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2》自開播以來,一直是話題不斷。先是演員的浮誇表演被吐槽,後是廣告太多被嫌棄,就連劇中穿插的歌曲也成為了觀眾討論的焦點。有觀眾認為,劇中一言不合就唱歌,總讓人覺得是在看一部加長版MV。
據了解,《歡樂頌2》一共有14首原創歌曲(OST),都是根據劇情發展或者人物情緒創作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製作團隊在音樂方面下的苦功,卻招致了觀眾的吐槽。那麼,什麼樣的影視歌曲才能獲得觀眾青睞?國產劇的影視音樂創作還存在哪些問題呢?
《歡樂頌2》插曲太多 遭觀眾吐槽
去年,《歡樂頌》第一季播出不久,就掀起了收視熱潮。相較於只顧談情說愛的都市劇,《歡樂頌》接連拋出階層固化、職場法則、價值觀迷失等話題,直戳社會痛點,引發了不少年輕人的共鳴。未料及,《歡樂頌2》播出後,卻因為插曲太多,惹來了觀眾的吐槽。
僅在《歡樂頌2》前兩集中,就出現了4首歌曲,分別是《吻你時別再躲》、《咖喱咖喱》、《家的滋味》、《遇到愛》。這四首原創歌曲,在前兩集足足唱了7次。尤其是《咖喱咖喱》,簡直達到了「洗腦」的地步,引得觀眾大呼「一言不合就唱歌」。
隨著劇情的發展,出現的歌曲雖然沒有前兩集密集,卻也在不停地刷著存在感。每當主角遇到人生困境,都會響起為他們定製的原創歌曲。據了解,《歡樂頌2》共有14首原創歌曲,由陳曦和董冬冬團隊創作,其中大部分的歌曲是由主演親自演唱的。
既然歌曲都是為劇情量身定做的,為什麼觀眾還是不買帳呢?答案很簡單,劇中的歌曲過於密集,有點太搶戲了。尤其是在前兩集,劇情節奏較慢,一言不合就放歌,難怪被觀眾稱為「加長版MV」。不過,隨著劇情的展開,歌曲不再那麼密集,違和感就少了很多。
據報導,這14首原創歌曲中,前三首是在去年年中創作的,其餘的11首創作於今年3月定檔後的兩個月裡。據董冬冬透露,他所在的音樂團隊是在看過成片,仔細分析劇情發展和人物關係後,才開始創作這些歌曲的。
在以往的國產劇中,一般都是一兩首歌曲從頭播到尾。這種方式雖然不會搶戲,但會讓觀眾感到有些乏味。相較之下,《歡樂頌2》能夠為劇情和人物量身打造十幾首OST,這種嘗試還是值得肯定的。
國產劇層出不窮 影視金曲寥寥無幾
說到出色的影視劇歌曲,可能觀眾最為耳熟能詳的,還是很多年前的經典作品。比如,《上海灘》的同名主題歌,83版《射鵰》的主題曲《鐵血丹心》,《金粉世家》的主題曲《暗香》等。即使已經忘記了影視劇中的情節,這些經典歌曲卻仍被人們傳唱。
那麼,什麼樣的影視歌曲才能成為經典呢?首先,影視歌曲要與作品的內容高度匹配。比如《上海灘》的同名主題歌,既婉轉動聽,也有強烈的高低起伏,唱出了上海灘紛紛擾攘的爭鬥和刻骨柔情。電影《笑傲江湖》中的《滄海一聲笑》,更是堪稱「神作」。整首曲子大氣磅礴,與電影本身對於江湖豪情、俠客義氣的酣暢表現渾然一體。
一首出色的影視歌曲,影響力甚至可能會超過影視作品本身。1994版的《倚天屠龍記》中,辛曉琪借小昭之口哼唱的一曲《倆倆相忘》,唱出了青春、愛情、名利的易逝,以及歷經滄桑後的淡然與通透。歌詞的內涵已經遠遠超過了小昭對張無忌的愛情,這才成為了一首跨越武俠範疇的流行經典。
近些年,我國的影視劇市場空前繁榮,各種題材的電視劇層出不窮,經典的影視歌曲卻寥寥無幾。以今年為例,除了《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片尾曲《涼涼》小火了一把,至今還未出現風靡全國的影視歌曲。上一次火到路人皆知的影視歌曲,恐怕還要追溯到王菲演唱的電影主題歌《致青春》和《匆匆那年》。
正在熱播的《歡樂頌2》,雖然其中的歌曲內容與劇情比較契合,能夠展現出不同角色的性格,也暗示了他們的未來命運。然而,就目前已經出現的歌曲來看,這些歌曲過分局限在劇情之中。如果脫離了電視劇的語境,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歌在唱什麼。歌詞內涵的局限性,使這些歌曲很難成為超越影視劇本身的經典之作。
為什麼不行?工業化流程待完善
國產劇缺乏經典的音樂作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製作方不夠重視。據董冬冬透露,目前國產劇對音樂的投入,最多不會超過總投資的1%,有的電視劇甚至還不到1%。也就是說,如果一部電視劇投資1億,對音樂的投入也就是100萬左右。
100萬的製作成本看起來挺多,其實很容易就花完了。創作一首歌需要經歷五個步驟——詞曲、編曲、錄音、混音和母帶。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他當時給一部國產劇製作了4首歌,製作成本大概在20萬。如果找美國製作人製作,大概要8到10萬,韓國製作人的費用則是2萬到10萬。如此來看,《歡樂頌2》創作了14首原創歌曲,也是「出血」不少了。
另一方面,即使重視了影視音樂的作用,很多影視劇音樂和內容也並沒有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據麥特文化總裁嶽洋透露,有的國產劇中會使用很多首歌曲,其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是通過版權購買獲得,並非是專屬定製。這樣的方式,很容易造成作品內容和音樂「各唱各的戲」的效果。
反觀國外成熟市場,影視音樂的創作專業化程度很高。在劇本選秀會上,音樂製作人工會組織會和編劇工會組織、導演工會組織和演員工會組織一起參與。一旦哪個項目被選中,劇本就會在第一時間發到相關公司,詞曲作者便會根據劇本進行創作。在影視作品製作期間,音樂製作人還會對音樂進行修改或者調整,讓音樂和劇情契合得更好。
值得欣慰的是,影視行業在音樂製作領域的投入,已經呈現出逐漸增多的趨勢。《歡樂頌2》對於原創歌曲的重視,為國產劇的影視音樂創作開了個好頭。希望未來的國產劇中能誕生更多影視金曲,讓觀眾不但能一飽眼福,還能一飽耳福。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