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以武功一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九成宮 醴泉銘》
唐朝是人類封建社會時期生產力的巔峰,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為鼎盛的王朝。這個朝代歷經289年,繁華如斯,萬國來朝。全盛時期人口峰值達到了約5300萬人之多,千年之前的社會,這是何等的盛景?但是關於唐朝,歷史上卻有人認為其是胡人建立的王朝。
這一切,都與開國君主李淵,以及李世民有關。李淵的祖父李虎當年成為了西魏時期的八柱國之一。李虎是純正的漢人,但是西魏是鮮卑的王朝,自從其成為了八柱國之一以後,這個家族就與鮮卑產生了緊密的關係。
為了與鮮卑皇室保持這種緊密的關係,李虎便讓自己的兒子李(李淵父親)與當時北周魏國公獨孤信家聯姻,娶其第四女,獨孤家便是鮮卑族。而後李淵又娶了當年的北周襄陽公主之女為妻,也就是後來的竇皇后。
竇皇后又生下了李世民,而後李世民又在公元626年登基稱帝。於是鮮卑一族的血統也就在李唐皇室流傳下來,而這也成為了人們攻訐李唐皇室血統不正的理由。那時甚至有人公然向皇帝禁言,稱其偽造家譜,本就是鮮卑族的後裔卻稱自己是純正的漢族。甚至宣稱李世民僅有1/4的漢族血統。
「琳聞拓跋達,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隴西之流也。」——《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
但事實上,這樣的傳言實不屬實。先說獨孤信雖是鮮卑族,但是其第四女的母親也是漢人。而竇皇后的母親襄陽公主為鮮卑,可其父親北周大將竇毅卻也是純正的漢人。以血脈論,李世民確實有著微薄的鮮卑血脈。但是中國古時候判定民族的標準一直都是從父系,以母系血統論在那是不過是有心人的攻訐罷了,更不用說實則是血脈微薄。
但是關於李唐家族為胡人血統的政論觀點還有一個,便是李唐家族的人基本男性面部都會生長著捲毛連鬢鬍子。而當時有關「胡人」的說法,不過也是北方的胡族因為天氣寒冷,體毛旺盛,俱都長者大鬍子命名的。
所以對當時的人來說,長著大鬍子就是胡人的一種象徵。但實際上,據今天的研究發現。早在1500年前華夏的民族就已經有了這一形狀。很可能是由當年的民族大融合時期融入了少數民族的生理特徵。就算如今我們有這樣的大鬍子特徵,也很有可能祖先就是被漢化的一員。
但是在唐朝時期,這些人也已經漸漸漢化成為了漢族。用這一點來證明李唐是胡人,也是有一點生硬了。而且漢族本就是不是以血脈論,漢族是一個「文化共同體」。只要認同的是漢族文化,漸漸漢化,久而久之就是漢族人。
但是李唐王室依舊十分在乎這種傳言,在乎自己到底是不是正統。在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於終南山上翠微宮駕崩,享年52歲。臨死之前特地囑咐太子李冶「喪葬當從漢制。」以示正統。
那大家認為,李唐王室到底是漢人,還是胡人呢?
《資治通鑑》一書原價128如今打折價為58.8元,書中描繪了戰略至五代期間的歷史發展脈絡,探討了秦、漢、晉、隋、唐等統一的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幾十個政權的盛衰之由,生動地刻畫了帝王將相們的為政治國、待人處世之道,以及他們在歷史漩渦中的生死悲歡。時至今日,《資治通鑑》仍是一本了解和學習中國歷史的必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