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腳感,很重要的來源就是鞋底運用的科技,包括中底材質,外底材質,緩震科技。其中當仁不讓當屬中底緩震了。
接下來就是我在裝備區搜集的一些圖片,配上自己的說明。為大家揭開AJ正代中底緩震科技之謎。
AIR JORDAN 1(後掌sole)
AJ1穿上去腳感硬如搬磚,很多人一度懷疑它是否有氣墊。AJ1是以AF1為原型設計的,AF1內置氣墊在當時可謂是風靡一時,當時喬丹對他的第一雙籤名鞋的要求就是保留氣墊,同時降低中底厚度,增加貼地感,故而腳感偏硬。AJ1隻有後掌sole。圖片如下:↓↓(AJ1的高中低幫三個版本都是有氣墊的,這些在各種各樣的復刻中都予以保留,不過話說回來,區區一片後sole也不存在減配吧。)
AIR JORDAN 2 (3/4sole)
元年的AJ2隻使用了後掌sole,但此後復刻的高低幫兩個版本都使用了3/4掌sole,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圖片如下:↓↓(圖為復刻AJ2 low)
AIR JORDAN 3(前後分離sole)
同元年的AJ2不同,AJ3在前掌部分成功植入了一片sole,增加了啟動的反饋。要知道前掌的厚度比後掌小多了,這在當時來說確實是一項技術活。下圖是一本雜誌上有關介紹和配圖,非常清楚,圖片如下:↓↓
關於AJ3的第一次使用前後sole的中底配置,NIKE的宣傳可謂不遺餘力,不論是在鞋盒裡的卡片中,還是再各色各樣的T恤圖案上,都出現了有關它中底的介紹,下面是一件AJ3的主題T恤,中低配置一目了然:↓↓
AIR JORDAN 4 (前後分離sole)
同AJ3相比,AJ4的中底配置並未做出多大改變,仍然保持前後分離sole的配置。圖片如下:↓↓
AIR JORDAN 5(前後分離sole)
同AJ3和AJ4的中底配置一樣,依舊是前後分離sole。圖片如下:↓↓
AIR JORDAN 6(前後分離sole)
同樣是前後分離sole,不過後掌sole氣墊的形態略有變化。圖片如下:↓↓
總結一下,AJ3、4、5、6的鞋底緩震科技都是一樣的,都是前後分離式sole配置,只不過氣墊形態略有不同,這也可以理解,因為這幾雙鞋的鞋底設計都不一樣。
AIR JORDAN 7 (3/4sole)
AJ7並未繼續使用前後分離sole,而是採用了3/4sole。圖片如下:↓↓(值得一提的是,AJ7出現在1992年,而AJ2的第一次復刻是在1994年,所以3/4 sole的配置第一次出現在Jordan系列中是在AJ7上。)
AIR JORDAN 8 (前後分離sole)
AJ8高低幫兩個版本都是前後分離sole的配置,並未見縮水,見下圖:↓↓
AIR JORDAN 9 (前後分離sole)
AJ9使用了和AJ8同樣的配置,前後分離sole。只不過腳感實在不敢恭維,從圖上看,猜測sole氣墊厚度有所降低,不過這也同中底泡棉的燒制等各種因素有關,有待進一步考證,見圖:↓↓
AIR JORDAN 10 (3/4sole)
幫主回歸穿的鞋子,chicago剛剛復刻,大家記憶猶新!那麼鞋底是什麼配置呢?再次回歸3/4掌sole。↓↓
AIR JORDAN 11 (全掌sole)
第二個三連冠的開始,喬丹本人最愛的一雙鞋,在95年季後賽就提前上腳了。經典無需贅言,配置是全掌sole,這同AJ7、AJ10不同,氣墊已經延伸到了前掌。↓↓
至此,中底緩震sole告一段落,接下來Nike在Jordan系列裡使用了全新的緩震科技,我們繼續往下看↓↓
AIR JORDAN 12 (全掌zoom)
全掌zoom第一次用在AJ12上,但是由於當時技術不夠成熟,zoom埋的位置過於深,所以元年zoom的效果不如現在明顯,通俗點說就是「踩屎感」不那麼強烈,這個問題在後面的復刻中得到了解決。↓↓
AIR JORDAN 13 (前後分離zoom)
並未延續AJ12的全掌ZOOM,而是使用了前後分離zoom,下圖是元年AJ13的中底:↓↓
AIR JORDAN 14 (前後分離zoom)
前後分離zoom。元年的AJ14的前掌使用的是4氣室的ZOOM,不過之後的復刻版則統統改為前掌扇形zoom,見下圖:↓↓(圖為元年AJ14)
圖為復刻AJ14↓↓
AIR JORDAN 15 (前後分離zoom)
恰逢幫主退役,沒有上腳,造型怪異的一雙鞋。鞋底配置同樣是前後分離zoom。見下圖:↓↓
總結一下,AJ12開始使用zoom作為緩震科技,12使用全掌zoom。13、14、15都是前後分離zoom。
