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簡單法寶,讓爸爸媽媽育兒生活又輕鬆又高效

2021-01-09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成長育兒

家有倆寶,只很短時間用過保姆,沒有請老人幫忙,我們經常被問:忙不忙啊?累不累啊?怎麼做到的?我們自己確實摸索了不少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提高處理育兒生活日常瑣事的效率。如何提升?我們有三個法寶。

1、法寶之一:選擇一本靠譜的育兒百科做日常育兒顧問

有天深夜11點,我們的育兒群中好幾位媽媽討論起「寶寶拉肚子怎麼辦」。媽媽們分析症狀、對比幾種常見藥品的效果、順便表達自己的小抓狂,只一會兒功夫,屏幕就刷刷刷地換了好多屏。

後來有一位媽媽提醒大家:噓,我們別討論這個話題了,等下群主要發飆啦!此言一出,果真大家就停止了。哈哈,「壞」群主的樣子好生動。

我們確實會經常提醒群友,在群裡更多討論育兒理念、孩子教養的問題,少討論飲食、健康的問題。倒不是覺得孩子的飲食、健康不重要。它們當然重要,但在網上社群,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是一種浪費時間、效果有限的低效方式。

寶寶在發燒、拉肚子,等媽媽在網上討論半小時、一小時,從大家的七嘴八舌中篩選出自己可選的方案,說不定寶寶的病情更嚴重了。至於如何寶寶吃什麼輔食、寶寶不喝某牌子奶粉等問題,各家寶寶情況不同,大家的說法,也未必符合您家的實際。

所以,我們的主張是:所有飲食、健康的問題,都不要浪費時間到網上討論、徵求別人的意見,選擇一本靠譜的育兒百科做日常的育兒顧問,比什麼都來得可靠而且高效。這也是我們讓育兒生活又輕鬆又高效的第一法寶。

來自權威作者、暢銷多年、經過時間檢驗的育兒百科很多,像是《斯波克育兒經》、《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西爾斯育兒百科》、松田道雄《育兒百科》、DK《育兒聖典》等等。幾乎每一本都會對日常育兒的方方面面,提供百科全書式的詳盡指導,作者是兒科醫生的,更是會詳盡講解寶寶各種身體狀況應該如何處理。

我們當時用的是《斯波克育兒經》,平時會經常翻看,遇到什麼問題,都第一時間去查書,識別狀況,找到處理方法。用這個方式,我們學會了處理寶寶發燒的幾個步驟,學會了給房間加溼以防止寶寶出現溼疹,識別出了寶寶臍疝,並且在小兒第一次發生喉炎症狀時十五分鐘內把他帶到了兒童醫院的急診。

2、法寶之二:減少生活細節的選項,提高選擇效率

一個小寶寶,會給家裡增加很多樂趣,同時也帶來很多新工作:給孩子買衣服鞋襪,買奶瓶、尿布等嬰兒用品、選擇或者製作輔食、補鈣和補充微量元素,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任務,爸爸媽媽加上姥姥奶奶保姆阿姨,好幾個人都可能會忙得不可開交,也讓主要負責寶寶生活的媽媽們常常覺得心力交瘁。

我們的辦法是,在保證孩子生活品質的前提下,儘量減少這些生活細節的選項,提高選擇效率,讓日常瑣事佔用更少時間。

比如孩子補鈣或者微量元素,我們會聽從醫生的意見,醫生認為需要補,我們就補,醫生認為不需要,我們不會再去和其他爸爸媽媽討論、詢問他們的意見、學習別人家的經驗。補鈣或者補充微量元素的產品,我們會信任醫生的推薦,醫生推薦什麼,就用什麼,不會再去找更好的、最好的、進口的等等。

好多爸爸媽媽會在這上面花很多時間,我們覺得不是太必要。可選擇的產品很多,而且各家經濟條件不同,一味看別人怎麼做,除了增加自己工作量、增加糾結困惑,對孩子並沒有實際的幫助。

