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日本狗在中國越來越紅,在近兩年更有烈火烹油之勢。
說的就是柴犬。雖然柴犬自己也不懂,我一個日本的「土狗」,怎麼就在中國紅了呢?
與哈士奇、布偶貓之類的常規賣萌的網紅寵物相比,柴犬由於太像土狗和性格傲嬌而倍負爭議。就算強悍如泰迪,也只能在性生活被大量曝光之後,才可在話題性上與之抗衡。
在抵制日貨和太像土狗的雙重命運枷鎖之下,柴犬依然衝破了重重阻礙,昂狗頭站在了一衣帶水的鄰國街頭。神情剛健清潔,仿佛剛剛從營銷號從日推上盜的圖裡走出來的一樣。
每一條狗都不是平白無故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的。在你驚訝於這個世界怎麼總是有新鮮萌物之前,萌物已經暗地裡默默為萌奮鬥了上百年。本文將講一下日本狗如何從日本土狗中崛起,又是如何衝出日本走向中國的。
接下來你將看到:
● 世上本沒有純種狗,直到閒的人多了
● 把土狗變成純種犬,你需要一國之力
● 網紅產業才是日本犬最大推手
世上本沒有純種狗,直到閒的人多了
-+-
每種純種狗在它的品種培育之初,總有一段時光,沒有什麼可憑仗,只有好的身體,沒有地方可去,只想到處流浪。
理論上說,所有的純種狗都是從某個地方的土狗起源,所有的土狗經過選育都能成為純種狗。當有人覺得狗的某一種性狀不錯,就會把品相相似的狗們有計劃地繁育,留下穩定的遺傳外觀,給它起個名,再拖出去賣個好價錢。
日久天長買的人多了,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就成了一種狗。
● 遺憾的是,出於歷史文化習慣,國內群眾對狗的品種並不是很敏感
西方的貴族比東方的官僚有更多的閒暇時間去打發,又免於在文化修養上投入太多精力,於是狩獵就成為一項重要的活動。在東方的讀書人為培養姿態曼妙的金魚而沉醉時,歐洲的貴族們因為狩獵、炫耀和娛樂的需要,培養了各種狗。
1873年,在英國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養犬俱樂部(The Kennel Club),簡稱KC,主要工作就是登記犬只的血統,讓狗的染色體傳承有序,能證明你爸爸是你爸爸……呃,能證明你的狗的爸爸是你的狗的爸爸。
● 1936年在英國水晶宮舉辦的養犬俱樂部展示活動
當時工業革命剛讓各個國家獲得新生,進入到了尋求自我尊嚴的中二階段。憑什麼在狗這件事上讓英國人說了算?培養自己國家特色的純種狗,也成了各國填補空白、為國爭光的事情。
一個德國人,馬克思·馮·施特凡尼茨,就是這種尊嚴的捍衛者。
他痛心疾首地表示,別的國家都有純種狗,我大德國那麼多牧羊犬,哪一點比不上英國狗了?憑什麼不能是純種狗?和「中華田園犬那麼可愛憑什麼不是純種狗」的語氣非常像。
然後馬克思·馮·施特凡尼茨迅速開展行動,成立德國犬協,登記純種狗土狗,刊發《犬協報》。後來著名的德國牧羊犬,就是這位牧羊犬之父通過雜交培育出來的。
之後百餘年,各國仁人義士紛紛覺醒,懷揣著
「我國土狗這麼好憑什麼不行」
的樸素理念,各國養犬俱樂部的建設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
柴犬、秋田犬等今天的網紅狗,就是在此時被定義的。雖然總是有人講日本把傳統保護得多麼多麼好,似乎什麼事情都是他們自古以來,但其實「保護傳統「這個行為,本身就是西化之後才有的概念。
日本在傳統上並沒有飼養純種狗的習慣,忠犬八公成為忠犬八公的時候,秋田犬還只是秋田縣的土狗。當需要給狗一個血統的時候,秋田犬就有了自古以來為王公貴族狩獵的歷史。某種程度上,就像中國的狗販子為了忽悠人去買藏獒,說成吉思汗組織了一個藏獒軍團遠徵歐洲一樣。
● 三四百年前,尚未被劃分出品種的日本犬
● 時至今日,尚未被劃分出品種的村頭阿黃
把土狗變成純種犬,你需要一個國家
-+-
1928年,日本犬保存會創立。1932年,《日本犬》雜誌創刊,整備犬籍簿,發行血統書。同年,在銀座舉辦了第一次日本犬全國展覽會。忠犬八公也被從澀谷火車站拖來參加了此次犬展。
在昭和9年,也就是1934年,日本犬保存會根據日本本土狗的理想體型,制訂了「日本犬標準」。
根據這些狗的產地和體貌特徵,保存會將它們劃分為小型、中型、大型三種體型、一共六種本土犬種。在1931年到1937年的幾年間,日本文部省陸續將這六種犬指定為日本的「天然紀念物」。
所謂「天然紀念物」就是有關部門和吃瓜群眾都覺得有國家和民族特色,加上一幫專家調查之後覺得「好」「真特別好」「不能被破壞了」的東西,與瀕危程度無關。它可能是奈良公園裡的鹿,也可能是朱䴉,也可能是一片自古以來的植被。
