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前景廣闊不容置疑。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預測,今年全球行動支付的規模將增加到2350億美元,同比增長44%,未來三年半之內,也將迎來可觀的增速。
不過,在美好預期的同時,對於近場通信支付產品,國內外廠商卻表現出不同的態度。
國外:對NFC期望全落空
6月9日,有國外媒體報導,谷歌基於近場通信的支付產品谷歌錢包一直未能打開局面,不久前,谷歌還關停了另外一個支付產品Checkout。「各行業對NFC期望全落空。」有分析人士指出,谷歌、合作夥伴以及零售業對於NFC應用前景過分樂觀,是谷歌錢包以及NFC支付錯失行動支付高速增長良機的主要原因。
在2011年的移動世界大會上,谷歌董事長施密特曾經將NFC視為一個「超大規模的機會」,他預言這種技術會把智慧型手機變成信用卡,從而給電子商務和行動支付帶來一場「革命」。時間快速推進到今天,行動支付確實開始騰飛,在未來18個月之內,行動支付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美元,然而這一騰飛,卻和NFC以及谷歌錢包沒有什麼關係。
Gartner研究總監Sandy-Shen表示:在行動支付增長的故事中,NFC支付沒有獲得成比例的份額,預計今年只佔到全部支付額的2%,2017年佔到5%。同時,基於NFC的行動支付產品卻始終無法獲得消費者認可。
Gartner研究發現,消費者用智慧型手機購買的商品不如錢包多,因為手機的支付體驗還有落差。Gartner還發現,消費者用行動裝置消費的金額,少於在線電子商務的消費額。市場的不認可,使得NFC淪為「Not For Customers」.
國內:中移動力挺NFC
在國外表現糟糕的NFC,卻受到國內廠商的力挺。
6月9日,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宣布,雙方共同打造的行動支付平臺上線,並將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行。其推出的行動支付聯合產品名為「手機錢包」,是首批基於NFC—SIM卡的手機業務。手機錢包將客戶的各種實體卡電子化,客戶通過手機錢包客戶端下載電子卡應用到NFC-SIM卡後,拿著NFC手機便可實現商戶消費、刷公交、刷門禁等。
這是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合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去年6月,雙方在上海籤署了《關於行動支付業務合作框架協議》,就採取NFC—SWP技術標準達成一致意見。經過一年的產品準備,雙方已實現TSM平臺的對接上線和手機錢包客戶端的推出。截至目前,雙方已通過TSM平臺聯合推出9家銀行的13個電子卡應用。
針對手機錢包的發展,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表示,中國移動今年將把手機錢包作為重點業務,加快在全網範圍內的規模推廣,全年計劃銷售NFC終端超過千萬臺。
「只要幾大運營商與銀聯達成共識,這些巨頭有錢有地盤有資源,市場推動起來會很快。就看具體產品體驗做得如何。」有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已發布了『NFC終端卡開發指南』,幫助產業鏈快速完成NFC終端開發。」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總經理助理唐劍峰說。
據唐劍鋒介紹,目前,在NFC控制晶片上,恩智浦、博通已推出了與TD基帶晶片配套的NFC商用產品;在基帶晶片上,主流TD基帶晶片公司高通、展訊、MTK對NFC支持的產品已開展規模商用,Marvell、聯芯將在本月內推出支持NFC的商用產品;在終端方面,三星、HTC、中興、華為、索尼、LG、酷派、聯想、天宇、海信、海爾等十多個主流手機品牌已經推出或即將推出NFC產品。
「對於終端廠商而言,手機錢包將進一步增加終端的創新特色應用,成為繼多媒體、移動網際網路之後,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奚國華表示,對於銀行而言,手機錢包將提供全新的發卡渠道,進一步降低發卡成本,提高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