AIR JORDAN 16 (前掌zoom,後掌max)
AJ16不同前幾代,改用了前zoom後max的形式。
大家對於後掌氣墊應該比較陌生,它的名字叫Blow-Molded Air,中文名字叫做 吹塑氣墊。這個氣墊應該屬於MAX早期的一種形態。
見下圖:(圖片不是很清楚,但是能看出後掌的氣墊形態,下面AJ17的更清楚。)↓↓
AIR JORDAN 17 (前掌zoom,後掌max)
非常奢華的一雙鞋,當年高高在上的售價也讓人望而怯步。鞋底配置同AJ16一樣採用了前zoom後max的配置。(具體的內容參見上面AJ16的介紹)。如圖所示:↓↓
AJ16、17均採用了前zoom後max的配置。但是當年NIKE官方在介紹AJ16、17配置確說這種氣墊是「雙重低壓吹塑氣墊(Dual-Pressure Blow Molded Air)」,這種氣墊在增大了氣容量的同時,首次擁有兩個獨立氣室,外側U型氣室採用的是25 PSI的高氣壓,提供穩定性。內側採用5 PSI的低氣壓,提供更好的舒適性,圖片如下:↓↓
但是我們在AJ17的拆解圖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後掌氣墊都是貫通的,並沒有官方介紹中所說的兩個氣室,這個很可能是NIKE把我們忽悠了。
AIR JORDAN 18 (全掌zoom+後掌zoom)
簡潔的鞋面,奢華的配置,幫主的謝幕演出,都給這雙鞋賦予了無盡的榮耀。雙層zoom的配置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評。圖解如下:↓↓
AIR JORDAN 19(全掌zoom+後掌zoom)
鞋面採用了類似蛇鱗的編織工藝,喬丹中國行穿的鞋。中底則延續AJ18奢華的配置。如圖所示:↓↓
總結一下,AJ18、19兩代的做工和配置都達到了一個頂峰。鞋底均為全掌zoom+後掌zoom的雙層zoom配置。由此帶來的也是無敵的腳感。
AIR JORDAN 20 (I.P.S.緩震系統+後sole)
I.P.S.(INDEPENDENT PODULAR SYSTEM),這種避震系統主要是由不同密度的PHYLON柱來提供腳掌最適當的避震效果。用20塊密度、厚度、大小和位置各不相同的PHYLON材料製成,相對獨立而又有機配合的柱狀減震裝置。I.P.S.的每一塊PHYLON減震柱在不受力時都高出外底平面,而在震動、擠壓等情況下會根據受力狀況有適當的壓縮、反彈形變,配合ZOOM AIR、CARBON FIBRE CONTROL PLATE的聯合作用,能達到十分出色、舒適的減震、穩定、引導、反彈和加速性能,具有獨樹一格的避震感覺。↓↓(順便提一下,AJ20的後跟還有一小片六邊形的sole,但是這個配置在同它有一樣鞋底的AJ Icon上沒有得到保留。看了Nike只在正代上肯花錢。)
AIR JORDAN 21 (I.P.S+後掌zoom/sole可更換式氣墊)
最初在AJ20上的I.P.S.只是內置在中底的形式,並不能隨意更換氣墊搭配。在AJ21上,I.P.S.系統簡化了PHYLON柱的數量,並採用後跟緩震單元可更換的設計,隨鞋附送ZOOM AIR和AIR SOLE兩種氣墊單元以供穿著者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配置。22也延續都使用了這種技術。見下圖:↓↓
AIR JORDAN 22(I.P.S.+前後zoom/sole緩震單元)
AJ22採用了改進過的I.P.S緩震系統。相比AJ21,前掌多了的air bag使得緩震更加明顯。後掌依然是可更換的zoom氣墊和sole氣墊。圖為AJ22 5/8版的圖,配置相比降低了不少。↓↓
總結一下,AJ20首創I.P.S.緩震系統,並沿用了3代。同時可更換氣墊初具雛形。
AIR JORDAN 23 (全掌zoom+I.P.S.)
喬丹系列中最後一雙以數字命名的球鞋,這雙鞋在眾多鞋迷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JORDAN BRAND在製作鞋子的時候也非常用心,整雙鞋可以用工藝品來形容。這也是很多鞋油認為「AJ23以後無正代」的來源。鞋底前掌仍然沿用了成熟的I.P.S.,同時還使用了同AJ12一樣的全掌zoom。↓↓
來源:虎撲,作者:Ko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