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蟻智能攝像機,149元,10月29日限量首發,官網 www.mi.com/xiaoyi 。
右:360家庭衛士,149元,11月03日限量首發,官網 jia.360.cn 。
為方便對比,以下簡寫為小米攝像頭和360攝像頭。
外觀和硬體設計:一個帥,一個萌一目了然。小米攝像頭一本正經,帥氣凜然;360攝像頭垂涎欲滴,萌化人心。
兩者機身都是塑料材質,底座採用金屬結構。很明顯,小米採用了比較規矩的設計,塑料感不強,更有科技感;360則採用了相當獨特的設計,塑料感較強,更有人情味。直覺告訴我們,男生更有可能偏愛小米,女生更有可能偏愛360。
小米攝像頭可以做到超過180°的俯仰角,但底座固定之後,就只能在一個維度上調節。
360攝像頭採用了相當別致的鉸鏈設計,即使底座已經固定,也可以幾乎全向多維度調節。但是,我們可能會擔心這種「圓球鉸鏈」的可靠性如何,使用一段時間候會不會變松,從而耷拉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家中金屬的窗戶框架或暖氣管道的話,360攝像頭的安裝會更方便,因為它的底部是一塊磁鐵,可以方便的吸附在鐵架子或欄杆上,只要接觸面積不過小,吸力都是槓槓的,相當牢靠。如果家中沒有金屬架,則可以使用360在產品中附贈的3M膠或螺絲將圓鐵片固定到牆上,然後再把攝像頭吸附上去。
小米底座沒磁貼,但底座和攝像頭可以分離,需要先固定底座(粘膠或螺絲),然後通過卡扣將攝像頭擰上去即可。
性能和軟體設計:一個錄,一個不錄畫面質量對比
同樣設置到最高畫面質量,小米選「高清(另一個是標清)」,360選「清晰(另一個是流暢)」。在同一位置,連接同一個 Wi-Fi 網絡,對比畫面質量可以發現,小米選擇了短曝光模式,畫面偏暗,但細節相對完整;360選擇了長曝光模式,畫面偏亮,但細節相對丟失。
比如上面的對比,可以清楚地發現,小米畫面雖然顯得暗,但顯示器屏幕內容還能大致看到;360畫面雖然顯得亮,但顯示器已是白茫茫一片。簡單地說,猛地一眼看上去,通常人會更喜歡360的畫面,因為畫面亮度是首先被感知的,但如果需要更多細節保留,顯然小米更勝一籌。
通過對比兩個畫面,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米的111°廣角鏡頭覆蓋範圍更廣,360的100°廣角鏡頭覆蓋範圍是劣勢。不過,廣角鏡頭和畫面畸變程度也是對等的,越廣就越由魚眼鏡頭的效果,相對越失真,所以這也是個需要權衡的地方。
小米在軟體上採用了一個 amazing 的設計,豎屏模式默認不是全屏,而是畫面的一部分,然後轉動手機即可查看完整畫面,模擬鏡頭旋轉的感覺。
暗光畫面對比
夜晚,在暗光條件下,小米和360對畫面處理的區別就更明顯了。首先要說的是,他們都不支持紅外夜視,所以如果在一點兒光都沒有的「伸手不見五指」環境中,那麼就通通歇菜了。但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環境並不多,即使是晚上,窗戶還是會多多少少透進光的。白天,我們在一個沒窗戶的房間模擬了這種情況,屋裡幾乎全黑,只有門打開一條縫,可以有一點點光進入。
以上是的畫面對比。畫面都加大了對比度,結果都還是挺贊的。區別跟白天時一樣,小米保留了更多細節的完整,360則保留了整合畫面的亮度。請注意柜子後的白板,小米還可以看得出來,360已經模糊掉了。還是那句老話,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錄像回放對比
小米採用的默認方案很智能——檢測到畫面變動時,就在MicroSD卡上錄製視頻,1分鐘一段。軟體界面上,也清楚地標識了錄製視頻的時段,方便回看。如果我們把MicroSD插到電腦上查看,會發現成千上萬段的視頻,可以知道幾點鐘天開始亮的,幾點鐘最後一個人關燈下班的(我們架在了公司),如果有貓貓狗狗的話,也可以錄下它們的活動,一定非常有趣。
