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
——胡適《我的母親》
公眾號大號拾遺君曾寫道:
陳丹青說胡適:「完全是學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唐德剛說胡適:「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羅爾綱說胡適:「我還不曾見過如此一個厚德君子之風。」
錢鍾書說胡適:「統言之,胡適之品格絕高於蔡元培等。」
如果世間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適。
這位中國著名學者、詩人、思想家,
這位因積極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
而聞名於世的文壇大咖又是怎麼說自己的呢?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
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那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他從母親那裡明白了一點:
「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
並謹記於心,一生都以寬厚和氣待人處事,所以留下許多佳話。
這世上,沒有誰會喜歡看一張臭臉。
而這條常識,卻常常被人忽略。
1
去年熱門節目《奇葩說》,有一期曾不斷被人拿出來津津樂道。
節目組請來了受關注度極高的「黑馬」,許吉如。
曾在《我是演說家》表現相當出色,
她頂著清華、哈佛名校的光環,
長得比很多女明星還要漂亮,明明可以靠顏值,
可是人家還是非要靠才華!
甚至成為導師組和其他選手一致看好的不二人選。
但是許吉如一出場就敗了,
後面接連敗得很慘,最後遭到淘汰。
很多人分析她失敗的原因,各種各樣,
拿出李誕與另一位哈佛才女詹青雲進行比較,
普遍認為她不是敗在了能力與才華上,
而是敗在了「觀眾緣」上。
她的求勝心切、咄咄逼人的架勢非常不討喜,
導致現場觀眾給了很低的評分。
換就話說,
就是觀眾都不喜歡她辯論時情緒激動、面部扭曲的臉!
你看,觀眾就是給出了很實際的評判。
美貌才華出眾又如何呢?
如果不注意控制和收斂自己的情緒,
一副臭臉甩出去,沒誰會願意接的,
沒人喜歡還是會失去大好的機會。
還好,她還年輕。
2
知乎網友盧寒冰講過一段經歷。
一次,她去一位同事家做客。
在公司,盧寒冰是部門一把手。
而這位同事,是部門二把手。
這位同事家僱了一個保姆,
保姆已年邁,行動不便。
「同事陪我聊天時笑意盈盈,
並不時指揮老保姆幹這幹那,
老保姆忙前忙後,一臉惶恐。」
臨別時,一個意外事故的發生,
讓盧寒冰見到了同事的另一張面孔。
「她端坐餐檯前大聲斥責老保姆,
原因只是玻璃餐檯被水果弄溼後,
老保姆沒有按她說的用牙膏去擦。
她眼睛裡放出惡狠狠的光,
然後惡狠狠地說出一句話:
用牙膏擦三遍!擦到能照出你的影子為止!」
老保姆戰戰兢兢從衛生間拿出牙膏,
卻不小心碰翻了水盆,腳下一滑,
撲通摔倒,半天沒爬起來。
「我這位同事,卻連眼皮都沒動一下。
一轉臉,又立即笑意盈盈對我。
我不僅打了個寒戰——天哪,她竟會變臉!」
從此,盧寒冰就疏遠了她。
有時候,你以為只是甩了個臉色,
卻不知被人看透了內心。
3
哲學家尼採說過:
與惡龍糾纏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
尤其是兩個吵架的人,
誰看誰都會是一張兇惡的嘴臉,
心裡越生氣就越來勁,
什麼狠絕的話都敢跑出口。
殊不知自己佔了上風又如何呢?
吵贏了又如何呢?
在別人看來跟狗咬狗又有什麼區別。
沒人會喜歡瘋狗,只會避而遠之。
這讓我想起關於蘇東坡的一個笑傳。
蘇東坡是才子,佛印是高僧。
年輕氣盛的蘇東坡經常找佛印各種切磋,
總想和他一比高下。
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一起打坐,
下坐後兩個人聊得興起。
蘇東坡想證明自己修禪大有造詣,
就故意問佛印:
「你看我打坐的時候象什麼?」
佛印看了蘇東坡一眼說:
「我看你象一尊佛。」
蘇東坡看佛印穿著黃色的袈裟,就忍不住說:
「我看你打坐的時候象一坨狗屎!」
佛印笑了笑,什麼也沒說。
蘇東坡很高興,回家跟蘇小妹說:
「老跟佛印論禪,從沒有贏過,這次大勝而歸。」
結果當蘇東坡把經過給蘇小妹講過以後,
蘇小妹說:「哥哥呀,你這次輸得更慘了!」
「為什麼呢?」
「佛印看你象一尊佛,是因為他心中只有佛,
所以他看什麼都是佛;而哥哥你呢?」
所以,當我們把情緒垃圾傾倒在別人身上時,
別忘了自身已裝滿了垃圾。
所以吵架的人,沒有真正的贏家。
正如老話說得好:常論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是一樣的道理。
不明所以而發脾氣,那叫神經;
為點小事而發脾氣,那叫愚蠢;
在該發脾氣的時候不發脾氣,那叫修養。
真正有修養的人,不會無端地發脾氣,
更不會把一張臭臉掛於人前。
沒有人會喜歡一張臭臉。
一個簡單的常識,卻最容易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