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圓代工收入創十年來新高,國內晶圓廠也有新機會?

2021-01-07 手機鳳凰網

儘管COVID-19大流行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但是遠程教育和5G手機滲透率不斷提高以及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強勁的零件需求,以及一些新興行業出現讓半導體市場經濟表現良好。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研究,預計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收入將同比增長23.8%,為十年來最高。

具體是什麼因素刺激了晶圓代工的經濟增長?國產晶圓代工表現如何?

5nm產能擴張,28nm訂單爆滿

在晶片製造領域,消費電子對性能和功耗的追求讓先進位程備受關注,目前最先進的節點5nm工藝製程於2020年初開始量產,10nm以下先進工藝成為今年拉動全球晶圓代工收入增長的原因之一。

根據TrendForce的研究,在低於10nm節點的先進工藝上,目前臺積電和三星的晶圓產能已將近滿載。

最先進的5nm製程,由於臺積電無法為海思半導體繼續供貨,蘋果成為臺積電5nm製程的唯一客戶,使得臺積電2020年第2季度的5nm產能利用率約在85%-90%範圍內。

但隨著5G的到來,智慧型手機和基站的電源管理晶片(PMIC)需求已呈指數級增長,同時近些年UMC和Global Foundries已逐步退出先進工藝的競爭,臺積電依然在積極擴張5nm產能。TrendForce 預計臺積電5nm產能擴張能使該公司在2021年底之前佔領將近60%的先進工藝市場份額。

預計在2021年,臺積電除了蘋果公司用於A15 Bionic SoC的5nm+晶圓外,還將為一小批AMD 5nm Zen4 CPU 進行試生產。而從2021年末到2022年,聯發科、英偉達和高通都將開始5nm或4nm量產,英特爾的首批外包5nm CPU將有望在2020年投入生產,各方面的需求正促使臺積電擴大5nm產能。

與此同時,三星也計劃在2021年擴大其5nm產能,除了滿足高通驍龍885和三星自己的Exynos旗艦SoC需求之外,還將持續為英偉達的GeForce GPU提供支持。不過,5nm產能三星依然將落後臺積電20%。

晶圓代工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AIoT的發展,28nm及以上製程的產品線更加廣泛,包括CMOS圖像傳感器、小尺寸面板驅動IC、射頻元件、電視系統單晶片、WiFi及藍牙晶片等眾多需求增長,28nm訂單持續爆滿。

收入增長背後是8英寸晶圓產能吃緊

不過,在全球晶圓代工收入破紀錄的背後,卻是8英寸晶圓產能吃緊。這一情況已經從2019年第二季度持續到現在,不但未見緩解跡象,反而越來越嚴峻,成為收入增長下半導體行業的隱憂。

在摩爾定律的驅動下,晶片晶圓尺寸從6英寸(150mm)發展到8英寸(200mm)再到12英寸(300mm),晶圓尺寸越大,意味著在同一塊晶圓能生產的晶片越多,能夠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良率。

從晶圓尺寸的發展歷程就能看出,相比於12英寸,8英寸產線更為陳舊落後。在良率相同的情況下,一片12英寸的晶圓生產的IC數量約為200顆,是一片8英寸晶圓的兩倍,前者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不過,8英寸晶圓也有著自己的優勢,首先是擁有特殊的晶圓工藝,其次大部分折舊的固定資產成本較低,最重要的是對於產能要求不高的廠商而言更加經濟。

如果要從產品上將8英寸晶圓和12英寸晶圓區分開來,8英寸晶圓主要用於需要特徵技術或差異化技術的產品,包括功率晶片、圖像傳感器晶片、指紋識別晶片、MCU、無線通信晶片等,涵蓋消費電子、通信、計算、工業、汽車等領域。12英寸晶圓則主要用於製造CPU、邏輯IC和存儲器等高性能晶片,在PC、平板電腦和行動電話等領域使用較多。

因此,在傳統的IC市場上,8英寸和12英寸晶圓優勢互補,長期共存。

近幾年來,一方面由於8英寸晶圓廠設備老化,維修難度大且無新設備來補充,很多廠商陸續關閉8英寸晶圓廠。根據SEMI報告數據,全球8英寸晶圓產線數量在2007年達到最多200條,隨後開始下降,到2016年減少到188條。另一方面由於5G應用拉動8英寸需求爆發,例如一部5G手機的電源晶片就比一部4G手機的電源晶片多,導致目前8英寸晶圓市場受惠於強勁的電源晶片和顯示驅動晶片需求,產能長期供不應求,甚至出現漲價的情況。

大陸晶圓代工廠表現如何?