但是(總是離不開但是),由於它檢測畫面變化的算法是通用的,即對比前後兩張圖片的不同,所以我們也發現這樣一個情況:辦公室的一些設備的指示燈在夜間閃爍時,會觸發錄像,所以一晚上基本上都錄下來了,黑暗中一個點閃爍的影像。想來,這也是沒法避免的,或者說很難避免的。
360默認是不錄像的,需要手動點擊「錄像」按鈕,然後錄像會保存在手機上,記住是手機上。這樣可以方便直接觀看。雖然默認不錄像,但360也支持移動報警,就是檢測到畫面移動時,截一張圖來提醒用戶。如果打開這個功能的話,就可以在手機上查看到無數張截圖了,也挺有意思。截止發文,360攝像頭還不支持錄製視頻到MicroSD卡,儘管機身預留了接口。昨天跟開發人員溝通,他們說新版軟體將會提供支持,而且軟體上也將添加檢測到畫面變動時進行錄製的功能,不再只提供截屏。
值得一提的是,360解決手機用戶擔心流量消耗的問題,添加了一個照片模式,可以手動刷新來查看當前畫面的截屏,流量消耗非常少。
其實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默認情況下小米提供的回放功能離用戶想要的更近一些,就差一個「免錄製時段」的設定功能了,也就是說可以不錄製我們在家時的影像,僅錄製我們離家時的影像。小米官網上寫了「離家模式」,但我們沒有在測試的軟體上找到相應的功能,可能未來會加上。
通話質量對比
兩個攝像頭都支持雙向通話,除了畫面還可以聽到聲音,小米默認開啟聲音,360默認不開啟聲音。在手機上點擊代表「按住說話」的話筒圖標可以把攝像頭當成揚聲器來講話。在同一網絡下,同樣是最大音量(小米不能調節,我們認為默認最大音量),測試結果是……好害怕口水滿天飛……360音量小一些,話音斷斷續續,小米音量大一些,話音也斷斷續續,但比360好得多。反向,手機聽攝像頭傳回的聲音也是如此。這個結果可能跟單品有關,也可能跟網絡狀況有關,僅供參考。
後來我們發現不應該在同一個網絡下測試,因為不是真實的用戶場景,於是手機換成了聯通3G網絡,測試結果是……小米的好。
寫到這裡,我們開始有些反思。其實平常使用的時候(不是專門的測試),兩者的通話質量是相差無幾的,小米音量大一些是事實,360之所以出現明顯的語音斷斷續續的情況,其實罪魁禍首是網絡。我們拿到的這臺360攝像頭對網絡的要求高於小米攝像頭。現在想起來,在暗光測試的時候,如果全關上門,360就找不到網絡了,小米還可以。我們認為這個發現有一定的可信度,因為更早之前拿到的360攝像頭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對用戶來說,意味著如果家裡網絡差,360有可能比小米先掛。所以,通話質量的問題,大家可以不相信我們的結果,可以參見其他媒體的測試,或者等我們拿到更多設備確認這條信息。
總結:打架之前,先做兄弟在家庭攝像頭領域,能打得起價格戰,而且產品還不錯的,其實主要就是小米和360了。小米投資了小蟻來做這件事,360則是與傳統安防攝像頭公司東方網力成立合資公司來做。很關鍵的一點是,其實在這個領域為得到用戶的充分認可之前,小米和360其實更像是兄弟,因為首先要一起把這個市場做起來、做大,然後再去爭個你死我活。
我們拿到的這兩個產品都是接近量產的版本,硬體上與最終的零售版不會有太大變化,但軟體上的變化還是相當快的,就在我們測試期間,小米的APP「智能家庭」和360的APP「家庭衛士」都更新了多個版本,增刪了多個功能。站在普通用戶的角度,其實現在還不是購買此類產品的最佳時間(當然,你也買不到),因為產品都還不是特別成熟,比如說都還不支持雲存儲功能,語音通話質量也都一般般,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與此同時,我們也非常看好這類產品的前景。如果你現在就想試試(反正也不貴),我們建議家裡擁有小米設備比較多的用戶選擇小米的攝像頭,因為可以玩出花樣;家裡有鐵柱子、欄杆的用戶選擇360攝像頭,因為有磁鐵可以吸附上去,安裝方便。
純線上推廣的方式不能讓更廣泛的人群接觸到,(智能家居)還是要有線下體驗店並通過加盟商合作的方式去做推廣.回復「030」查看《智能家居的普及還是要依賴線下渠道 | 宅客快評》
↓↓↓ 點擊「閱讀原文」,與更多怪宅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