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的,最打動你的書是?
十多年前,剛開始做明星訪問,這是我的保留問題。每每從對方的態度和回答裡,判斷對方的精神生活狀態,以及他大致會是一個什麼類型的演員。
無論真誠、坦率、閃躲又或者尷尬、敷衍,有人給出特別官方不出錯的答案,也會有特別裝腔作勢的選擇,當然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書,從來都是心靈的接頭密碼。我這一問就是好幾年,百十個人,也讀了很多之前完全不會涉及的類型,拓寬了認知的邊界。
在別的小朋友喜歡踢毽子、跳皮筋,在外面瘋玩的年紀,我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擅長,別人也不願意跟你玩兒,於是大部分時間就用來讀書。
小學時,家附近有一個可以租書的書店,有很多言情小說、武俠小說,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書,間或也會有一些文學名著,我就在那裡,以三毛錢一天的租金,看了好多武俠小說,然後開始看言情小說,那是愛情最初的啟蒙。
到了暑假,我媽會讓我早起,去晨跑。我的對策就是拿著一本書出門,然後很快就有好心的鄰居,前來通報。我媽跑到大院裡一看,坐在太陽底下曬得頭昏眼花的我,手裡捧著一本書,正聚精會神呢。氣得她只能說,趕緊回去,把眼睛看壞了。
那時候零花錢有限,又想多看書,怎麼解決呢?我們通常5個人,一人租一本,然後迅速看完,傳給下一個,這樣一本書,可能花上兩天的錢,實際上個人看了5本。你看,方法總比問題多。
我記得,一本金庸的武俠小說,有磚頭厚那麼一本,我一天就能看完。真的是為了省錢,養成了快速閱讀的習慣。
不可避免的是,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近視,每年度數都會漲,我覺得有可能是遺傳,但更大的可能是,因為不分黑天白夜的看書。
另一個更大原因是,書店出現了一堆堆的日本漫畫,那種文化、內容的新鮮感和衝擊是前所未有的。瘋狂沉迷的暑假,我一天能看完一百本,一點不誇張。一直到現在我都特別喜歡看漫畫,有了自己的書房後,我還買了很多當年,小時候看過,卻捨不得買,也買不起的漫畫,像是《東京愛情故事》。
看著它們一排排放在書架上,特別滿足,臨睡前,隨意地拿一本翻一翻,輕鬆一下。或者忙碌工作的間歇,偷得半天的空閒,不看手機,就著半個冰西瓜,再度找到暑假的感覺。
大家都說閱讀是一種可以培養的習慣,但在我的整個成長期,閱讀,是那個年代閉塞的我了解世界最可靠、有效的方法,它產生得特別自然,根本不需要培養。 現在無論到什麼地方,我的包裡通常都會有一本書,如果是長途一點的旅行,手邊一定有kindle。
等待的間隙,懸而未決的時刻,都是難耐的。像是國際長途轉機遇到延誤、去醫院候診,前面恨不得還有百十個號的時候,有本書在身邊,心就會安定一些。就像你隨身攜帶一塊小毯子一樣,能夠在那個有限的空間,營造出一個你的屬於你自己的小世界,它是柔軟的,排除紛擾的,你可以沉靜的一個小空間。
還有人生中比較難捱的時刻,有一年我媽媽心臟衰竭,住院了,當時醫生說得特別嚴重,安頓好媽媽後,我根本睡不著,拿了本老舍的書看,他像一個長輩一樣,告訴你說,沒什麼,沒什麼,都能過去的,一切就變得沒有那麼可怕。
書是很多個人格,很多個智者,無數精神的力量,在你虛弱的時候,在你需要的時候陪伴你。
兩年前的冬天,對我是一段非常崩潰的日子。我撿起了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我的好朋友水木丁說,這種時候就是人去接近大靈魂的時候。
在我們日常的狀態裡,一些膚淺的娛樂和普通的快樂就足夠了。但在非常痛苦的時候,人會變得非常謙卑,會思考一些很大的問題。在很大的痛苦面前,我們就可以去讀一些大的靈魂,去接近、思考人類的苦難,這些作品就像指路明燈,像天上的大熊星座一樣,給你挺大的包裹感,你會覺得眼前的痛苦沒那麼巨大,至少沒有想像種巨大。閱讀,讓人更客觀。
因為職業的原因,我在成年後依然大量地閱讀,主要還是文化類、文學類的書籍比較多,社會、歷史、心理學各個方面都會看一些。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會比較喜歡看人物傳記。因為我的主業是編劇,我的工作就是寫人和人的故事。
最近對圍棋界的人比較感興趣,迅速讀完了芮乃偉和她老公江鑄寫的《天涯棋客》,講她的一生,跟圍棋的生活。看完特別驚訝,完全沒有想到吳清源是一個那樣的人。又去看他的自述《以文會友》,我喜歡對照著看。
我也喜歡看很純粹的小說。精彩的小說,真的會讓你拿起就不想放下,讓你不眠不休,只想一口氣讀完,熬到眼皮子打架,關了燈,在黑暗中還有一種牽腸掛肚,捨不得睡的心情。
讀書對我來說就是隨時隨地的事情,但是每天臨睡前,一定會有近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我這種看電影都喜歡招呼大家,一群人一起看的,喜聚不喜散的性格,如果獨自待著,最放鬆最享受的事情,我想了想,真的只能是讀書。
讀書時,有一盞溫柔的好燈陪著,格外重要。最近因為想去學衝浪,認真地開始考慮去做近視矯正手術,可憐600度的我啊。
第一次拿到柏曼的護眼燈時,我更多地是被它的顏值所吸引,經典簡約的線條設計,奶白色的寧靜感,還有上手即知的金屬份量和高級觸感,在燈下寫劇本的我生生寫出了一種建築師精密繪圖的心情。
誕生於德國漢諾瓦的柏曼(Paulmann),是以燈泡中的經典「Ice-Crystal」和「Gold Kroco-Ice」冰晶鎢絲燈起家的,上世紀60年代就成為德國建築裝飾界、歐洲照明設計界的先鋒品牌。兩代人傳承至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了Paulmann的光影照耀。
我使用的這臺Münter護眼檯燈,擁有AA級大光區,有效光照面積達到1.3平米,手觸式亮度調節,不管是臥室還是書房,或者白天光線充沛的客廳,都能根據實際需求,滿足不同喜好。
長時間伏案寫劇本,以前免不了造訪的乾眼症也明顯沒那麼嚴重了,特別是當我適應在這樣的光照下閱讀、工作後,會讓柏曼輪流作業,早上起床跟我去書房,看看書或者刷一會兒新聞,下午可能在客廳裡開劇本會,它的環形減影設計,跟動手術的無影燈是一個原理,儘可能減少燈下陰影,光學柔光板能防止眩光,讓眼睛更舒適,無頻閃危害,濾藍光,減輕長時間用眼負擔。
到了晚上,臨睡前的一盞燈,一本輕鬆讀物,溫柔寧靜的私密空間,讓人徹底放鬆。開關燈都有一秒延時,讓眼睛多一份適應,是我特別喜歡的人性化的設計。
另外一個小發現就是,在燈下自拍明顯有美顏感,這時候才會明白,光線對於圖片真的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
責任編輯:王禕(EK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