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吃多喝,加強營養,好好休息,提高免疫力,才能打敗疾病......面對疾病,要有信心,不能逃避,只要保持積極心態,配合治療,一定能像我們一樣康復治癒出院!」2月19日,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已治癒的6名醫務人員來到位於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的方艙醫院,為這裡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這6名醫務人員都來自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此前也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治癒後,他們自發組織志願服務隊,希望為還在接受治療的輕症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據江夏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介紹,一些患者初來不太適應,甚至感到緊張或焦慮,而這種情緒相互感染,能量累加,就會出現焦慮、暴躁的情緒反應,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間,心理疏導不可或缺。
6名隊員剛剛進入病區,就立即被患者「打圍」:「這個病多久能治好?死亡率高不高?康復了有沒有後遺症?你們當時有多嚴重?用什麼藥治好的……」面對患者的焦慮和疑問,身為主任醫師楊光洲和副主任護師的伊靜,結合自己的患病的經歷,一一進行了答疑解惑和科學普及,呼籲大家科學理性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鼓勵大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家住武漢江夏的李先生今年39歲,2月初,因新冠肺炎入住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每天看著上漲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他很焦慮和壓抑。2月14日晚,他被轉至江夏區方艙醫院,看著艙內的那麼多病人,他感覺更絕望了,總是長籲短嘆。午飯時間,大家都在吃飯,蔡先生則一個人默默地看手機。志願者吳芬一眼看出他心情不好,便上前進行疏導。
吳芬說,自己最嚴重時,也是跟他一樣吃不下飯,一個星期瘦了10斤,也正是因為營養攝入不夠,所以恢復得較慢,差點被病毒「KO」,只有多吃、多喝,才能提高體抗力,才能喚醒身體內的「奧特曼」去打贏「病毒怪獸」。聽著幽默風趣的勸導,蔡先生心情逐漸明朗起來,主動與吳芬交談起來,最後還開心地來了一張「比心」合影。
家住武漢礄口區的張婆婆今年66歲,聽聞有康復治癒患者過來進行心理疏導,緊緊地抓住其中一名志願者的手,情緒十分激動,連跪三次請求幫助。宗建、邵自罡、高曉萍3名志願者連忙將張婆婆扶坐在床,一邊幫助張婆婆擦眼淚,一邊撫慰她焦急的情緒,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原來,張婆婆的兒子也患上了新冠肺炎,正在另一家醫院進行治療,為了能讓兒子安心治療,張婆婆一直向其隱瞞了自己患病的事實。近日,張婆婆得知兒子病情日益加重,有輕生的念頭,自己又被隔離在方艙不能出去,焦急如焚,整日以淚洗面。
在志願者的勸導和幫助下,張婆婆心情漸漸平復,並懇求志願者一定打個電話給兒子,勸他配合醫生治療,一定要努力活下去。志願者們當即記下張婆婆兒子的電話號碼,並向張婆婆鄭重承諾,一定會幫助張婆婆對其兒子進行心理疏導。為了表示感謝,張婆婆顫抖著雙手從口袋裡掏出100元錢,立即被志願者們拒絕了。
從方艙出來後,志願者們第一時間撥通了張婆婆兒子的電話,以「張婆婆好友」的身份,先後3次與其通話,向他分享自己在病情最危重時如何調整心態和挺過難關的。電話那頭,張婆婆兒子也由最開始的沉默不語,逐漸變得開始有了期待和希望。半個小時後,張婆婆發來一條感謝簡訊:「非常感謝您們對我兒子的關心和幫助,他心情好多了!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戰勝疾病的信心在疾病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新冠肺炎暫時並沒有很好的特效藥,保持良好的心態、建立堅定的信心十分重要,對於增強抵抗能力、戰勝新冠肺炎很有幫助,因此我們覺得做這個心理輔導很有必要。」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黨委書記宗建說:「我自己在住院過程中,心理上都會有恐慌的情況,最嚴重時甚至想到寫遺書,多虧同事和朋友經常打電話給予我鼓勵和信心,才能讓我『死裡逃生』,所以也希望把我們的經歷分享給這些患者,幫助他們早日戰勝疾病康復出院。」
(湖北之聲記者向秀 通訊員 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