TrendForce表示,先進節點和8英寸產能是晶圓代工行業競爭力的關鍵。那麼大陸代工廠的實力表現如何?

在先進位程方面,純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是領頭羊,提供0.35μm到14nm各節點的晶圓代工和技術服務,包括邏輯電路、混合信號/CMOS射頻電路、高壓電路、系統級晶片、快閃記憶體內存、EEPROM、影像傳感器,以及矽上液晶微顯示技術。

近日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博士在投資者調研會上表示,中芯國際14nm在去年第四季度進入量產,良率已經達到業界量產水準,第二代先進工藝n+1正在穩步推進,目前在做客戶產品驗證,進入小量試產階段。

與中芯國際實力相當的另一家晶圓代工廠是華虹集團,華虹集團旗下分為華虹半導體和上海華力兩家廠商。其中,華虹半導體提供多種1.0μm至65nm技術節點的可定製工藝,是智能化及微控制器等多種快速發展的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應的首選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上海華力則可以為廠商提供65/55nm至28/22nm不同技術節點的一站式晶片製造技術服務,生產的晶片產品涵蓋基帶處理器、圖像傳感器、中小尺寸液晶屏渠道晶片、觸控屏控制器、無線連接、射頻、無處理器、智慧卡、機頂盒集成晶片、電源管理晶片和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等。

今年1月,華虹集團曾向外界透露最新進展,14nm FinFET工藝全線貫穿,SRAM良率已達25%。

除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這兩家以集成電路製造為主業有晶圓代工廠之外,國內還有武漢新芯、華潤微電子、方正微電子、粵芯半導體、芯恩半導體等公司也有晶圓代工業務線。

2006年成立的武漢新芯是國內首家採用3D集成技術生產圖像傳感器、存儲器和AI加速器晶片的製造商,擁有55納米低功耗邏輯,55納米射頻以及55納米嵌入式快閃記憶體技術。

華潤微電子旗下的代工事業群華潤上華從事開放式晶圓代工業務,提供1.0μm至0.11μm的工藝製程和特色晶圓製造技術服務,主要提供模擬CMOS、BICMOS、射頻及混合CMOS、BCD、功率器件和MEMS等工藝。

方正微電子提供0.5μm和1.0μm的功率分立器件和功率集成電路等領域的晶圓製造技術。

2017年成立的粵芯半導體能夠提供90μm至0.18μm的平臺工藝,主要生產模擬晶片、分立器件和圖像傳感器。

在晶圓廠布局上,8英寸和12英寸晶圓廠數量相當,6英寸晶圓廠依然佔據一定比例。

其中,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的生產線數量最多,中芯國際擁有3座8英寸晶圓廠和5座12英寸晶圓廠(含合資控股),遍布北京、天津、上海和江陰。華虹集團擁有3座8英寸晶圓廠和3座12英寸晶圓廠,8英寸晶圓廠月產能約18萬片,12英寸晶圓月產能約4萬片,遍布上海、張江和無錫。

此外,擁有8英寸晶圓廠的還有華潤微電子、上海先進(積塔半導體)、士蘭微等公司,只有12英寸晶圓廠的有武漢新芯和粵芯半導體等公司,以華潤微電子和方正微電子為代表的公司依然有6英寸生產線。

在銷售方面,部分晶圓代工銷售增長,電源管理產品需求增加。

中芯國際2020年第三季的銷售額為1,082.5百萬美元,相較於2020年第二季的938.5百萬美元增加15.3%,相較於2019年第三季的816.5百萬美元增加32.6%,來自於電源管理、射頻信號處理、指紋識別,以及圖像信號處理相關收入增長顯著。

華虹半導體2020年上半年銷售收入4.828億美元,較2019年上半年減少5.0%,財報顯示主要是因為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及智慧卡晶片產品需求下降,部分被MCU和電源管理產品需求增加做抵消。

華潤微電子最新財報顯示,其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7.58億元,同比增長113.63%。