比如買奶瓶、奶嘴、尿褲、奶粉等日常用品,我們會首先圈定可以考慮的品牌和不會選擇的品牌,在可以考慮的品牌中,選擇適合的型號來嘗試,觀察給孩子使用後的效果,好用的,持續購買,不好用的,馬上更換其他可選品牌或者同品牌其他型號。這樣,在這些日常用品的選擇和購買上,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考慮和比較。

比如買衣服鞋子,我們會先考慮好材質,畢竟孩子穿起來舒服是第一位的;之後考慮品牌,品牌一定程度上是消費安全的保證。如果按照這個步驟選擇到的商品是滿意的,我們會持續購買,不會頻繁更換款式、材質和品牌。這樣,爸爸媽媽們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這類的採買瑣事上。

一些爸爸媽媽給寶寶買東西會特別看重款式,老想打扮出時刻引人注目的酷酷小王子、美美小公主。可能是消費觀念不同,我們不是特別看重這些,我們覺得,畢竟孩子長得很快,材質、舒適、安全比款式和時髦程度重要得多。

3、法寶之三:快速做決定,不反覆討論、糾結

我們的第三個效率法寶,是需要決定的事,快速做決定,不反覆討論、不糾結、更不在家人之間追究是誰的、哪個不當育兒行為造成了眼前的問題。

比如寶寶感冒發燒,分析是媽媽在孩子出汗後馬上給脫了衣服讓孩子感冒了,還是爸爸開了空調讓孩子著了涼毫無意義。大家要直面現實,無論什麼原因,寶寶感冒了,發燒了。

要解決的問題只有一個:我們怎麼辦?是上醫院,還是繼續觀察,還是按照上次感冒發燒醫生給的建議處理?判斷不需要馬上去醫院,大人間就明確責任,確定由誰、觀察寶寶的哪些情況,在發展到什麼程度時去醫院。判斷需要馬上去醫院,大人孩子就立刻換好衣服,帶好必要的東西,去按照之前的經驗選擇出來的醫院。

我們最近的一次快速做決定的事例,發生在今年五一的小假期。趁假期,我們帶孩子去離北京城區100多公裡的郊區去玩,住在當地山裡的一家農家樂。白天玩得很開心,晚上沒什麼可玩,一家人早早睡下。睡到10點多,突然聽到小兒喉嚨不大對,有點像喉炎症狀(喉炎發生不太頻繁,但一旦發生並且繼續發展,就需要馬上去醫院)。

大人馬上起來,一邊繼續觀察孩子,一邊討論:最近的醫院,在40公裡外的當地縣城,但我們不太認識路,回城100多公裡,有高速公路,而且我們住的地方離高速入口不到一公裡。當然孩子的情況還不到馬上上醫院的程度,但如果發展到需要上醫院了,無論是去當地縣城還是回城,時間都會很緊張,會有風險。

一刻鐘內,我們做好決定:馬上回城,回城再睡。叫起孩子、收拾好行李、跟主人家打好招呼,馬上出發。夜裡十二點半回到家中,看看小兒沒什麼狀況,大家洗漱、睡覺。

事實上,睡到天亮,小兒的喉嚨也沒有繼續發展,但我們孩子大人都沒有對連夜回城的舉動有任何埋怨,畢竟事關孩子身體,防患於未然,比事急從權或者因一時懶得起床讓小狀況發展成半夜求醫問藥無門的嚴重狀況,要好上太多。

這當然是偶然事例,但對育兒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需要做決定的小事,我們都是用同樣的辦法:快速分析情況、考慮多鍾鍾可能,儘快做出對孩子更好的決定。

4、提高處理瑣事的效率,才有精力提升育兒品質

孩子的吃喝拉撒、身體健康很重要,孩子的人格發展、心理發展、學習能力發展也很重要。

我們觀察發現,一些爸爸媽媽在這上面走入了誤區:孩子小的時候,對於事關吃喝拉撒、身體健康的小事投入過多,生活中充滿了寶寶拉肚子、發燒、穿什麼、用什麼這樣的瑣事,而對孩子心理發展、能力發展關注不夠。

