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著:草原明珠豫嬪,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顆棋子

2020-12-21 我是思月

作者:思月

#情感劇評#

重看《如懿傳》原著,豫妃是後期出現的一個妃子,她來勢匆匆,野心勃勃,註定了她悲慘又短暫的一生。

豫妃原名厄音珠,是科爾沁部寒桑的女兒。寒桑是科爾沁部王爺的智囊宰相,位極人臣,厄音珠也女憑父貴,是草原上的明珠,尊貴無比。

厄音珠曾經許配三次人家,未過門男方就暴斃。草原上的喇嘛算過,要嫁世間最尊貴之人才能降得住她的克夫之命,所以一拖再拖,一直到30歲,還未出嫁。

一個30歲的女人,相比十幾歲就進宮的秀女,年紀真的太大。但是皇帝依然應允了這門聯姻。身為帝王,看重的不是一個女人,而是與蒙古的聯姻。

皇帝對如懿說:

朕看重的不是一個女人,而是與蒙古的聯姻。朕取的不是一個女子、一個嬪妃,而是蒙苦的科爾沁部。是取,不是娶,取一個女子在宮中,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蒙古草原上明珠般的厄音珠,被當成貢品送進紫禁城,成了皇帝後宮裡的豫嬪。

豫嬪不僅長得美麗,還別有一番成熟和妖嬈的韻味。草原上長大的她,既有蒙古女子奔放豐碩的健美,也有著痴痴切切地纏著皇帝的嬌痴,渾身綻放著熱情,讓皇帝對這個30歲的豫嬪,愛不釋手,盛寵不斷。

而豫嬪雖出身高貴,但個人的修養和素質跟宮裡的嬪妃一比,不堪一擊。

沒有如懿的格局;沒有魏嬿婉手斷和計謀;也沒有海藍的蕙質蘭心;更沒有金玉妍的極深城府。卻心比天高,野心勃勃,為部族謀利益。

因為得皇上的盛寵,豫嬪很快的驕橫且目空一切。她不懂籠絡人心,更不懂隱藏自己,行事囂張跋扈,不把任何人放眼裡。

豫嬪就像《甄嬛傳》裡的餘答應和夏冬春一樣,死於自己的無知和短視。

她以為只要有皇帝的寵愛,就會得到想得到的一切。因此利用「涼藥」使皇帝只寵自己,而厭棄其它嬪妃。

但,豫妃她忽略,後宮是個女人殘酷爭鬥之地,專寵本身就是一條死路。《甄嬛傳》中宜修那麼愛皇上,但她也允許華妃的存在。可豫妃卻堵死了所有嬪妃的寵愛之路。

如懿看到敬事房記檔上屢屢出現的「豫嬪」的名字時,就開始心生疑惑。身為皇后,平衡後宮是她的分內之事,她決不允許專寵的事情發生。

豫妃耍手段讓自己專寵後,她沒想到,此時,她已經成為整個後宮嬪妃的眾矢之的。

大家都遠離她,只有和敬公主和魏燕婉看中她的弱點,想利用她對付如懿,才假裝和她要好。

其實,此時的她,因為短視和急功近利,把自己在後宮生存的路走絕了,之後,每走的一步都是死路。

如懿已經想計謀對付她了,她卻還在洋洋得意,幻想著如何取代皇后的位置。

豫嬪聽說皇上要進她的位分,就趾高氣揚跟下人說:

不僅是妃位,貴妃,皇貴妃,本宮都會一一得到。左右皇上寵愛本宮,不喜旁人,本宮有什麼可怕的。

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被如懿和海蘭聽在耳裡。如懿如何能容得下她。

在封妃前一天,如懿利用一首曲子就讓皇上對她勃然大怒,並拿豫嬪爭寵給皇上下藥的證據,加大皇上對她嫌棄的籌碼。

豫嬪從此失寵,再無翻身之日,即使封了妃位,依然被禁足。

豫嬪的短視和無知,讓她從專寵到失寵,只經過了一段短短的時間。後宮爭鬥,格局、智慧、手段、計謀缺一不可。可是被養了30年才出閨的草原明珠豫嬪,有膽量,卻沒足夠的見識和智慧。

