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委書記、市長費東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描繪了國家未來發展的新藍圖。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集中反映出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把控,為全國各地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新方位,是指導我們今後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和遵循。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確保「十四五」謀好篇、開好局,需要更加清醒認識和科學把握國內外環境變化帶給我們的挑戰和機遇,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新的發展階段校準發展定位、在新的徵程中找準發展路徑,堅定不移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在做好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的基礎上,做強大數據、做大新能源、做優樞紐物流、做好康養旅遊等優勢特色產業。
具體地講,一是打好高質量發展的新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發展定位,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烏蘭察布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首都重要的生態涵養區。近年來,市委、政府自覺扛起築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烏蘭察布市先後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等。無論從拱衛首都安全的角度,還是自身發展,烏蘭察布最大的優勢在綠色,最大的發展潛力也是綠色,可以說綠色是烏蘭察布發展的底色。因此,我們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做好「三篇文章」。首先要做好水的文章。農業要大力壓減耗水多的作物,全面推進水改旱,發展旱作有機農業;工業用水使用中水,提高全民節水意識,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節約集約型轉變。尤其是把岱海、察汗淖爾生態保護,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因地制宜、綜合施策,不遺餘力持續治理,再現「一汪碧水映彩霞」的美麗景象。其次要做好草原保護的文章。落實最嚴格的草原生態保護制度,堅守生態紅線,嚴禁在草原上亂採濫挖、開荒種地、新上礦產開發項目,對已造成破壞的,要及時修復治理,維護好草原生態系統的完整和平衡。其三要做好綠色農牧業的文章。堅持為養而種、種養結合,調整種養業結構,提高農業產出效益。
大力推進馬鈴薯主糧化,統籌種薯擴繁、商品薯種植和倉儲加工、物流配送、市場交易全產業鏈發展,加快馬鈴薯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讓「中國馬鈴薯之都」的名片享譽國內外。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旱作有機農業,推進察右前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廣宏福綜合性現代服務產業化模式。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冷涼蔬菜,推進淨菜進京,建設「中央廚房」,加強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讓好產品有更大更穩定的市場。
二是校準高質量發展的新方位。立足於自治區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國家向北開放的前沿,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找準發展定位,依託烏蘭察布區位交通優勢,擴大開放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圍繞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完善樞紐功能,制定物流業發展優惠政策,推動交通與經濟深度融合。積極布局物流、電商、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搭建國際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平臺,建設物流集散、生產加工基地,推動「過路經濟」向「落地經濟」轉變。堅持以物流帶產業,重點推動蒙西地區、蒙古國焦煤在廟梁物流園區集散,壯大煤炭洗選、混配和深加工產業。充分發揮七蘇木保稅物流中心和境外物流園區作用,主動參與中國(內蒙古)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提升中歐班列運行質量,擴大外貿進出口規模。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搶抓政策機遇,著力培育新的投資和消費增長點。面向首都、服務首都,藉助京蒙扶貧協作,努力拓寬消費渠道,積極承接北京產業轉移,深化教育、醫療等領域合作;藉助京呼高鐵開通,大力發展服務業,吸引北京及周邊地區人員來烏蘭察布市消費旅遊、度假定居。依託首府、融入首府,圍繞首府消費大市場,著力打造休閒度假基地;推動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產業協同錯位、生態共建共保、公共服務同城化。攜手周邊、聯動發展,不斷深化蒙晉冀(烏大張)區域合作,持續拓展與二連浩特的合作,釋放開放發展潛力。
三是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今年,全球陸上單體規模最大的600萬千瓦風電基地項目在烏蘭察布啟動實施,「源網荷儲」國家級示範項目開工建設。
這是參與市場競爭、實現後發趕超的主要動力。要立足當地優越的光能、風能資源,借力光伏扶貧、分布式光伏等各類政策,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建設清潔能源生產輸出基地。同時,利用市場機制,堅持技術引進、自主研發與合作開發三路並進,發展與清潔能源相關聯的各類產業,包括技術研發、裝備製造、特殊材料研究與製造,以及清潔能源技術應用產業,建設技術領先、門類齊全、產業鏈完備的清潔能源產業基地,為產業體系的構建夯實基礎。
四是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近些年,烏蘭察布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集聚了華為、阿里、蘋果等國內外頂級數據中心,獲評「全國數據中心發展示範城市」,為發展數字經濟奠定了基礎。搶抓新基建帶來的新機遇,科學編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加快數據產業園區配套,爭取建設自治區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積極申報國家級數字經濟發展創新試驗區。著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積極引進一批伺服器製造、數據採集、清洗加工、流通交易項目,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要著力推動產業數位化,進一步促進大數據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重點圍繞農牧業、工業、電子商務、物流等方面推動融合示範,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數字政府和智慧社會建設,推動數字在政用、商用、民用上持續發力,特別是要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推動社會公共服務上雲,打破信息壁壘,優化服務流程,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大力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水平,積極打造年輕時尚創新開放的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