這樣就造成一個突出的的問題:眼前的育兒生活又緊張,又疲累,又低效,那些理智上認為需要花功夫的地方,根本沒有精力顧及,等孩子稍大一些,吃喝健康的事情沒有那麼繁重了,卻發現新的問題從之前投入不夠或者根本沒有精力顧及的地方冒出來:孩子語言發展不好,表達能力差;孩子滿足度低、脾氣差;孩子不會與人相處,經常和小朋友發生矛盾;孩子認真、專注的素質不足,上學遇到困難……這些方面,因為在孩子小時候我們都足夠關注,所以基本上沒有遇到過特別明顯的問題。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爸爸媽媽應該致力於提升處理日常育兒生活中的諸多瑣事的能力和效率,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從應付孩子的吃喝拉撒、身體健康上解脫出來,騰出更多精力,去關注孩子成長更本質的問題——人格發展、心理發展、能力發展等等。

只有這樣,帶孩子才會越來越輕鬆,而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孩子問題多多,大人越帶越累。

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與百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爸爸媽媽要「配合」育兒,到底是什麼?
    許多人在說育兒問題時總會談到配合,那「配合」育兒,到底是什麼?在家庭教育的實際場景中,當父母說起「配合」時,想的往往是如何讓別人配合自己的意願和行動,把配合的雙方,分出了主次,希望對方,或者是孩子,或者是孩子爸爸、孩子媽媽,來服從「我」,而忽略了其中的大家「共同」的意味。比如,當我們問「親子閱讀變成爸媽閱讀,孩子不配合怎麼辦?」
  • 媽媽們的「育兒法寶」!「育之有道」APP推出五大育兒秘籍
    媽媽們的「育兒法寶」!我缺乏「育兒」教育的經驗,又不希望寶寶輸在起跑線,現在很焦慮。自古育才原有道,從來潤物細無聲。面對這些「育兒」難題,不妨來了解一下「育之有道」APP吧~它是媽媽們的「育兒法寶」!所有版塊公益免費!
  • 「小豬佩奇」才是高級育兒書,豬媽媽的三個育兒妙招,你看懂了嗎
    「小豬佩奇」才是高級育兒書,豬媽媽的三個育兒妙招我們總是吐槽熊孩子難帶,尤其是當孩子看過動畫片以後,反覆去模仿動畫中的「沙雕」行為,讓爸媽們忍不住「捂臉哭」。妙招1:豬爸媽相親相愛,家務齊分擔在《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蠟筆小新》等很多經典的動畫片中,爸爸都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媽媽則擔任全職主婦的角色。
  • 帶娃神器種草,輕鬆育兒媽媽好省心!
    現在正處於夏末轉初秋,天氣變化異常,忽冷忽熱的,很多媽媽抱怨,在這衣服穿多了會熱,穿少了會涼的敏感期裡,可真的讓媽媽們操碎了心。一生病寶寶不舒服,就更加需要媽媽的安慰,就讓媽媽一直抱著,其他人都不要,媽媽抱娃抱得肩頸手臂疼痛也很無奈,看著虛弱的寶寶也心疼不已,咬咬牙堅持著……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款防踢被和背巾育兒神器,有了它們,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寶寶夜裡著涼睡不安穩
  • 這3種爸爸是育兒「拖油瓶」,就算媽媽優秀,孩子長大多半沒出息
    因為爸爸的性格以及思維邏輯和媽媽的性格以及思維邏輯是不一樣的,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只有單一一個人負責教育孩子,效果肯定不如兩個人一起教育孩子。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男性別說幫忙教育孩子了,還有可能是育兒「拖油瓶」,拖了孩子教育的後腿。
  • moimoln |MBC 《職場媽媽,育兒爸爸》樂希與奎利可愛的打扮
    媽媽們好,初冬正式開始,從今天開始全國大部分地區大幅度降溫。媽媽們要多多穿衣外出!今天要給大家介紹MBC《職場媽媽,育兒爸爸》劇中兩位可愛小公主的美美裝扮。樂希與奎利不僅上鏡 ,平時私下裡也很喜歡moimoln哦!現在就來看一下吧!
  • 育兒、營養和旅遊,福州三位達人媽媽的「極限挑戰」,隔著屏幕都要被治癒了