被禁足兩年後,還被魏燕婉利用對付如懿和凌雲徹,最後被皇上打進慎刑司,非死不得出來。

豫妃厄音珠,草原上尊貴的明珠,卻慘死在紫禁城的慎刑司裡,死於短視和無知。

她本該像穎妃一樣,憑著母族的支撐,在後宮享受榮華富貴的,卻咎由自取,落個悲慘下場。

但她死得不可惜。

END

今日話題:

《如懿傳》中,你最喜歡哪個人物?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原著:產下「鬼胎」的白蕊姬,一生逃不開當棋子的命運
    》原著,白蕊姬到死也沒能擺脫當「棋子」的命運。她的結局,如同她一生為「棋子」的命運一樣,沒得選。活著的時候,在後宮爭鬥的漩渦裡,是皇帝和甄嬛利用的「棋子」,一生身不由已,到死的那一刻,才能作為自己。飲下毒酒,安靜地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含著笑,仿佛期待一個美夢,去與曾未謀面的孩子,相會。
  • 《如懿傳》原著:如懿追求的「情深義重,兩情相許」,愚蠢至極
    看完《如懿傳》原著,對如懿的痴情,真的喜歡不起來,甚至有點反感,她最後含恨離世,不得善終,都是自找的,她本來可以過得更好,有更體面的結局。 與擁有後宮三千佳麗的帝王,情深義重,兩情相許,這是一件愚蠢至極的行為。
  • 《如懿傳》原著:那個把自己蠢死的女人
    在府裡,她管錢管事,說一不二,按《如懿傳》中的說法,這段婚姻中,她是沒有「面子」,可她有十足十的「裡子」,但凡想得明白些,日子不是不能過,若能得個一兒半女,不僅自己有指望,夫妻關係也能和睦些。揭發可茂倩被忌恨迷了眼,於是她成了魏嬿婉的棋子,她居然蠢到向皇帝來告發凌雲徹和皇后如懿有私情。
  • 《如懿傳》原著豫妃:三十老女入宮,一路禍害,痴蠢腦袋,該!
    然後如懿和海蘭聽說了,一時之間,她們「並無動作」。加藥的效果是別的嬪妃都不會服侍皇帝了,唯獨她服侍得好,於是那段時間她獨得聖寵。皇帝打算晉她為豫妃。然後皇帝聽到了她唱的小曲兒,皇帝很惱怒,痛斥她「……朕雖不再是少年郎,你也不過三十老婦……」豫嬪很受驚嚇,她明明「聽說」皇帝從前最喜愛這首小曲兒……豫嬪不知道,這首小曲是青櫻弘曆的閨房之樂,是皇帝絕不允許旁人碰觸的過往時光。
  • 如懿傳豫嬪結局怎麼樣?野心勃勃卻不夠心機,成為衛嬿婉的棋子
    《如懿傳》播出至今,乾隆後宮的嬪妃已經換了好幾批了,豫嬪就是最新上線的嬪妃,那麼這個豫嬪是什麼人呢?博爾濟吉特厄音珠是蒙古博爾濟吉特部王爺之女,入宮的時候已經三十歲了,這個年齡在後宮嬪妃中不算年輕了,但是她的相貌還是挺美的,連如懿也說她別有一番風韻。
  • 《如懿傳》中豫妃厄音珠囂張跋扈,在歷史上乾隆為其停朝三日
    《如懿傳》豫妃是博爾濟吉特部寨桑之女,為蒙古貴族所進獻。曾經許配過三次人家,但未過門男方就暴斃了,草原上的喇嘛替她算過,要嫁世間最尊貴之人才能降得住她的克夫之命。博爾濟吉特·厄音珠進宮即封豫嬪,時已三十歲。
  • 《如懿傳》豫嬪上線,曾公開安慰賈乃亮,被網友點讚夠朋友
    熱播宮鬥劇《如懿傳》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雖然開畫不利,但隨著後續劇情的推進,劇集口碑提升,現在也來到了7.4的中高分段,而還剩下近20集的劇情,衝刺7.5也是指日可待了。而在最新一集的預告中,豫嬪博爾濟吉特·厄音珠也是即將上線,一上線就是主位的她,顯然是帶著無數妒忌的目光挺過來的~據預告得知,厄音珠年近30才入宮,相貌貌美又暴躁剛烈,野心勃勃的她剛來就想謀了如懿的後宮之主位,可惜呢,註定只是一場帶著點硝煙的煙霧彈罷了,因為毫無心機又愛惹是非,最後只能慘遭炩妃衛嬿婉的一顆棋子,從預告裡就能看到她被抹布塞著嘴拖出了宮門,個人結局顯然也是十分慘烈惹