雷鋒網小結

目前看來,擁有先進節點技術的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並不多,當前主要依賴中芯國際,華虹集團有望在未來幾年裡實現14nm量產。而8英寸晶圓廠和12英寸晶圓廠數量相當,在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缺的情況下,正在建設8英寸晶圓廠的中國半導體公司未來將迎來新機遇。

相關焦點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8英寸的核心廠商聯電,在12月8日發布最新業績,11月合併營收147.26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聯電產能利用率達滿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且價格調漲,聯電第四季預估晶圓出貨量較上季增加1~2%。且部份晶圓代工價格調漲後推升晶圓平均美元價格較上季增加1%。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在電子行情上漲的趨勢下,全球晶片代工訂單在近幾個月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11月 ,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半導體研究處表示,2020年疫情導致眾多產業受到衝擊,然受惠於遠程辦公與教學的新生活常態,加上5G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提升,以及相關基礎建設需求強勁的帶動,使全球半導體產業逆勢上揚,預估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增長將高達23.8%,突破近10年高峰。
  • 海思退位,博通反超高通重奪晶片設計全球第一(附全球十大晶圓代工)
    其中,除了賽靈思和Dialog,均實現了同比收入上揚。jXzednc其實看去年Q2的話,博通也是高居第一,前文之所以說「反超」,是因為在今年一季度,博通將頭把交椅拱手讓給了高通。jXzednc不過坦率來說,榜單稍顯奇怪,去年還曾在榜單中進入前10的華為海思不見了蹤影,該企業單季度的營收怎麼也有數十億美元。
  • 晶圓製造行業深度報告:供需協同發力,晶圓製造國產化迎時代機遇
    根據 Gartner 數據顯示, 在 2020Q1 全球半導體供應商收入排名中,英特爾和臺積電合計佔據超 47%的份額,分別以 IDM 和Foundry 模式生產。另外,由於 Foundry 的存在,一些晶片設計公司得以生產製造自己的產品實現規模銷售、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中的重要組成,如高通、AMD 等。同時部分IDM 企業在國內也採用代工模式運營。
  • 【港股通】全球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 華虹半導體大漲近10%
    鳳凰網港股|華虹半導體(01347)早盤大幅上漲,延續近日震蕩走強的格局,並且刷新了上市新高,最新報40.9元,漲9.36%,成交額3.85億元。據證券時報導報導稱,中信建投指出,在線經濟及5G需求旺盛,加上供應商加大備貨力度,中芯國際轉單效應等促進,帶動全球8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
  • 快充晶片缺貨、全球汽車晶片斷供……8英寸晶圓到底怎麼了
    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重創了半導體產業,8英寸晶圓廠產能收縮的同時,更多廠商投身到12英寸晶圓生產線建設,以至於2015年時,全球8英寸晶圓僅剩178條生產線。
  • 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龍頭企業之一
    該企業是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企業,代表國內技術最先進水平,可為客戶提供0.35um至14nm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公司2019年已成功研發14nm技術節點並已實現量產。政策利好和公司資金投入增加有望加快研發速度、擴大產能,進一步加快高端晶片國產化進程、滿足國內晶片需求。
  • 晶圓廠產能告急 晶片交期部分拉長至10個月
    隨著消費市場逐步復甦,關鍵晶片零件晶圓的代工需求熱度持續發酵,臺積電、三星、格芯、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企業的產能持續爆滿。「產能非常緊張,我們預計產能滿載的情況會持續到明年年中,現在新的訂單已經排不上了。」一晶片設計公司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部分熱銷晶片缺貨壓力很大。
  • 晶圓代工產能奇缺!臺積電(TSM.US)也已到極限?下遊晶片持續缺貨漲價
    今年的8吋晶圓缺貨問題尤為嚴重。除了受下半年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市場需求強勢反彈影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8吋晶圓廠產能本身就有限,且上遊晶圓廠投資少。此外華為大量囤貨、日本旭化成(Asahi Kasei)一座半導體工廠發生火災、東南亞因為公共衛生事件封城、意法半導體(STM.US)爆發罷工等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排名預測(2020 Q4)
