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先從nio day說起吧,蔚來在ppt裡展示了固態電池,於是電解液和隔膜直接沒了,恐慌傳導直接把新能源板塊幹沉了,新能源還有救嘛?
目前的液態鋰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四個部分組成,安全性、續航、壽命等痛點能夠被固態電池技術解決,所以固態電池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這是毋庸置疑的,重要改變:①電解液和隔膜被固態電解質替代,②負極由石墨、矽迭代為金屬鋰。
但目前固態電池仍然有許多技術難點沒有突破,這遠非一項成熟的技術,各企業都是在摸索中逐步落地應用,從液態、半固態、準固態到全固態逐漸轉變,距離成熟量產時間線會拉的非常長。
在技術迭代的這幾年,當前的液態鋰電池將迎來最景氣的周期,電解質和隔膜廠商的好日子並不會錯過,至少利潤表不會錯過,最多是故事少講幾年。當然,反正板塊都一起沉了,那麼調倉和上車性價比依然還是以鋰當先,商品周期+行業景氣,更何況固態電池遠景中負極也是鋰了,真·鋰電池。
一張遠景的ppt,有意無意的錯殺了新能源板塊,恰好順了某些資金的意圖,給了上車機會。不知盤中諸君是否覺得新能源崩盤到頭了,盤後看龍虎榜機構買榜刷屏,意圖都寫在臉上了,饑渴難耐....
如果進一步思索一下,為什麼還要「高位」抱新能源?從新能源產業本身的周期角度來講實業層面的景氣才剛剛起步;從各板塊比價來講,如前文《展望2021》所述,新能源的泡沫和軍工的穩健是今年非常難得的「確定性」標的方向。
市場今日衝高普跌回落是非常好理解的,3587這個位置,承載著熔斷股災的回憶,故而首次衝破必然會形成共識性的回落。接下來要反覆搞幾次這個沒數,但「基民」的增量資金入場是肉眼可見的。
今兒新發的基金全都是大幅超額募集,之前也統計過一月資金增量,資金結構機構化是必然的宿命,基民的湧入不單單是因為場子賺錢效應起來了,打破剛兌之後理財利率的擠出效應也十分顯著。
至於板塊切換的問題,也許今兒看到白酒抱團崩了去拉了晶片,就開始考慮「低位補漲」各種板塊抄底的問題。但實際上如果想通了板塊間「確定性」的比價效應,就能體會到,這種普跌的砸盤是調倉上高鐵而不是綠皮車的良機。
恐慌而不貪婪,將留下悔恨的淚水。
我的電動炒股助理掛了...
END
作者:因特瑞斯汀_小明連結:https://xueqiu.com/7003184502/168354458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