不管紀不紀念物,這些日本犬在中國人看來長得都太像土狗了。
● 日本犬保存會制訂的柴犬標準,非常官方,非常正統
如果讓一個不懂行的人來辨認這些日本名犬,就是:
白土狗(紀州犬)
黑色雜毛土狗(甲斐犬)
四眼黑土狗(四國犬)
小黃土狗(柴犬)
一般黃土狗(北海道犬)
大黃狗(秋田犬)
其中柴犬是小型犬,秋田犬是大型犬,其他是中型犬。我們平常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只有柴犬和秋田犬。其他犬因為沒出過網紅,淘寶上都買不到。
● 北海道犬,最像中華田園土狗的日本犬
● 甲斐犬,送給姥姥看院子會被嫌棄有雜毛
● 紀州犬,東方薩摩耶
● 四國犬,沒有柴犬可愛,沒有秋田兇猛,地位比較尷尬的一種犬
總之,這麼一來,「日本土狗」就有了國家標準,人們可以按照這個標準來繁育、培養,而不是任由本土犬種和外來犬種混雜,誕生一堆遺傳性狀非常飄忽不定的雜交後代。
日本狗雖然已經被有體系地馴養了起來,但離流行甚至走紅,尚有一段距離。日本犬保存會不是基督會,以他們的推廣速度,日本犬在日本以外,也就是被獵奇者當作奇珍異獸的地步。
● Lady Gaga與她的四國犬
在中國,雖然多年來日貨橫行,但是柴犬、秋田犬等日系狗的名聲遲遲未能打開。就算是在七八年前,你養一條賽級柴犬,也並不能把女孩子吸引到家裡來玩兒,還有被誤解成「精心飼養大黃狗」的危險。
國際上,直到1992年,柴犬才被登錄進AKC(美國養犬俱樂部,致力於純種犬事業的非盈利組織),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而1992年的時候,日本最流行的狗是
哈士奇。
這種因為雪橇拉得快而在20世紀初突然火遍阿拉斯加的雪橇狗,因為長得像狼、性格親人,在90年代的日本成為炙手可熱的圈養寵物,漫畫書籍消費的對象,與今日網際網路上各種鋪天蓋地的二哈搞笑圖的盛況比起來,有過而無不及。
● 1993年完結的日本漫畫《愛心動物醫生》,講述和二哈生活的故事
網紅產業才是日本犬最大推手
-+-
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柴犬可能永遠都是日本大黃。
本世紀初網際網路發展出博客後,各種寵物博主也紛紛湧現。2006年,貓叔的生活被記錄在博客上,成為初代動物網紅。在此之後,俊介、maru、kabosu等等寵物網紅紛紛湧現。
● 一度很紅的俊介是一條博美犬
這些萌寵網紅背後是成熟的商業模式。08、09年貓叔剛剛泊來的時候,有在日中國人想登門造訪貓叔,尚會驚訝於一個貓怎麼還有經紀人。三五年後,國內網紅已經可以嫻熟地用薩摩耶攢人氣了。
● 秋田犬美少女組合,論利用狗子漲粉還是日本先進
日本犬最終在中國的流行,還要拜微博所賜。
微博初期靠快速傳播信息(汶川地震等重大社會新聞)發家;然後是雞湯博主(你的陸琪)和大V(你嶽散人)的時代;大家看大V看膩了,段子手崛起,等到15年春晚,段子手也不行了。怎麼辦,流量還是要增長的,廣告還是要接的,經濟總是要發展的,大家很慌張。
此時大概是哪家傳播公司的CEO拍案而起,「要垂直!」「內容一定要垂直!」「做垂直號!」「垂直到一個國家!」「細分!」
於是專注於扒外網新鮮資訊的營銷號紛紛建立,什麼X國這些事兒,XX留學日報。2012年,微博營銷號成長最快的是「小野妹子學吐槽」,一個專注於翻譯日本資訊的微博帳號。
對於自媒體和新媒體而言,小動物、萌寵是永不過時的流量春藥。在某個以發布日本資訊為主的微博大V的19259條微博中,有一千多條提到了寵物。其中僅僅關於一隻叫豆助的柴犬的微博就推送了11次。
● 柴犬maru,網紅狗。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名字,但肯定見過他的照片
於是,在日本本土網紅寵物行業成熟、能提供源源不斷地提供關於日本犬優質圖像資源,國內新媒體靠扒日本寵物圖片吸引流量的雙重條件下,日本犬在中國越來越紅。
2013年底,一隻叫Doge的柴犬爆紅。Doge的風潮很快散去,柴犬卻以此為起點一路紅了下去。
● 柴犬與Doge的百度搜索指數對比
在線下,柴犬也確實紅了起來。賣柴犬的狗販越來越多,五年前買一隻柴犬要七八千,現在某寶均價只要三千元。
在盛產不值錢的「中華田園犬」的中國,聰明的狗販子們早就發現了更大的商機。一些中國「土狗」非常適合冒充柴犬幼崽,化個妝就能身價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