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河南有對兒小夫妻結婚之後和父母住在一起,時間長了婆媳之間經常鬧矛盾。
婆婆是個尖酸刻薄之人,經常與兒媳吵架,丈夫又是一個「媽寶男」,夾在婆媳中間很難受,妻子和母親有了矛盾,他總是和母親一起指責妻子,妻子對此甚是委屈,立志要和公婆分開住,各過各的日子,互不打擾。
可是家裡的積蓄並不富餘,要想買一座新宅子肯定是辦不到的,於是妻子和丈夫商量買一個舊宅子將就著住。
丈夫對婆媳之間的矛盾也是不勝其煩,索性答應了妻子的請求,讓她沒事的時候轉一轉,看看哪裡有宅子出售。
這一天,鄰村有戶人家出售舊宅,主人家著急出售,價格十分便宜,妻子當即下了定金,回來和丈夫商量後,將這處舊宅子買了過來。
丈夫對此十分疑惑,不知為何這個宅子的售價僅是平時價格的五分之一,妻子說道:「主人家有事遷往外地,從此不再回來,所以會著急出手,這次我們算是撿著了!」
丈夫圍著宅子轉了一圈,發現這所宅子整體看起來很舊,只有柴房的一面牆看起來很新,像是重新壘砌的,妻子告訴他:「主人家說前些日子下暴雨,這面牆被衝塌了,所以又重新壘砌了一面新牆。」
小兩口兒搬進新家,倒是過了一段風平浪靜的生活,沒了婆婆的幹擾,兩人的感情越來越好,生活過得也越來越甜蜜。
這年春節,丈夫提議將母親接過來住兩天,妻子倒是沒說什麼,說:「接過來就接過來吧,省得被外人說我們不孝順!」
可是婆婆來了之後總是對夫妻二人的生活指手畫腳,尤其對兒媳婦,還是像以前那樣刻薄,怎麼瞧都不順眼。
妻子心裡十分委屈,隱忍了好幾天終於爆發了。那天丈夫出去喝酒,妻子被婆婆數落得急了眼,伸手推了她一把,讓她滾出自己的家。
婆婆見兒媳婦怒了,心裡也害怕了,一個人悻悻地返回了自己家中。
傍晚的時候,丈夫喝得醉醺醺的回來了,一進家門不見了母親,便問妻子怎麼回事?妻子沒有搭理他,丈夫又回到母親家去詢問。
母親一邊哭泣一邊添油加醋,說兒媳婦動手打了她,還把她趕出了家門!
丈夫聽了十分憤怒,回來之後二話不說照著妻子的臉狠狠打了一巴掌,打完便獨自回床睡覺了。
妻子心中十分委屈,獨自一人坐在角落裡越想越氣。到了半夜,她一時想不開,便拿了條繩子來到柴房欲尋短見自縊。
剛吊上去不久,妻子忽然看到有個穿黑襖的老婦人從牆壁裡走了出來,只見這個老婦人披頭散髮,身上沾了不少血漬,來到妻子跟前將她救下來後又走進了牆壁。
妻子大吃一驚,被嚇得也不想死了,趕緊把丈夫叫了過來查看,丈夫來到柴房左顧右盼,老婦人沒有找到,倒是在房頂上抓住了一個賊。
原來,妻子尋短見的時候,恰巧有個賊正躲在房頂上,這個賊目睹了老婦人從牆壁裡走出來救她的場景,一時被嚇得手腳癱軟,無力逃跑了。
丈夫將這個賊連夜押送到了衙門,毛賊將自己的所見供述出來,他的講述和妻子說的並無二異。
縣令派人來到小兩口兒的家中,將那面新牆砸開一看,眾人皆大吃一驚,原來這面牆壁裡面確實有個老婦人的屍體,只見她身穿一件大黑襖,黑襖上沾滿了血漬,樣子十分悽慘。
縣令立刻盤問丈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丈夫早已嚇得腿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將這處宅子的由來一五一十講了出來。
縣令即刻發了通緝令尋找舊宅原來的主人。半個月後,原來的房主果然被抓獲歸案,經過審訊得知,牆中的那個老婦人竟然是房主的母親!
原來,房主的母親和他的妻子之間也是婆媳關係不和,兩人經常吵鬧,有一次鬧得很兇,都互相動了手,妻子盛怒之下竟然失手將老婦人殺害了。
事後,房主為了幫助妻子逃脫罪名,這才做出了這樣大逆不道之事……
殊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二人的惡行最終被揭露出來,他們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老婦人的冤情也得到了昭雪。
婆婆知道這件事後也是吃驚不已,她對自己以前尖酸刻薄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從此以後,不再故意對兒媳婦找茬,婆媳之間相互包容,一家人的生活也越來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