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自大唐以來,盛行於神州大地。普度眾生的佛主教義,從古至今,渡化了萬千國人的心性。也許正應如此,國人多有慈悲,有深刻的共情之心。也許正應如此,無論是否信仰佛教,國人都中意前往佛教聖地瞻仰。比如,靈山大佛景區,就是無數人嚮往的佛教目的地。
靈山大佛景區,位於溫婉如玉的蘇州,汲取江南柔情,匯聚天地的靈氣。作為中國最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靈山大佛景區內佛教文化和歷史沉澱天下一絕,其中的佛教建築和湖光山色,也不負江南水鄉的美景柔情。
靈山大佛景區,是大佛和靈境的完美融合。
無錫靈山大佛景區的主要景點
靈山大佛教景區內,遍布著佛教標誌性的景點。或佛教,或佛堂,或古壇,或童子,靈山大佛的景點,氣勢恢宏而又宗教十足。來到靈山大佛景點,請不要錯過每一個。
靈山大佛
景區內的核心和靈魂,自然是靈山大佛。開光於1997年的靈山大佛,高達8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大佛高大無比,恢弘的氣勢,足以震撼每一位參觀的信徒和遊客。運氣好,大佛身高泛起的陽光如奇異瑞像,佛光普照。繁星下的大佛,猶如佛主在世,普渡萬千眾生。
和大佛交相呼應的,是高達11.7米的天下第一掌。佛掌的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除眾生痛苦,令眾生無畏無懼。這個佛掌,應該可以稱之為「如來神掌」吧。
五印壇城
景區內的五印壇城,沒有忘記藏傳佛教的奧義。外觀莊嚴而輝煌,耀目的金頂、巨大的鎏金寶瓶、醒目的經幢和經幡交相輝映,突顯出藏族古建築的迷人風採,是藏傳佛教的另一番風採。
內飾聖潔而絢麗,完美融合了彩繪、壁畫、木雕、唐卡、壁飾、鍍金等藏族裝飾技藝,美輪美奐地展示了獨特的壇城藝術。
無印壇城內燃酥油燈、推轉瑪尼經筒,虔誠的話,也許真的會心想事成。
降魔浮雕
降魔浮雕記載著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相傳為佛主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苦行六年,立志降魔伏妖的記載。降魔浮雕如此傳神的記載,讓觀者宛若參與了佛主大覺大悟,天地震動的過往,令人心生神往。
九龍灌浴
「九龍灌浴,花開見佛」,再現了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發生的故事。尊高達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從蓮花中緩緩升起。這裡,就是佛主再世之所,這裡,值得信徒膜拜。
祥符禪寺
千年古剎祥符禪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歷史上香火旺盛,高僧輩出,素有「山連鷲嶺,法繼慈恩」之譽。相傳,此處是玄奘法師賜名的「小靈山」前的古剎。重建後的古剎,高僧主持,香火旺盛,寺內現存的古井蓮池、銀杏梅樁等成為歷史文化的遺存和古剎千年風雨的見證,睹之使人頓生思古之幽情。此處,不失為太湖邊的佛教聖地。
靈山景區的美食特色
佛家講究修生養性,遠離紅塵紛擾,不爭口舌之欲。然而,對來靈山休閒度假的信徒和遊人們,靈山大佛景區內,卻也有足夠滿足挑剔味蕾的美食。
靈山素餅
靈山素餅,是靈山景區內盛名在外的小食。依據靈山食品的獨特配方精緻而成,低糖低脂,酥鬆可口,不甜不膩。靈山素餅,因為靈山大佛,在口舌之中,也有了些許靈性吧。
過堂飯
過堂,是靈山,乃至整個佛教廟宇中特有的儀制。在靈山的過堂,於一餐一飯中體悟心得樂活。與眾僧侶一路禪行,換上一襲禪衣,與百十同修共享一份禪餐,飲一杯佛前茗茶,食一份清淡素食。靈山的過堂飯,也許不足珍饈美味,但這份修行之心,足矣。
清蒸白魚
佛教不食酒肉,但遊人們卻不必如此講究。在蘇州江南,不妨嘗一嘗這清蒸白魚。家常的做法,色彩豔麗,魚肉潔白,細嫩鮮美,湯汁清淡。清蒸白魚,風味大增,無愧於無錫靈山美食標誌。
無錫排骨
無錫排骨是江蘇省無錫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之一,也是具有地方風味。油而不膩,酥軟香甜,鹹甜調和,肉美汁鮮的吳中菜餚,早已是肉食愛好者的心頭好。既然都來到了無錫,為什麼你會錯過這道菜呢?
靈山大佛,當然不止這份介紹這般簡單。信徒們,遊人們,來靈山,感受靈山旅遊文化,來一場洗滌心靈的修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