  • 《如懿傳》玫嬪因生下死胎後半生悽涼,其實原著中的情節更加殘忍
    《如懿傳》是一部少有的女主悲慘死去的宮鬥劇,印象中所有的宮鬥劇基本都是女主在經歷了風波與挫折後絕地求生、黑化上位最後完勝後宮成為太后,可《如懿傳》不同,女主直到最後也沒有黑化,在失去了君王信任與寵愛後慘死。
  • 《如懿傳》宮鬥劇情殘忍?看過原著情節更是細思極恐
    《如懿傳》這部斥巨資拍攝的電視劇從開拍到審核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因為它漫長的審核過程讓許多當初期待這部劇的觀眾飽受了煎熬的等待,甚至有人還沒開播就表示棄劇,好在不管經歷了多少遍審核與刪減《如懿傳》終於還是播出了且口風不錯。那麼,作為一部歷史撰寫的情感劇,為什麼會這麼難審核呢?
  • 《如懿傳》當初審核屢屢不過的原因,看了原著才終於明白!
    不過這部劇實在是太長,很多粉絲在一開始的時候都等不及電視劇的結局,轉而去找來原著想要一睹為快。當然了,小編也不例外,興衝衝跑去看原著,等真的看了,小編不禁脊背發涼,原著中的宮鬥殘忍程度堪稱五顆星!小編也沒少看過宮鬥類的小說,《如懿傳》的姊妹篇《甄嬛傳》也是從頭看到尾了的,但是沒有哪一篇小說能像《如懿傳》裡描述的那麼殘忍。
  • 如懿傳原著:如懿從未愛過凌雲徹,和海蘭反目,最後成孤家寡人!
    導語:《如懿傳》,堪稱一部愛情悲劇,裡面的人困頓在宮廷內,蹉跎一生!皇帝,就是最大的悲劇製造者,如懿也好,海蘭也好,都深受其害,在閱讀這本原著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懿究竟有沒有愛過凌雲徹,如果不愛,為何因為他的死,和海蘭反目,如果愛,為何從來沒有回應過他的心意?
  • 《如懿傳》原著結局悲涼,電視劇改編後,網友直呼大快人心!
    《如懿傳》原著結局悲涼,電視劇改編後,網友直呼大快人心!隨著時間的推移,87集大型古裝連續劇《如懿傳》,終於在今晚就要播完最後一集,宣告大結局了。雖說還有一集才是大結局,但是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電視劇中的結局和小說好像不太一樣。
  •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一般來說,皇帝都喜歡貪吃貪睡貪享樂的太后,巴不得能以天下奉養,而令皇帝憂愁的,往往是那些權力欲望比較強盛,幹涉了後宮不夠,還要幹涉朝政的太后。《如懿傳》中的太后,爭奪過後宮權柄,也插手過朝政,但她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兩個女兒,一旦端淑柔淑兩位公主平安地在她身邊,別說朝政,連後宮那些汙糟事她都懶得理會。
  • 《如懿傳》整理後宮和修剪花枝是一樣的,看看太后和如懿修剪花草...