    有研究顯示:當生活方式進行優化時,多達80%的慢性疾病和過早死亡確實消失了。也許更令人矚目和信服的是,在長壽比例最高的地區,良好的生活方式日復一日地重複,就如同文化教養標準一般盛行。母親節前,我們走訪了三位各有特點的媽媽——育兒、美食、旅遊,不僅是她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也是她們看世界的方式。而通過分享,他們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正跨越空間的局限,影響著無數的家庭。
  • Nuna好物大集結,幫你打造理想育兒生活
    本文轉自【和訊】;帶孩子是個技術活兒,也是個體力活兒。新手父母在帶娃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麻煩,因此也常常陷入「崩潰」狀態。大家都想要快樂帶娃,可以卻總不盡如人願,怎麼辦?別急!荷蘭嬰童精品品牌Nuna深知各位爸爸媽媽的痛苦,一大波好用的育兒「黑科技」為你而來,幫你解決育兒路上的小煩惱,讓父母們帶著孩子,一樣也可以享受詩和遠方,擁有理想的育兒生活。
  • 好爸爸,是媽媽調教出來的,只需這三招!
    孩子的教育,爸爸不能缺席。那麼,怎麼樣讓爸爸加入到照顧孩子的行列中來呢?媽媽做好這三步,將豬一樣的隊友調教成神一樣的奶爸!小孩子柔弱嬌嫩,媽媽照顧孩子,再爆的脾氣也被磨平了,於是耐心細緻。其實,在做「爸爸」這條路上,你的老公也還是個孩子,為什麼不能耐心教教他呢?很多媽媽會犯的錯誤是,覺得與其讓老公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快。
  • 是「爸爸」「媽媽」「奶奶」,並非偶然
    大家還記得以前有個很火的電視劇《雙面膠》嗎?裡面的女主角抱著孩子讓孩子叫「媽媽」時,孩子回應總是「奶奶」,最後甚至冒出一句「媽媽,壞!」來。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看似順理成章的過程,實則並非偶然。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每一個神眼,每一次發音都牽絆著父母的心。第一聲「爸爸、媽媽」還是「奶奶」,裡面暗含了多少心酸與幸福,或者是失落?
  • 爸爸們的育兒方式真是不敢恭維!想讓娃更聰明,媽媽要學會這樣做
    前言: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孩子前進路上的明燈,又是孩子最堅實的港灣。可正如我們所見,爸爸們的育兒方式真是不敢恭維,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補刀式育兒真是讓人不吐槽不快。若是想讓爸爸們給予孩子更多正面影響,幫寶寶變得更聰明、更優秀,媽媽們就要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儘快把「豬隊友」變成「育兒幫手」,讓爸爸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去。
  • 育兒專家付小平: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而那些「懶媽媽」養出的孩子,又優秀又懂事。育兒專家付小平老師更是直言:「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這到底都是為什麼呢?由此可見「甩手掌柜」般的懶媽媽們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內在的原因非常的簡單。而以下三類「懶媽媽」就把這些理念貫徹到了,養出的孩子又聰明又優秀。
  • 女兒寫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爸爸氣到語無倫次,折射中國家庭的心酸
    女兒寫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爸爸氣到語無倫次,折射中國家庭的心酸女兒學校留了一篇寫父母的作文,但是女兒全篇都在歌頌媽媽,未提一句爸爸的付出。爸爸看到後非常生氣質問孩子:爸爸沒有愛嗎?女兒答:爸爸沒有愛。聽到這爸爸更生氣了,又接著問:沒有愛你怎麼長這麼大的?你衣服哪來的?出去旅遊怎麼去的?吃的喝的都是哪來的?
  • 超人媽媽霍思燕同款育兒好物分享 法國高品質Dodie紙尿褲
