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個「加加減減」的過程,對於一座城市的日常,也差不多。
先說減法吧。最近的路橋,使用「減法」不可謂不多。老舊工業區改造,用的就是「減法」,短短兩個月,路南肖謝工業區的廠房民房就基本拆除完畢,這一「減法」減去的是落後產能,留下的是發展空間。「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不斷深化,用的還是「減法」,減去的是審批時間,是麻煩的手續,得到的是營商環境,是服務的效能,是群眾的口碑。「垃圾分類」的持續推進,表面上沒有減少垃圾的總量,但減掉的是輕視垃圾處理和環境壓力的觀念,得到的是從源頭上更為潔淨、更為美好的世界。
再說說加法。減掉的是不好的,增加的一定要是好的。譬如,黨建工作,增加的是社會的領導力、凝聚力、戰鬥力,注入的是精神力。再譬如,人才工作,增加的是智力、是科技、是經驗、是連接,注入的是高能動力。再譬如,鄉村振興,增加的是美麗、是富裕、是生活,注入的是美好的希望和期待。
加加減減,忙忙碌碌,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工作一天一天的繼續,但難保有一天,看似平凡的加減法中,就會忽然出現乘除的因子,產生指數級的爆發。那時我們就會驚喜地發現,我們生活的城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時候我們回過頭去,仍然會發現,世界的底層邏輯依然是加減,沒有這些加加減減,就不會有任何奇蹟的發生,也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