    《如懿傳》和《甄嬛傳》可以說是姊妹篇,這兩部原著小說都是由流瀲紫所寫的。這兩部劇也經常被網友拿出來做對比。《如懿傳》講述的是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一生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的故事。而《甄嬛傳》則講的是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一代太后的故事。
  • 《如懿傳》原著弘曆為什麼如此痴迷寒香見:偷,不如偷不著
    寒岐雖然死了,但是寒香見心心念念的都是寒岐。她明知道是寒岐毀了整個寒部。但是,寒香見對如懿說:「我只是一個女子,我知道他的錯,他的罪,可我對他的情感是無法改變的。」 對於寒香見來說,寒岐是她的愛人,是草原上的駿馬,翱翔天際的雄鷹,而弘曆只是她的殺夫仇人。
  • 《如懿傳》原著:溫婉善良的婉嬪,一生只做兩件事,卻是最大贏家
    作者:思月#情感劇評#在《如懿傳》原著中,最愛皇帝的女人,不是如懿,不是意歡,而是默默無聞的婉嬪。如懿求皇帝的初心,意歡求皇帝的真心,婉嬪對皇帝的愛是無條件的。有一次婉嬪在如懿和海蘭面前,把自己的處境當笑話說出來:「皇帝不知哪天忽然想起她,便翻了她的牌子侍寢,她慌得跟什麼似的,像鋸了些的葫蘆不知道該說什麼,手腳都沒處放了,才想起來已經十二年零三個月四天未曾侍寢過了。」
  • 《如懿傳》舒妃生子 皇帝不開心,很快如懿有孕 皇帝欣喜若狂?
    查閱歷史,我們發現了個巧妙的事情:繼後與舒妃生產的年份幾乎前後腳,下面我們梳理一下: 《如懿傳》的設定,乾隆並不希望舒妃有子嗣,原因有二。 其一,舒妃是太后安排入宮,弘曆很擔心她是太后的棋子,如果留有子嗣,未免日後將成為太后掌權的手段,影響朝綱。
  • 《如懿傳》原著:乾隆廢了凌雲徹後,如懿的態度,才令人心寒
    讀完《如懿傳》,你會發現,青櫻悲劇的一生,皆由自己造成,她該清醒的時候不夠清醒,該糊塗的時候不夠糊塗,縱觀這一生,她最大的悲劇根源在於,愛上了皇帝,乾隆是個生性涼薄之人,在原著中,有一幕將乾隆的無恥描寫的淋漓盡致。
  • 《如懿傳》原著:同是如懿侍女,結局大相同,原來是兩個致命問題
    》原著前期,如懿身邊有兩個貼身侍女,一個叫阿箬,一個叫惢心。阿箬和惢心,兩個都是如懿身邊最得力的侍女,為何走著走著,兩人的命運就走向不同的結局。縱觀全書,從她們出場到下線,從中總結出兩個致命的原因。惢心做事穩重,性格安靜,知道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雖然出身低微,卻有一道自己的處事風格。很多次關鍵時刻,都是她利用小聰明,幫如懿解決了麻煩。惢心沒有阿箬那麼多心思,她謹言慎行。身處後宮,說錯一句話,一個不得體的動作,都被會自己置於危險的處境。
  • 《如懿傳》最全女性角色解讀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中,如懿原型為乾隆帝的第二位皇后純帝繼皇后,身為皇后,在去世後卻未能進入乾隆的裕陵地宮隨葬,足見歷史中他們可能真的發生了什麼故事。點評:富察皇后用一個詞可以概括,就是「背鍋俠」。許多壞事其實是她身邊的陪嫁丫鬟和其他嬪妃聯手所為,但卻被皇帝和如懿誤以為是她所做。導致她到死也未得到乾隆的愛,含恨而終,兒子也被如懿等人報仇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