    超人媽媽霍思燕同款育兒好物分享 法國高品質Dodie紙尿褲2018-06-07 15:22:0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霍思燕在《媽媽是超人3》等節目中所展現的育兒理念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事實上在生活中她也特別享受做媽媽的感覺,並不會為其所累,這樣美好的生活狀態不僅與霍思燕的高情商有關
  • 孩子爸爸的使用方法(寫給所有媽媽)
    媽媽坐月子,要讓爸爸忙起來我身邊的常見情況是,孩子從出生到這個前6個月,甚至到前一年,爸爸們的育兒參與度都非常低。他們直到孩子開始喊「爸爸」,才會有明確的意識:這個小傢伙其實是我的孩子。而在此之前,都是媽媽或者老人一起在圍著孩子團團轉。所以,這個時候,媽媽們其實就應該調動起爸爸的積極性來。
  • 「最漂亮爸爸」火了,扮成「媽媽」哄女兒開心,網友:別人的爸爸
    文 | 閩南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相信對於所有人來說,帶孩子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特別是對於一些爸爸來說,孩子簡直可以說是個「災難」,讓人避之不及但是有些時候避是避不開的,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是要照顧好的,這時有些爸爸就會用出各種招數,只為哄好孩子。「最漂亮爸爸」火了,扮成「媽媽」哄女兒開心小劉(化名)是一位新手爸爸,平時女兒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妻子一手操辦,他只需要安心上班就行了。這天妻子因為要辦理一些事情出門了,留下父女倆在家。
  • 《十萬個媽咪說》引爆新手媽媽親子育兒新概念
    《十萬個媽咪說》節目自一開始鎖定的主要用戶群即90後新手媽咪。因為90後媽媽的孩子基本在5歲以下,作為新手媽媽,她們會比其他年齡層的媽媽更加關注育兒訊息,而且因為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高,有通過網際網路平臺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我育兒知識的意識。  然而,以90後媽媽為主要用戶群體,這條路真的好走嗎?
  • 康乃馨母乳會掌心裡的寶貝項目助力三聯社區家長輕鬆科學育兒
    為了宣傳普及科學育兒的重要性,提高家長的育兒意識,增進夫妻間的交流溝通,提高家庭凝聚力,助力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發揮提升人們育兒能力與生育意願的作用,由龍華街道黨工委主辦,三聯社區黨委協辦,深圳市康乃馨母乳餵養促進中心承辦的「掌心裡的寶貝輕鬆科學育兒項目」。
  • 女兒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的愛,爸爸氣到變形:嫉妒使爸爸面目全非
    但是女兒還是堅持覺得爸爸不愛自己,因為東西是媽媽給她買的,錢也是媽媽給她花的,最後爸爸硬是要求女兒,必須在作文中寫出爸爸的愛才算過關。這就像我們中國的家庭大多是媽媽在家相夫教子,爸爸賺錢養家,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很少,讓孩子覺得爸爸對這個家庭沒有愛。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喪偶式育兒」呢?中國家庭中的爸爸,大多以工作和掙錢為主,因為要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所以他們由於工作太忙,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
  • 育兒故事:孩子恐懼肺炎,看爸爸是如何對孩子解釋的?
    想要讓溝通更有說服力,父母們還可以從網上引用數據,例如患病率與死亡率,然後通過簡單的措辭告訴孩子,例如「大概100個患肺炎的人只有三個可能會死亡」,孩子便會清晰多了。開誠布公地談論「死亡」。兒童教育學家羅夫斯曾經說過,「如果孩子能在開誠布公地談論死亡的環境下長大,那麼他對死亡會有較好的理解,不至於太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