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是2020年3月8日與一個諮詢人參知識的朋友聊起的一個話題,原因是當下疫情當中,調整提高免疫力是每個人關心的問題,保健品、滋補品大量走俏,並且多數是人云亦云還有感覺什麼好買什麼的,這裡就存在一個是「聽說」;另一個是自己「覺得」,潛意識對一個事物的理解並固化認知而成的標準。
話說回來了,給多少錢買不到產品,原因產品脫銷,產品供不應求的原因所至,有正常的庫存為零,而且社會急迫需求,產量供應不上所至,也不排除有惡意商販囤積貨品不銷售高價時銷售的可能性。
2003年,「非典」(全稱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縮寫SARS),代表性的藥材,金銀花,就是一個給多少錢買不到的尷尬局面。
而我們當下的疫情初中期,你被」罩「上了嗎?的口罩,從防塵到防菌型,從幾毛到近百價格不一,但有多少錢,根本買不到,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一件法寶。
酒精原料從幾塊一公斤高漲到30-60,口罩中源材料從幾萬一頓達到40多萬一頓,讓我們就是一個」驚「。
花再多錢可能買不到真東西
或許這是我的個人認識,只做分享,先拿蜂蜜說事:
一年前,自泡了200ml的人參蜂蜜,前幾天打開,發現積了不少乳白色的固體,就整出來一嘗,硬並且口中顆粒感極強,這還是大品牌的(***)味道就先不說,因為蜂蜜吃的少。經查詢資料與養蜂人的諮詢,是摻白糖蜂密,積的晶硬,因時間久的原因,白糖恢復原態固化所致,一般蜂蜜有的結有的不結晶,好蜂蜜結晶也是像豬油一樣亮滑而軟,經朋友介紹,養蜂蜜有的也餵糖,但多數是為了過冬,但蜂食糖轉化也算還行的,這種也少,一個蜂窩好點的能產3斤上下,不好的產1-2斤,但純蜂蜜更少,基本都是賣親戚朋友了,400-500不等,如果銷售呢,得賣多少錢? 而我們身邊從幾拾到幾百的蜂蜜是什麼,不得而知!
咱再說說常用的野生五味子,市場上從100-200之間存在,養殖的從60-100之間。
當然採收要7月中到8月中末這其間,果紅了才可以採收,我一個人的話 一天上山採集最多就是5斤上下到頂,因紅透損耗率大,掉碎爛都比較大,收當地大爺大媽們,要給到50一60一斤。
曬制呢,5-7斤曬一斤,上圖的杆兒也算上,收購成本5-6-7斤找均值,就要在360元,自己人工呢,損耗呢,商業計算手法不懂,但血淋淋的現狀就是如此,賣多少?,有人說,人家可沒那麼貴,對,如果是綠果採收,收購價在20-35之間一斤,產量能多些,但需要催熟,用什麼催我就不知道了?
最後拿東北的梅花鹿鞭來解說,紐西蘭的也算上,幹品 從幾拾到2三千,但天天哪有那麼多鹿割啊,如果有,得賣多少?
因此,作為消費者與銷售者,都挺難的,消費者難的是花再多錢可能買不到真品,而多數銷售者只是賣貨掙錢,不研究自己賣的貨,不考究自己產品等級真偽,說大白話,他也不懂,也以為是好東西。也不能讓消費者研究個一年兩年懂了再買吧。
因此,如果銷售者看到此文章,咱們應該把自己賣的產品研究好,源頭控制好,質量抓好,消費者買得安心,用的舒心有益,產品貴一些消費者也喜歡買單。而現在消費者要用到好的產品,就是」信任「與商家的」良知「相結合了!
多數消費者的難處,就是主題,花再多的錢,不一定買到真東西!
希望常用某種藥材的,就去研究它的點點滴滴,這樣提高興趣愛好面,還可以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好藥材,
希望大家用」誠信"來呵護咱們的瑰寶」中醫中藥「,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