟到的,你給了也沒用,我也拿不住。
2、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劇中有句話我非常贊同,「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當你知道你是你,你就不是你。」當我是個碌碌無為的人的時候,我對這個世界充滿偏見與諷刺,當我有了一番作為之後,才發現當初的自己是多麼的幼稚而悲哀。
常人總在抱怨生活,抱怨社會,而「神」則在改變生活,改變社會。
看起來改變社會的人像「神」,其實不是,而是那些抱怨人生的人太不像人了。
3、想要幹好事,記住兩句話,別把自己太當人,別把別人太不當人。
這是丁元英去王廟村時候,馮世傑說累死了,他對馮世傑說的一句話,這是說給馮世傑聽的,也是說給所有王廟村工作的農戶聽的。
丁元英看起來殘酷無情,其實是想讓王廟村的人知道,只有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才有出頭之日。忍是一條線,能力是一條線,一個人的忍與能力兩條線越長,則人的生存空間越大。
4、如果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
丁元英父親病重,丁元英本著讓父親少遭罪的本心,要拔管子,丁元英說出了這句話,讓丁元英的家人不能接受,他母親被氣得語無倫次。
中國歷來講究孝道,但是有些人並非真的孝順,而是要做給別人看的,怕的就是受到道德的拷問。中國人向來忌諱談死,西方卻喜歡談「向死而生」。
丁元英這話話糙理不糙,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幾世積來的緣分,在丁元英心裡,其實孩子贍養父母,是基於愛,而不是所謂的道德拷問。
5、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句話估計是《天道》中最難理解,又最牛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句話,將基督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劇中的反派王明陽很難搞,芮小丹在丁元英的指引下,說出了這麼一句話,把王明陽給徵服了。
神是西方基督教裡的常用的字眼,基督教的神特指上帝,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是掌握了自然規律,了解宇宙真相的人。神即道這裡的神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而是西方的上帝,可以理解,上帝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世界上本沒有神,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人總是忽視自然規律,反而把遵從自然規律的人當成神,真是搞笑。
6、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戶,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這就已經夠了。
這是肖亞文的一句話,非常精彩。肖亞文這個人不可小看,如果把高考700分和700萬選哪個這個難題給肖亞文,肖亞文是那個選擇700分的人。
肖亞文秉著「隨緣惜緣不攀緣」,最後成為《天道》最大的贏家,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一種智慧。
人總是容易接受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人,對於水平比他低的噴他,對於水平比他高的避而遠之,所以進步很少。因為跟水平比你高的人在一起很累,你要逼著自己成長,逼著自己學習、思考。
《天道》對我們最大的實用的啟示就是這句話,多聽聽不一樣的聲音,多思考,不要把自己的雙耳關起來,沒長進的樣子實在太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