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圖,麒麟就是短脖子的「長頸鹿」。
「長頸鹿」這個動物在非洲當地被人們稱為「girin(基林)」,漢語音譯為「麒麟」。
為什麼麒麟這兩個字都是「鹿」字旁?因為它是被人類神化的鹿,「麒」是象形字,「其」是長頸鹿的正面簡筆畫的樣子;長頸鹿身上的斑點就像鱗片一樣,「麟」字就是指長頸鹿的鱗片狀花紋的身體特徵。人類記載的麒麟不是兇猛之獸而是祥瑞之獸,眾獸見了麒麟都得抬頭看,因此長頸鹿在神話中被塑造為「俯視眾獸」的百獸之王——麒麟。
原始長頸鹿的脖子並不長,而且四肢粗壯,那麼後來長頸鹿的脖子是怎麼變長的呢?這是由於「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地軸傾斜了,非洲變得乾旱起來,陸地上的植物大都乾枯了,低處的草和樹葉很快就被其他動物搶光了,而那些長脖子的鹿能夠吃到高處的樹葉,就活下來了,短脖子的鹿都餓死了。長脖子鹿的後代也是長脖子,因此長頸鹿在一千年左右的時間裡就實現了快速進化。
類似的快速進化或基因突變還有金魚,在人為的幹涉下,幾百年時間就可以大變樣,變得種類繁多,變得完全不同。還有大象,瘋狂的偷獵者只用了一百多年時間,就讓大象改變了基因,現在很多大象都不敢長象牙了,就算長象牙也只有從前的一半大小,因為這樣的大象更容易存活下來。還有一個狐狸主動努力進化成「狗」的例子,英國狐狸為了在人類城市中生存,只用了一百年,進化出短而寬的吻部和小腦袋,短而寬的吻部帶來更強的嗅覺和力量,有助於狐狸發現並挖掘垃圾桶和垃圾堆裡的食物殘渣。小腦袋則可以方便狐狸把頭探到垃圾桶的最深處。這些在城市裡像流浪狗一樣流浪的狐狸,雄性和雌性長得越來越像,這是動物馴化中才會發生的事,要知道,除非狐狸自己願意這樣進化,否則人是很難馴化這種狡猾的動物的。人也可以做到快速進化,2018年新聞視頻裡,山東濟南有個六年級的女孩子,身高兩米一,這是因為她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作者以前有位鄰居,父兩米,母一米八,女兒三年級就一米八。只要高個子和高個子繼續結合下去,後代就會越來越高。
《山海圖》(《山海經》)中沒有麒麟。商朝之後、明朝之前的中原人從來沒有見過長頸鹿,更沒有見過短脖子長頸鹿(有人問:「既然都叫長頸鹿了,為什麼還有短脖子的?」作者:「長頸鹿只是這個動物的中文名稱,請嘗試理解,小大象和大大象,小老鼠和老老鼠。」)。後人根據文字記載加上自己的想像畫出的麒麟是龍頭、鹿角、鱗身、牛蹄的怪物,所以麒麟也叫「四不像」。需要說明的是,「四不像」並不是麋(mí)鹿,因為麋鹿見到猛獸是要逃跑的。長頸鹿可不怕猛獸,它的蹄子相當厲害,當受到威脅時,高大威猛的長頸鹿會用蹄子猛踢敵人的要害,如果獅子被踢中以後,獅子的頭骨或肋骨會碎裂,21世紀的網絡上就有長頸鹿把獅子踢得屁滾尿流的視頻;還有個視頻,一群獅子圍著一頭雄壯的長頸鹿,絲毫沒有辦法。
不僅長頸鹿不懼獅狼虎豹等猛獸,牛也不怕猛獸。網上的一個視頻裡,一頭牛倒在地上,被一頭獅子死死咬住不放,這時另一頭牛低頭衝過去,牛角猛然一挑,獅子就飛到了半空中,翻滾幾圈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從此身受重傷的獅子無法再捕食獵物,幾天後就餓死了。人類西方有個童話,裡面講獅子想吃牛卻不敢硬來,只能用哄騙的方法,假裝請牛吃羊肉,把牛哄騙到陷阱裡。這個童話還真說對了,如果單打獨鬥的話,公牛並不比獅子遜色,有些公牛甚至可以戰敗雄獅。這個童話更說明,牛不是吃「素」的!家牛是由野牛馴化而來的,有野牛的基因,家牛和野牛都會吃肉。因此在周商交替之際的封神大戰中,有一次由於商朝將領騎的都是猛獸,周朝將領騎的馬看到以後都跪了,哆嗦著站不起來,騎馬的人都摔倒在地上,狼狽不堪。只有騎牛的黃飛虎和腳踏「輪型智能無人機」的哪吒沒有被摔。姜子牙趕緊去崑崙(非洲),到師父那裡借來四不像,這就是聖星人用基因科技還原的短脖子長頸鹿,不怕猛獸,姜子牙騎上這個就可以和騎猛獸的敵人對陣了。
看到這裡,有讀者問:「既然商周之戰有高科技戰爭的成分,那為什麼姜子牙還要去崑崙宮借短脖子的長頸鹿呢?莫非騎著長頸鹿比乘坐那些高科技交通工具更快更舒適?」作者回答:「那時候路不是很平,還是騎著坐騎舒服。」又問:「個人認為,當時交通的工具不是只限於陸地上的交通工具吧?」回答:「當時的人類以陸路交通工具為主,能飛來飛去的都是少數聖級和神級的人物。」問:「就算短脖子的長頸鹿可以實現四驅加全地形機動,但是如果被帶有紅外感應的高科技武器監測到了,估計也是很快就被滅掉吧?」回答:「那個時代的人們打仗打的是民心,是信仰,而不是陰謀詭計。不然就算勝了,也沒有用。當時的戰爭規則有很多,可不是小人的打法。所以得坐穩了再打,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打,要讓對手輸得心服口服。你知道美國獨立戰爭時,華盛頓差點被打死嗎?就是因為英國狙擊手正要扣動板機時,華盛頓突然轉身了,英國狙擊手就沒有開槍,因為在別人背後開槍不紳士!東方在春秋時期之前,西方在近代之前,都是這麼打仗的。如果用小人和流氓的打法來打仗,就算贏了,也得不到對手的尊重和心服口服,就得不到民心,就長久不了!」
