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圖圖收到粉絲的這樣的一個問題:古代知州和知府有什麼區別的?這位粉絲說最近他在看一本古代的小說,裡面有的許多古代官職,他常常搞不懂這個官職是幹什麼的,權力大還是小,搞得自己雲裡霧裡的。
那古代官職如果到現代是怎樣的呢,古代又是如何考公務員的呢?今天圖圖就跟大家聊聊古代公務員兒那些事。
首先看下古代常見官職對照表
在古代,人們想要成為官員也是要經過考試的,而古代的公務員考試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科舉。人們通過科舉考試獲得不同的名次,國家根據名次來給考中的人分配官職
科舉考試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一、院試:有稱郡試、道試。是參加過縣試、府試後的童生取得生員資格的考試。成為生員才有資格考試,就好比現在公務員考試必須是專科及以上學歷才能報考一樣。
二、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的地方性考試,在形式上可以理解為現在多省聯考。鄉試考中者稱「舉人」,一般來說考上舉人,就可以做官了,吳敬梓的《範進中舉》講的就是一個叫範進的秀才考中舉人的事情。
三、會試:每三年一次會集各省舉人在京城舉行的考試。考中者稱「貢士」(或「中式進士」)。這比較像我們現在的公務員遴選。
四、殿試:亦稱「廷試」,有點像現在公務員的面試,不同的是,古代公務員面試考官可是皇帝。面試完成績分為「三甲」。
一甲三名,就是我們常說的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
狀元、榜眼、探花,級別是一樣的,都是進士一級的,相當於現在博士畢業。分配的工作全部是正處級的縣令,縣令是正七品,而不是九品。現在的博士可以直接任命副局級,高於縣令。
中舉人(即鄉試考中的人),分配的是正科。相當於碩士畢業。九品或者從九品。進士一般是從七品,副處級。秀才不分配實職,可以當科員,古代叫幕僚。
如果以古代的標準來看,現在咱們報考公務員考試,不管是國考還是各省省考,其實考的大都是秀才。不過在當今社會,雖然我們考的僅僅是個「秀才」,但是福利待遇已經比古代秀才好太多了,別看「官小」報考的人比古代考試多的多。
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考上公務員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備考小夥伴一定要認真準備,努力學習,這樣才有機會考上「秀才」,金榜提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