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防手機,從業界定義來說就是具有防塵、防震、防水功能的手機。通過其定義我們可以看到,這不算是一種比較「大眾化」的手機,針對的只是一小部分比較專業化的用戶,比如熱愛戶外運動的朋友,因為可以勝任比較惡劣的氣候條件。雖然三防還沒有成為主流,但幻想iPhone加入這些特性的人還是有很多的,因為這樣一來逼格就更高了。
在三防體系當中,防水無疑是最令用戶關心的。最近幾年,我們聽到iPhone會加入防水功能甚至是成為三防手機的傳聞不少,只不過蘋果依然沒有把這些傳聞變成現實。近日,又有新消息指出,蘋果目前正在評估防水iPhone7的可能性。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我們有望在明年見到iPhone打上「防水」的標籤。只不過,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雖然蘋果一直都沒有在iPhone的宣傳冊上寫上「防水」,但實際上iPhone的防水性能還是不錯的,甚至早在iPhone4s時代,其防水特性就開始顯露出來了:
事例1
2012年10月,一位名叫Ken Hovanes的國外網友不慎將iPhone 4s甩入湖中,當時的湖水深度約為6英尺(1.82米),因此Hovanes看不到手機的具體位置,也沒有辦法將其撈起,他當時認為落入水裡的iPhone已經不可能再找回來。就在Hovanes已幾乎將此事忘記之時,逐漸下降的湖水平面將這款已經浸泡長達半年的iPhone「送」回到Hovanes手上,而且這部手機還可以開機使用——儘管機身已經出現鏽斑。
事例2
2015年7月,一位美國網友在出海遊玩時不小心將自己的iPhone 6 Plus掉入太平洋。大約兩個月之後這臺手機幸運地被潛水員發現,並且歸還了失主。這臺iPhone6 Plus之所以能夠「歸還」,主要是因為其內部零件並沒有受到太大損壞,而且由於使用了保護套,手機外部的損壞程度也不算嚴重。幸運的是,iPhone6 Plus在太平洋裡泡了54天之後,仍然可以開機使用。
事例3
2015年9月,YouTube用戶Zach Straley將iPhone6s和iPhone6s Plus一起放在水中泡了一個小時之後,兩臺設備仍可正常工作。屏幕響應正常,沒有出現任何水漬。3D Touch、Home鍵以及電源鍵均能正常工作。攝像頭也沒有受到影響,傳感器仍可正常拍照。不過最令人驚訝的或許是揚聲器,它的聲音聽起來沒有任何異常。
蘋果並不是一家一成不變的科技企業,他們隨時會拋棄舊傳統,比如當初MacBook拋棄光碟機、iPhone拋棄物理鍵盤、iOS設備拋棄Flash等等。你也許會說蘋果很幸運,因為該公司的這些「拋棄」在絕大多數時候是正確的,並且還成為了業界的標杆。但幸運的背後,是蘋果對未來科技產品的敏銳觀察,以及工程師日復一日地試驗。
但同時,蘋果也不是一家喜歡跟風的科技企業。所以,當索尼和三星等公司紛紛推出三防旗艦機的時候,蘋果依然不為所動。也許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這個想法,而是時機還不成熟。在蘋果公司的歷史上——尤其是在他們進入智慧型手機領域之後,「只求最好不求最多也不求最早」的理念就已經植入DNA之中了。
不久之前,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蘋果前員工曾向外媒透露了蘋果對於新產品的開發理念:「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產品,蘋果在發布之前都會確保它(們)的體驗達到盡善盡美」。
蘋果的前員工還提到了「防水技術」,他表示在蘋果任職的時候,該公司曾經對iPod進行過各種各樣的防水測試,但由於沒有達到100%的防水效果,這項技術也始終未能跟隨iPod一起面世。在蘋果的測試過程中,一臺正在播放視頻的iPod touch曾被技術人員浸入佳得樂(一種飲料)而毫髮無傷。
不過,由於並不是每一次測試都能達到100%的防水效果,蘋果最終還是放棄了推出防水型iPod的計劃。除此之外,蘋果對於營銷廣告用詞也是非常謹慎,在沒有達到100%的理想效果之前,他們不會在產品的官方介紹中加入某種新技術。就比如我們熟知的Apple Watch,實際上它有一定的防水功能,但蘋果官方卻稱之為「耐水」,並且不提議用戶將手錶直接浸入水中。
iPhone也一樣,儘管它也具有一定的防水特性,但蘋果在官方的宣傳冊上從未寫上「防水」。還是引用那位蘋果前員工的話:「至少領先四年才會考慮」。在如今的三防手機市場上,索尼等廠商已經打出了很響的知名度,如果哪一天iPhone也貼上防水甚至是三防的標籤,那自然是蘋果對打敗索尼等廠商有很大的信心了。
只不過正如我們在文章的開頭所講的,iPhone還需要這些標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