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紅蜘蛛,即柑橘全爪蟎,別名:橘全爪蟎:學名] Panonychus citri Me Gregor,為蜱蟎目, 葉蟎科。寄主植物:柑橘植物、茶、桑、桃、木瓜、菠蘿、洋蒲桃、蓖麻、葡萄、月季、玉蘭、香蕉、萬壽菊、美人蕉經濟植物和園林植物等(來源百度百科)。 以口器刺破寄主葉片表皮吸食汁液,被害葉面呈現無數灰白色小斑點,嚴重時全葉失綠變成灰白色,導致大量落葉;亦能為害果實及綠色枝梢,影響樹勢和產量。為我國柑橘生產的頭號害蟲,在各柑桔產區均有分布。
【柑橘紅蜘蛛形態特徵】
雄成蟎體長0.33毫米,後端略尖,呈楔形。卵直徑0.13毫米,扁球形,初產時鮮紅色後漸退色。卵上有一垂直小柄,柄端有10-12條細絲,向四周散射伸出,附著於產卵處。幼蟎體長0.2毫米,初孵時淡紅色,足3對。若蟎形狀色澤均同成蟎相似,但個體略小,足4對。幼蟎脫皮則為前若蟎,再脫皮為後若蟎。後若蟎脫皮則為成蟎。
【柑橘紅蜘蛛發生規律】
主要以卵和成蟎在潛葉蛾為害的僵葉內及葉背越冬,部分在枝條裂縫內越冬。有的地區沒有明顯的越冬現象。世代重疊,一般一年12-20代。發育和繁殖的適宜溫度20-28℃當溫度超過30℃,蟎的死亡率增加;趨過40℃則不利其生存。橘全爪蟎的發生與柑橘抽梢期和氣溫關係密切,秋梢抽發好,為橘全爪蟎提供了豐富的食料,使大量害蟲進入越冬,如果冬季氣.溫高,雨水少,第二年發生早而重。一般來說,春季的高峰比秋季的高峰嚴重,秋梢受害嚴重時,冬季會出現大量落葉。橘全爪蟎行兩性生殖,有時也可孤雌生殖,沒有受精的卵孵化為雄蟎,受精卵則孵化發育為雌蟎,但後代多為雄蟎。雌蟎產卵葉片上為多,且正反兩面均有,但以葉背主脈兩側居多。橘全爪蟎喜光趨嫩,在樹冠外圍中上部,山地、丘陵地果園的陽坡,光線充足的部位;發生多,常從老葉上轉移至嫩綠的枝葉、果上為害,產卵量比老葉上取食的多。因此,幼樹幼苗.亡蟲口數量一般較成年樹大,受害重。
以上文字描述:來源搜狗百科
圖片來源於歐乃榕老師南寧柑橘會議培訓PPT截圖
以上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內容,但是光懂這些還是不足以很好的控制紅蜘蛛的。你可以打死一次紅蜘蛛,但是連續2-3次用藥之後你會發現越來越難打死紅蜘蛛了。
關於植保我是這麼理解的:在是當時機,選用合適的藥物,精準用藥。很多人打不下紅蜘蛛就會理解為「買到假藥了」,覺得賣藥給他的沒有良心。但是賣藥的有時候真的很冤,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上一次藥效果那麼好,同樣的藥這次效果就不行了。
關於紅蜘蛛反覆發作,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我們打藥的時候由於個人的操作原因,每株樹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藥物覆蓋死角,這就給紅蜘蛛留下了「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次,我們打藥的時機,很多人都是等到葉片爬滿紅蜘蛛,葉片褪色才用藥,因為紅蜘蛛世代重疊,一般藥劑殺死成蟲了但是卵沒有被殺死,在合適溫度下「7天之後又是一條好漢」;第三,紅蜘蛛藥物組織與伍配不科學,這和第三點很像,但是我主要根據抗性管理來講,而不是作用機理不科學;最後一點,也是最頭疼的一點:隱性成分泛濫,抗性管理失控,果園初現超抗體紅蜘蛛。
下面列舉的是幾個常見的殺蟎劑作用機理:
生長抑制劑類:四蟎嗪、噻蟎酮、乙蟎唑
線粒體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抑制劑類:丁醚脲、有機錫、炔蟎特、三氯殺蟎碸
線粒體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抑制劑類:喹蟎醚、唑蟎酯、嘧蟎醚、噠蟎靈、吡蟎胺、唑蟲醯胺、魚藤酮
看到這些專業術語,我又陷入學生時代死記硬背的陰影了。
然而柑橘害蟎不僅僅是紅蜘蛛(柑橘全爪蟎),還有葉蟎科柑橘始葉蟎(黃蜘蛛)、葉蟎科柑橘裂爪蟎 、葉蟎科柑橘裂爪蟎 、癭蟎科柑橘癭蟎、癭蟎科柑橘癭蟎、跗線蟎科側多食跗線蟎(白蜘蛛)、鏽壁蝨(癭蟎科柑橘癭鏽蟎)等常見害蟎。廣西柑橘害蟎主要是柑橘紅蜘蛛和柑橘鏽蜘蛛。
柑橘黃蜘蛛
柑橘癭蟎
柑橘鏽蜘蛛
柑橘鏽蜘蛛放大示意圖
柑橘鏽蜘蛛危害果面發展示意圖
以上圖片內容出自歐乃榕老師課件
打不死紅蜘蛛就算了,還發現柑橘上有那麼多紅蜘蛛的「盟友」,這場柑橘種植戶與柑橘害蟎的戰役,顯然不會輕易結束。欲知戰況如何,且看下回分析。
柑橘害蟎綜合防治離不開科學用藥,但是市面柑橘蟎類藥劑那麼多,如何去選擇和使用一直是個大問題。尤其是當「防治經驗」失效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選擇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