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你打開你的電腦,打開Excel準備做事情時,是否會好奇這個看起來界面精簡乾淨的傢伙,有著怎樣的歷史。現在的電子表格是應用廣泛的軟體之一,甚至在某些跟數據打交道的職業,你可以把之一去掉。或許某種意義上個人計算機的普及就是因為電子表格帶來的便利。畢竟那個計算機剛剛起步的年代,這東西又貴又大,非專業人士還用不了。
似乎每個職場人幾乎都會接受電子表格的洗禮,每個人的水平也是千差萬別。高手精通各種快捷鍵和公式和使用宏來自動化重複性工作。但有的人僅僅會錄入數據,滑鼠下拉看求和結果,甚至有的人用計算器計算結果後填入單元格!不同於office套件中的word和ppt,這軟體想用好的話相對來說難度會大點。但是用好了與沒用好那效率差異還真不是一丁半點的。這是我準備寫的這個系列教程的第一篇,不談什麼公式和快捷鍵啥的,就談談電子表格的發展史吧。經濟學說我們需要在各自專長領域內深耕,然後通過交易,換取個人所需,這樣大家的生活都會變好。有交易的地方就要記帳。帳本在電子表格之前好久好久就已經有了。手工記帳本就是古代的表格。大概就長下面這個樣子:
這種記帳本可以記錄各種交易帳目。如果業務複雜一點,這種本子就會變得很大。時間來到1978年,隨著個人計算機的發展,用計算機處理帳目數據和計算數據的需求也因應而生。1978年,哈佛商學院的學生丹.布裡克林開發了一款叫做VisiCalc的程序,這款程序被搭載在Apple II電腦上。這是真正意義上個人用戶可以使用的電子表格軟體。第一版甚至只能處理20行5列的數據,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確實是太小了。在當時可是賣出了百萬美元級別的錢啊,這還是80年代的美金哦。VisiCalc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讓其它軟體廠商看到了電子表格軟體巨大的商業潛力,紛紛著手研發電子表格軟體。
1983年,米奇.卡柏的團隊開發了一款名叫Lotus 1-2-3的電子表格軟體,Lotus 1-2-3包含了一些簡單圖表、資料庫和一些基本公式。Lotus 1-2-3很快成為市場的新寵兒。與此同時微軟開發了一款叫做Muliplan的電子表格軟體,但是當時的Lotus 1-2-3和SuperCalc光芒實在太耀眼了,Muliplan最終沒能流行。當時的電子計算機是命令行操作的,非專業人士還用不了。因為Muliplan的失敗,促使微軟下定決心重新開發一款電子表格軟體,這就是後來個人計算機領域電子表格軟體的扛把子,大名鼎鼎的Excel,因為當時Excel這個商標被人用掉了,微軟最後給這款名字取名為Microsoft Excel。現在嘛,一說到電子表格幾乎就等同於Microsoft Excel。
可以說Excel 1.0是最先引用了圖形界面的電子表格軟體,用戶可以用滑鼠直接操作Excel,這在當時非常人性化。Excel很快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變成了電子表格領域毫無疑問的巨頭。即使在今天,電子表格依然是使用最廣泛的程序之一。我將會整理一些快捷鍵,公式和常用VBA,讓大家真正的體會到電子表格的強大和魅力。可以說常規數據處理工作,用好Excel已經綽綽有餘了。我會假設我的讀者都是常跟Excel打交道的普通用戶,通過這一系列的教程可以建立Excel數據處理知識的基本框架。畢竟各行各業具體數據需求不一樣嘛。因此這個系列只會講一些概括性的東西,讓大家看完後舉一反三的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場景中。以我粗淺的學識與君共勉。
最終希望這個系列結束後,打開電子表格類軟體的時候,大腦裡想的不再是那精簡樸素的電子表格主界面,而是一個強大的數據容器。在這個容器中我們通過公式和快捷鍵加工各種數據,讓Excel為你所用。
Excel演化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