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法制日報》要聞版面刊發《把法律送到群眾指尖 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探尋「精緻城市·幸福威海」的法治密碼》稿件,展現威海法治工作的亮點和成績。「打開一戶一冊贈送給市民的《百姓法治寶典》口袋書,各種常見法律問題和解決方法通俗易懂,下載口袋書App,可以查看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地圖,每個社區(村)法律顧問、學校幼兒園法律輔導員信息都一目了然,引導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近日,記者在山東威海採訪,環翠區環翠樓街道東北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戚麗麗說起「智慧法治」給居民帶來的實用和便捷時,言語之間充滿獲得感。
把法律送到群眾指尖,讓群眾享受零距離法律服務,這是威海市不斷創新工作理念,推進法治威海建設的做法之一,也為「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六治」融合一網聯動
「我們工作站依託『海上黨員之家』,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設置專職人民調解員排查矛盾、定分止爭,真正做到海上有組織,服務有保障,實現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威海市公安局孫家疃派出所民警、遠遙漁港警務工作站負責人殷文隆告訴記者。 近年來,威海市大力推行以黨建為引領,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信治和實施網格化治理提升工程為主要內容的「六治融合、一網聯動」新模式,推動解決社會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問題,讓廣大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先後湧現出先後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幹警」、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人民滿意公務員」稱號的威海市公安局環翠分局黨委委員兼竹島派出所塔山警務區社區民警戚恩雨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社區黨組織牽頭實施,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會資源及社區自治組織參與,威海市推行的「五社聯動」民主協商機制引導商家、業主商量著辦大事難事,順利解決了獨居老人無人照料、車位管理混亂、寵物犬破壞衛生等一批居民的煩心事、鬧心事,推進垃圾分類、開展農村「四清」專項行動等都順利實施,全年區域煙花「零燃放」,城區冥紙焚燒「零發生」,查處酒駕同比下降46.9%。 2017年12月,威海市被確定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將「信治」作為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失信行為實施聯合獎懲機制,對18周歲以上居民實行「海貝分」信用積分制度……多項舉措有效促進守信重諾、依法辦事。 近年來,威海市還出臺《關於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助力精緻社區建設的意見》,建立社區黨組織、物業主管部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五位一體」的協調聯動機制,並納入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全市區市、開發區全部成立物業行業黨總支,82家物業企業新成立基層黨組織,對物業服務突出問題實行聯調聯治。
網格是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底座」,威海市搭建起實體化的市、縣、鎮三級網格化治理中心,招聘專職網格員2036名、選配兼職網格員3198名、配備專業力量2211名、徵集輔助力量10.94萬名。建成運行全市網格化治理信息系統,從不同系統領域在基層設立網格到整合功能「全科設定」「一網聯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考驗,廣大網格員深入開展走訪摸排、信息核查等工作,構築起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的「第一道防線」。
法治政府建設強力推進
「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將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作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重要內容,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實。」近年來,威海市多次召開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會議,市委書記、市長和市委政法委書記分別對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提出要求。 市委書記張海波強調,「法治政府建設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法治理念是我們履職盡責的共同要求」,要強化和落實好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真正把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為「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提供更加有力法治保障。 市委副書記、市長閆劍波在講到法治政府建設時要求,要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圍繞企業實際需求,深化流程再造,為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要依法設定權力、規範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政府部門全體工作人員要堅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能力,為「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多年來,威海市堅持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出臺了《威海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6-2020年)》《平安威海法治威海建設三年規劃(2019-2021年)》,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市縣兩級地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實現了法治政府建設整體推進。
建立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形成了更加有力的法治政府建設協調機制;建立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制度,明確了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的主體、內容、形式和時限要求;建立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定期調度機制和考核制度,法治政府建設步入了快車道。 抓好重大行政決策審查把關,修訂《威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細化了重大行政決策五個法定程序的具體要求,使重大行政決策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對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的涉法性議題全部進行了合法性審查,確保了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的合法有效。 不斷加強制度供給,以提升行政立法質量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威海特色,今年以來,共起草和審查修改地方性法規草案1件、政府規章草案3件,立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面落實規範性文件「三統一」、備案審查等制度,建立長效清理機制,有效破除了阻礙實體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障礙,維護了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為打造履約守信的政務環境,全面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合同管理,有效防範政府參與民事活動的風險。截至目前,已審查機關事業單位合同2792件,完成合同備案1903件,檢查合同履行情況1955份,化解合同糾紛數十起。 …… 威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傅廣照告訴記者,威海市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為抓手,創先爭優、補齊短板,統籌推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為確保實現2020年底前市縣兩級政府全部達到省級創建標準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威海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葉立耘說,威海市不斷增強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綱要落實、示範創建、依法科學決策、職能轉變、制度供給、行政執法、化解矛盾等方面實現了進步和創新。
打造「遇事找法不找人」營商環境
一個城市要具有活力,法治營商環境不可或缺。 威海市司法局局長李元敬告訴記者,今年,威海市出臺《關於嚴格依法辦事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提出五大方面18項具體措施,著力推進嚴格依法辦事,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從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培育市場主體和廣大群眾「遇事找法不找人」的法治意識,到紮實開展學法考法述法工作,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從促進企業依法維權,按市場規則辦事,到推動政務服務法治化,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推行「一窗辦理」「一鏈辦理」「一網通辦」。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威海市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權責清單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組建市縣兩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做到「一枚印章管審批」,市縣兩級行政許可事項可全程網辦率達到100%。在山東省率先完成無差別「一窗受理」改革試點,實現市、縣、鎮三級政務服務大廳(中心)無差別「一窗受理」。 與此同時,持續推進「減證便民」,取消無謂證明、繁瑣證明事項43項。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全面優化事項辦理流程和辦理環節,市級共精簡審批環節287個,壓縮審批時限33251個工作日,審批效率提高3倍。 深入開展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專項行動,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建設工程項目審批等流程進一步簡化,營業執照、公章刻制、發票申領、稅控設備發放、銀行開戶等各環節「一鏈辦理」全面完成,實現了企業開辦6個環節1個工作日內辦結。
加強市場監管,制定出臺了《威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公開」監管的實施意見》,認領「網際網路+監管」目錄清單1022條,編制檢查實施清單859條。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將49個部門、單位的2680個行政管理服務事項納入信用信息歸集範圍。 組建「涉外法律服務律師團」「新舊動能轉換法律服務團」和「民營經濟法律服務團」等專業律師團隊,開展「百名律師進千企」活動,為民營企業、商會提供法律服務支持,幫助民營企業解決法律問題220多個。(來源:法治日報)
【來源:威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