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在12月5日推出新一期封面,「2020是最糟糕的一年」 。隨著糟糕的一年步入寒冬,21世紀第一個20年也將收尾。過去經常調侃說「有一種冷叫我媽覺得我冷」的千禧一代也紛紛步入而立不惑之年,除了在年初積極囤積口罩之外,他們在年末也不忘早早擁抱「秋褲枸杞保溫杯」這養生三件套。
寒潮幾次三番來臨,昨日又適逢大雪節氣,氣溫陡降,仲冬時節正式開始。把秋褲扎進襪子裡,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
「拉尼娜」紅利
2020年,似乎比往年冷得更早了。
早在「十一」期間,冷空氣南下,氣溫大幅跳水,就讓「最冷冬天」、「最強暴雪」等傳言層出不窮,也將「拉尼娜現象」這個詞帶入了大眾視野。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na的音譯,原意是「小女孩」。拉尼娜現象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指的是東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大範圍、長時間的海水偏冷,它的出現,常常與整體「更冷的冬天」連在一起。
根據監測,今年8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在這樣的情況下,機構給出預測,天然氣動力煤板塊、果蔬、種業以及保暖服飾板塊等都可能成為「拉尼娜現象」催化下的機會領域。
自2015年起,中國氣象局旗下的中國天氣網每年都會收集全國31個省會城市及港澳臺地區的秋褲輿情數據,推出全國秋褲預警地圖。今年也不例外,大片的藍色可見秋褲流行範圍之廣。
通常來說,每年11月開始,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秋褲的搜索和購買數據就全面飆升;山東與安徽緊隨其後;而到了12月前後,大部分南方地區的小夥伴們大機率也要穿上秋褲了。
秋褲消費觀
關於穿不穿秋褲,討論最熱烈的時候甚至衍生出了一套「秋褲陰謀論」。
據說在1953年的時候,前蘇聯遺傳學家李森科向史達林提出了一個觀點:假如人們長期穿秋褲的話,雙腿和關節抗寒性會逐漸喪失,最終在幾代人之後更加畏懼寒冷,甚至於沒辦法脫下秋褲。在其中更是明確指出,可以通過向某些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出口秋褲,來削弱他們的戰鬥力。
當然,資訊時代,在全球資訊網中稍加搜索,「陰謀論」便不攻自破。
在極端天氣面前,全世界的人們都放下了對秋褲的嫌棄,年輕人也結束了與長輩之間的拉鋸戰,自發乖乖地套上了秋褲。根據10月蘇寧發布的換季大數據,秋衣秋褲銷量同比增長175.23%,男女性消費者分別佔比34%和66%。
當然,由於觀念和文化上的迥異,如今的秋褲消費市場還是呈現了與幾十年前不同的狀態。
1998年,南極人首創保暖內衣產品;此後的3年間,行業競爭激烈、產能過剩,恆源祥、北極絨、南極人紛紛賣掉工廠,開啟品牌授權模式;而現在隨著年輕人消費觀念的改變,曾經佔據市場老品牌正在探索著新的發展路線,一些新品牌也發現了自己的機會。
今年10月,蒛一內衣發布了《2020秋冬保暖內衣潮流趨勢》,揭示了不同年代的人對秋褲的不同要求。
70後:只要暖就行。80後:醜點無所謂,保暖才是關鍵。90後:醜拒,要好看又要暖。00後:保暖要輕薄,顏色要新潮,舒適能抗菌,好穿別太貴!
雖然各年齡層的側重點不同,但至此,年輕人不再是「拒絕秋褲」的代名詞。相反,他們對秋褲的需求已經從單一的保暖功能性,逐漸向多元化複合型功能轉變。
迎合最新的消費趨勢,秋褲產業本身也在不斷升級,其中又以橫掃年輕人雙十一購物車的日本品牌「優衣庫」最為典型。主打輕薄、舒適、貼身的熱銷產品「HEATTECH」,利用「纖維吸溼發熱」的原理,吸收身體所散發的水蒸氣並將其轉成熱能,雖然衣服本身很薄,但是在保暖的功能上更勝一籌。
以此黑科技加持,輔以強大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更加創新的購物體驗和周到服務,優衣庫到2017年底總計賣出了超10億件保暖內衣褲,屢屢打破自己創下的雙十一記錄。
分級市場
除了輕薄保暖,秋褲產業的升級還反映在造型之上。高端一點的秋褲不叫秋褲,叫Leggings,並成了流行的「運動休閒範兒」的代名詞。
譬如如今中產必備的lululemon運動褲,常見價位是850元,是耐克、安德瑪的三倍,迪卡儂的八倍。雖然有人在試穿lululemon後表示:「這所謂的軟糯質感,穿在普通人身上,不就是條秋褲麼?」
但這不妨礙lulumelon的股價從2018年開始起飛,從57美元漲到了現在的331美元。在2020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榜單上,lulumelon的品牌價值增加40%,是增幅最大的百強品牌。
一面是升級為新型「炫富」標籤的Leggings,另一面則是批發價格只有幾塊錢的真·棉毛褲。
雖然超過90%的人都在冬天穿上了秋褲,但超過90%的人並不知道我國有個年總產值過億的「秋褲村」——全村每年生產的秋褲至少達到5000多萬條,連起來能繞赤道一圈。
這就是江蘇泰安的姚家坡村。
據官方介紹,姚家坡的針織加工業始於1982年,已有近40年的歷史,如今的300餘戶群眾中,有160多戶都從事秋褲加工。
在姚家坡,村民通過「家庭作坊」加工秋褲,工人除了家庭成員,還有村裡的中老年女性,工資七八十一天。不到十個工人加起來,利用南方大廠剩餘的尾料,一天能加工上千條。
這樣做下來的秋褲,無標無牌,價格一般在3.8-4.5元之間,每條秋褲賺幾毛錢,走量銷往各地的批發市場。北到新疆黑龍江,南到廣東福建,甚至吉爾吉斯斯坦和印度這些國家裡,都有姚家坡村的秋褲。2020年,姚家村的秋褲產量即將達到6000萬件,銷售額也即將突破兩個億。
無論是標價上千的中產標配Leggings,還是主打溫暖舒適的平價黑科技HEATTECH,又或是無標無牌家庭作坊棉毛褲,在各個細分賽道上,市場都是廣闊的。
吃飽穿暖都是剛需,冷冬之下,穿秋褲的年輕人並不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