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認真的人,這是沒有錯的。但在職場人生中我們卻不能 太把它作為教條規範了。別做太認真的人,「認真」你就輸了。
一個認真的失敗者
剛進公司的時候,發現有一個看著年紀較大,估計35歲左右的同事,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幾乎都是最後一個離開。我以為他是一個比較牛的人,會是一個什麼項目組的領導。
後來項目工作調動,和他在了同一個項目組做事,就對他熟悉了些,原來他已經來公司很多年了,也僅僅是一個最普通的職員。
他是一個做事非常認真的人,非常執著於事情的細節。每天下班都是自己自願地加班研究工作中所有不明白的細節。常常公司組織的下班後聚餐也總是姍姍來遲,有時候幾乎都是接近尾聲了才來。我不明白他為什麼總是比那些項目領導都要忙?
後來在工作中,發現和他有些難以溝通。大家討論的項目方案,他總是會想到很多非常非常細節的東西來加以反駁。大家協同工作,他總是要求把自己環節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導致他的環節做得比較慢從而影響項目整體進度。
又一次公司活動,他又遲遲沒來。大家都打趣地說他真是一個認真的人。一個項目組的領導接著評價道,他就是這麼個人了,做一些事情可以,做人就不行了,平時獨來獨往的都已經和社會脫節了!
做認真的事,不做認真的人
認認真真地做事情,把事情做好,難道這樣也有錯嗎?
做事認真沒有錯,但做人就不能太認真,太認真的人就是愛較真的人。這是個集體協作的社會,我們需要為團隊價值考慮,要絕對服從團隊的安排。不能因為自己個人的做事風格習慣耽誤影響團隊集體的利益。
要清楚團隊領導的的階段目標,要相信公司領導的決策,不要自認為把事情做得更細緻就更好。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完美,而且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公司領導當前的目標也許就是要求項目的進度,項目最快的提交就比項目的精美更重要,對公司團體的集體利益更好。
做認真的事,不是要對事情的細節做到最好,做到極致。是要有對事情認真的態度,做當前價值最大,最應該做的事。
不做認真的人,不是對什麼都不上心,做漠不關心的人。是要有對人對事寬容大度的心態,做一個圓潤的人,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真正做好事情的開始。
會做的人不如會說的人
有人說過,能把8分宣傳成12分的產品就是比12分宣傳成8分的產品更受人歡迎。
是呀,這就是社會的現實,會做事情的人就是沒有會說話的人受歡迎。所以不要再去傻傻抱怨為什麼明明是自己更努力,為什麼卻不如那些善於說話交際的人。在如今,要知道會說話,會宣傳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
一個太認真的人也是一個無趣的人,會做的人不如會說的人,不要再始終一個人默默認真地做事情,要學會做一個善於說話的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古人的智慧經驗總結依舊適應當今的社會。
做人不能對別人太嚴厲,不容忍別人的一點過失。這樣的你不會有真正的朋友,在職場中也是會被團隊中的其他人所孤立。
我們可以對於自己的事情嚴於律己,但我們在與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就要注意分寸,否則所有人都只會一天一天的遠離你。
不論是職場還是生活,其實都一樣,別做太認真的人,「認真」你就真的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