    由於驅動IC、PMIC(電源管理IC)、RF射頻、IoT應用等代工訂單持續湧入,聯電8英寸晶圓產能滿載,確立其漲價態勢,加上28nm工藝持續完成客戶的設計定案,後續穩定下線生產,在排名上超越格芯來到第三位……629ednc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第四季晶圓代工市場需求依舊強勁,各業者產能呈現持續滿載
  • 樹挪死、人挪活,6寸晶圓廠挪了會怎樣?
    8寸晶圓產能供應緊張也波及到6寸和12寸晶圓產線,聯電、臺積電的等晶圓廠紛紛調漲12寸晶圓產能報價,不再優惠。建造已久的6寸晶圓廠也得益於此,不少廠商藉此機會調整報價,扭虧為盈。 但就是在晶圓代工產能奇缺,市場如此火熱的背景下,竟傳聞有原廠要出售6寸晶圓工廠,6寸晶圓廠就這麼支稜不起來?
  • 2020Q4全球TOP10晶圓代工廠排名預測
    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第四季晶圓代工市場需求依舊強勁,各業者產能呈現持續滿載,產能吃緊使得漲價效應帶動整體營收向上,預估2020年第四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營收將超過217億美元,年成長18%,其中市佔前三大分別為臺積電(TSMC)、三星(Samsung
  • 「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8吋擴到12吋,晶圓代工短缺成啥樣?
    這些元器件漲價的背後,與8吋晶圓代工緊張息息相關,雖然8吋晶圓的代工已較為成熟,但目前晶圓擴建項目主要集中在12吋廠商,因此8吋晶圓廠總產能相對穩定。而在需求端,受益下遊消費電子、家電及新能源車產業的回暖,需求量較大。更嚴峻的是,除晶圓代工產能一路吃緊外,近期市場又傳出後端封測產能也面臨卡關。
  • 中芯國際(00981.HK):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企業,維持「買入」評級
    機構:廣發證券評級:買入核心觀點:公司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晶圓代工全球市場規模約 569 億美元(IC insight 2019 年數據)。公司收入位列純晶圓代工公司全球第四位,中國大陸第一位,中芯國際擁有 3 條 8 英寸產線和 4 條 12 英寸產線,2019 年末合計產能約 45 萬片(約當 8寸)。從技術實力來看,公司是大陸目前唯一實現 14nm FinFET 工藝量產的代工企業,在全球僅次於臺積電、三星等龍頭,位列第二梯隊。
  • 臺積電新竹晶圓廠進行緊急疏散,觸動晶片更吃緊的敏感神經
    臺灣在 12 月 10 日晚間 9 點 19 分左右發生有感地震,臺積電位處新竹的晶圓廠 Fab 12、Fab 8、Fab 5 和龍潭封裝廠 AP03 因為震度達到 4 級,緊急進行無塵室疏散; 其他的臺中晶圓廠和臺南晶圓廠則維持正常運作。
  • 聯電8寸晶圓廠跳電,險些失火!8吋產能雪上加霜,有漲價理由了?
    1月9日下午,產能僅次於臺積電的晶圓代工「二哥」$聯電(UMC.US)$位於我國臺灣竹科市廠區傳出爆炸響聲。下午1點多聯電竹科廠區傳出疑似失火,有民眾目睹聯電8C廠出現濃濃白煙,而緊急報案,消防員獲報後到場,發現是虛驚一場、沒有人員傷亡,疑似因為設備跳電,導致現場煙霧瀰漫。
  • 王終見王:晶圓代工教父的世紀和解
    縱觀科技產業史,總有些懸而未決的發明人之爭,比如貝爾與格雷的電話發明人之爭,馬可尼與特斯拉的無線電發明人之爭,還有張忠謀與曹興誠的晶圓代工模式發明之爭。相對於大名鼎鼎的張忠謀,曹興誠在大陸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這位聯電的創始人,在過去的四十年中,與張忠謀關於晶圓代工的發明權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
  • 晶片廠商稱聯華電子已提高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 因產能緊張
    【TechWeb】1月6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已出現了晶片代工報價上漲由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英文媒體此前就提到,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在今年將取消給予大客戶的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提高代工價格。
  • 頻頻邀請臺積電赴日建廠,日本為何青睞晶圓代
    然而,這其實也並不是日本第一次邀請臺積電赴日建廠,日本媒體近一年來已多次報導日本官方有意邀請臺積電赴日設廠的消息。那麼日本因何邀請臺積電?晶圓代工如今為何如此受追捧?日本因何需要臺積電日本半導體產業在國際上一直處於領先位置,尤其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幾乎「無人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