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真正純粹的藝術往往存在於古代,而當代藝術往往摻雜了很多藝術之外的目的,這是事實。因為在古代,書畫絕大部分時候是一種興趣使然的自娛自樂,藝術缺乏市場性的平臺,書畫自然也就沒有辦法變為古人的一種職業。
縱觀藝術史,要麼是那種衣食無憂的文人名仕能留下佳作傳世、要麼就是那種能受百樣苦的藝術苦行僧能留名藝術史。而在當代,即便是興趣使然入行的藝術家,也不得不為了應付現實生活的成本而趨名逐利,其藝術行為也就逐漸會變得不純粹。
當然,通過藝術這種途徑去獲得名譽和利益的回報,並非一件可恥的事情,用現實主義的話來說,追名逐利其實也是一種上進,藝術圈各種身份和規則的設定也是一種促使藝術家進步的機制。
可怕的是,總會有一些藝術家迷失在藝術的名利場,他們的目的不再是藝術,而是把名利回報作為理想,藝術,只不過是為了實現自己在名利場功成名就的一種手段而已。
所以,我們就會看到各種藝術大獎賽事的招募,也會看到某些藝術家成天忙著參加各種獎項評選,還會看到藝術家擺出一滿屋子的獲獎證書來證明自己的「藝術成就」。
國內的藝術獎項早已無法滿足需求,於是又有許多國際獎項湧入了藝術家們的眼帘,各種真真假假的國際藝術獎參加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東方藝術家了,許多毫無含金量的「野雞藝術獎」自然也被很多滿腦子名利的藝術家捧回了家。
不過,今天咱們要介紹的這位國際藝術大獎的得主蔡傑,他拿到的可是正宗的國際藝術賽事——FAC國際當代藝術展所頒發的大獎。
作為一個年輕的畫家,能拿到含金量十足的國際藝術大獎,當然是件值得宣揚的大喜事,不過,蔡傑很少把這個獎拿來貼「門臉」,更讓人稱奇的是,他只不過畫了幾個蘿蔔,就拿下了這個萬人競逐的國際藝術大獎!
在這幅名為《浮紅》的油畫裡面,蔡傑畫了四個正在清洗的紅皮蘿蔔,蘿蔔浸在滿是泡泡的水中,白色的根須和綠色的葉子被豐富細膩的泡泡襯託得更加新鮮。這幅《浮紅》拿下大獎後迅速在藝術圈被分享,很多網友不相信這樣一幅只畫了幾個蘿蔔的畫就能拿下國際藝術獎,因為這幅畫看上去「既假得不得了、又真實得不行」——越看越不像畫的。
為什麼假呢?因為蔡傑畫的這種洗蘿蔔場景很假,真實生活中沒有人會用洗潔精之類會產生泡泡的水去浸泡蘿蔔,一般都只需要衝洗刷一刷蘿蔔就很乾淨了,用了泡泡反而不好,所以這幅洗蘿蔔的畫看上去很假。
為什麼又說這幅畫「真實得不行」呢?網友說這幅畫裡面把泡泡畫絕了,畫中的蘿蔔雖然也很真實,但是泡泡畫得太細膩了,大小不一的泡泡漂浮在水面並且吸附在蘿蔔上,這種視覺真實感實在是很難想像可以用筆畫出來,讓人覺得這就像刻意用相機「擺拍」了用泡泡洗蘿蔔的場景,這種現實還原度的確會讓人覺得這畫面「越看越不像是畫的」。
泡泡的真實程度,讓網友想到了另外一個以逼真畫技聞名的畫家——冷軍,蔡傑能畫出讓人「越看越不像是畫」的泡泡來,讓網友感嘆冷軍遇到對手了,這泡泡的細膩程度可絕對不會比冷軍畫頭髮絲容易!
那這樣一幅看上去越來越不像是畫的畫,憑什麼能拿下FAC大獎呢?大獎的評委認為這幅蘿蔔的高超之處在於,畫家設定了一個人們都知道是虛擬的場景,卻能讓人相信其中的細節是真實的。
的確,用泡泡洗蘿蔔是虛擬的,但泡泡和蘿蔔的細節卻太真實了,這種反差就讓普普通通的幾個蘿蔔變得有哲理裡——浮躁的現實世界中到底誰能分得清什麼是虛假和真實呢?
假的東西因為那些無比真實的現實會迷惑人,而真的東西往往又附著在虛假之上,蔡傑用這幅「越看越不像是畫」的作品啟發了如上思考。
就如那些真真假假的藝術大獎,熱衷於各種獎狀和獎盃的藝術家,又何曾思考過,藝術獎項不過是虛擬的名頭,而自己手中的作品才是真實的——如何把手上的細節功夫打磨好,遠比堆滿一屋子藝術獎盃來得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