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傳染性鼻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1、本病多發於春、秋兩季,常呈散發或地方性流行。
2、由於很多家兔的鼻腔黏膜(一般佔35%~75%)帶有巴氏桿菌,而不表現臨診症狀。因此,引進新兔時可能帶入多殺性巴氏桿菌並迅速致病,常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
3、長途運輸、過分擁擠、飼養不當,或通風衛生條件不良等應激因素的作用,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存在於上呼吸道黏膜和扁桃體內的巴氏桿菌則大量繁殖,引起發病。
4、病菌隨著病兔的口水、鼻涕、糞便以及尿等排出,從而導致新的感染以至流行。
5、病菌經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黏膜傷口而感染。
6、該病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共有症狀。引起傳染性鼻炎的病原有多種,如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巴氏桿菌、李氏桿菌、肺炎球菌、化膿桿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它們既可單獨引起發病,也可共同作用發病,而混合感染**為多見。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佔有主導地位,因為它們是家兔體內的常在菌,常可在家兔鼻腔黏膜和扁桃體內檢測到。波氏桿菌在自然界中也分布很廣,許多動物上呼吸道中都有本菌寄生,常引起這些動物的呼吸道疾病。
兔子得了傳染性鼻炎怎麼辦?
1、發病後隔離、拒絕的期限通常為20天。
2、重病兔捕殺。
3、流鼻涕、咳嗽的病兔應及時隔離治療,慢性病兔要淘汰。
4、治療可用鏈黴素肌內注射,每千克體重1萬~2萬國際單位,每日2次,連續5天。複方新諾明每千克體重0.1~0.2克口服,連用5天,也可用四環素、氯黴素、土黴素、磺胺二甲基嘧啶、長效磺胺等。必要時可將分離到的巴氏桿菌作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藥物治療。
5、對於發病較多且又不可能全部淘汰的病兔,應予適當的治療藥物飲水, 對病情較輕的兔應集中起來隔離於一處,可用鼻炎淨等加入飲水中,任其自由飲用,結合消毒,改善環境條件,一般1周左右病情有所減輕或症狀消失,連續用藥1周或1個月,大多數病兔症狀可消失。對不愈的或嚴重的兔進行魚腥草注射液和5%替米考星聯合應用進行治療。
6、兔舍用10%—20%石灰乳或2%—3%燒鹼液按期進行消毒。
注意:兔場應自繁自養。引進種兔要威嚴檢查,隔離察看一個月,進行細菌學檢查後,健康者方可進入兔場。要加強飼養管理,兔場嚴禁畜禽出入,以預防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