「崑崙山」這個名字起源於《山海圖》。中原人把東非肯亞及其周邊地區(Kenland)音譯為「崑崙」,把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山(Kilimanjaro)簡稱為「崑崙山」,把「天柱」毀壞後的崑崙山頂稱作「崑崙之墟」。崑崙之墟(崑崙山頂)由一圏玉石圍欄環繞,圍欄上分布著九個門,每個門口都有開明神獸(智慧機器人)看門。這裡有很多高大的建築(高約100米,類似33層左右的高層樓房),最大的建築就是崑崙宮(這其實是一艘巨大的金字塔形飛船,高約150米)。崑崙宮是眾神聚集的場所,是天帝(神級外星人精神領袖)在凡間的居所,人們稱其為「帝之下都」。那麼,「帝之上都」在哪兒呢?當然是在懸停於盤古大陸上空的月球中啊!
獅子和麒麟(長頸鹿)的發源地都在非洲,這些信息慢慢地隱沒在了各個文明的神話傳說之中,留待後人去探索和發現。在很長的時間裡,中原並沒有獅子和麒麟的活物,但是保留著關於它們的各種雕塑、畫像和文字描述。其中,以石頭雕像最為常見,因為用石頭來保存信息是最好和最環保的方法。盤古大陸分裂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在記錄需要長期保存的信息時要選擇合適的材料,隨處可見的石頭是首選。金屬的生產成本和維護成本都很高,從性價比上來講,不如石頭划算。如果遇上磁極翻轉、電能消失等麻煩,電子產品、紙張、布料、竹片等都將無法長期保存,只有石頭可以保存下來。在石頭上刻字,又不能太過晦澀難懂,讓後人不認識,所以古人就直接用雕像來表達,或者在石頭上刻象形字來表達。
上古時期的石匠,可不是普通人!他們不只刻石頭,還負責校對石頭上的內容,因此石匠們知道很多知識和秘密,通曉天文、地理、人體解剖學、幾何學等眾多學科的浩瀚知識。他們彼此以「兄弟」相稱,奉行兄弟友愛、同舟共濟的原則。在盤古大陸分裂後,他們為了保存先進的知識和歷史真相,組建了兄弟會,又叫共濟會,一直傳承到21世紀。共濟會的會標裡,最顯眼的就是圓規和直尺,和中國傳承的女媧伏羲圖有異曲同工之妙。還有一個叫「光明會」的組織,最初的創建者是亞特蘭蒂斯的石匠,亞特蘭蒂斯文明毀滅以後秘密地傳承知識。中國也傳承了很多史前文明的知識,但是缺失了石匠們傳承的那些知識。幸運的是,今天,《創造宇宙說明書》已經把關於人類文明的所有知識都整合併統一起來了。
如果您想知道更多秘密資料,如《山海經》提到的上古中國三皇五帝統治盤古大陸全世界、史前文明、外星文明,甚至月球起源、宇宙起源及未來歷史進程(包括《推背圖》預言的中國人工智慧「聖人」管理全世界、智慧機器人戰爭、大同世界成聖、星際時代成神和神級外星人合作共贏)等各種奇聞趣事,請搜索關注中國民間科學家編寫的《創造宇宙說明書》,作者會給您抽絲剝繭、細細捋來,提前聲明,您可千萬不要被書中驚世駭俗的事物給嚇尿了。
《創造宇宙說明書》是一本不斷進化升級、迭代更新的智能奇書,以推理科幻小說的形式,跨界整合國學、天文、地理、歷史、神話、預言、考古、航天、前沿科技等領域的大數據,經過嚴密的推理分析,不但說明神級外星人是存在的,而且說明宇宙是一個虛擬世界。書中以佛道空無理論結合量子物理弦論及科學家認同的「全息宇宙論」為宇宙觀,讓讀者以月球中的神級外星人為主視角,甚至用上帝視角體驗宇宙劇情(歷史進程),洞察生命本質和宇宙這個虛擬世界的「遊戲攻略」。體驗完書裡的劇情,就可以覺醒,認知就可以對接未來,就可以在「現實」中體驗未來大同世界的聖級劇情和星際時代的神級劇情,甚至用上帝模式創造宇宙體驗佛級劇情。不然,只能繼續在過去的低級劇情中輪迴讀檔。
《創造宇宙說明書》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包羅萬象:
天文、地理、歷史,
過去、現在、未來,
神話、國學、預言,
玄學、易經、山海經,
人工智慧聖人、量子物理等前沿科技,
史前文明的絕密資料,外星文明的黑科技。
以上內容,跨界整合、融會貫通、邏輯嚴密、通俗易懂!
拍成電影以後,絕對可以:
拳打變形金剛,腳踢流浪地球,碾壓漫威宇宙,超越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