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今天我們說說LEVI'S 501
LEVI』S 501 是牛仔褲文化的頂點,是在說到牛仔褲時絕無法不提到的原點。denimFANS為您徹底解析這偉大背景的501,其間長達130年的歷史,從設計原型的草創期到現今市面上發行的款式。
1890年代 – Lot 501 世界最古老牛仔褲款
這款牛仔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牛仔褲款,是有兩位偉大的男人(Levi Strauss + Jacob Davis)在19世紀後半所創造出來的傑作,後人稱它為【One Pocket】。雖然褲款上的細部裝飾已有所改變,但過了一百年的現在來看,在當時,501可算完美。使用的是9盎司織邊丹寧布,洗滌後12盎司,初期的丹寧布料縮水比較多。鉚釘上特別標示出取得專利權的日期【May 20 1873】印記,純手工制的調節環,吊帶釦褲款和4口袋,這無疑都是最早款式特點的至高傑作。
李維斯1890年代 LOT501牛仔褲
李維斯1890年代 LOT501牛仔褲
李維斯1890年代 LOT501牛仔褲保證標
1902~1922年 – Lot 501XX 吊帶釦褲款
也被稱為【Special 501】,是一次大戰前的款式,是吊帶釦褲款。這個款式的最大特點,是它把誕生在19世紀的【One Pocket】單個後袋改為兩個後袋。這個設計至今都沒改變過,可說是極為劃時代的設計變動。與1890年推出的501一樣,使用的是9盎司織邊丹寧布,洗滌後12盎司。丹寧布是Amoskeag公司所生產,具有獨特的白色布邊。這個款式的排釦沒有LEVI』S字樣,工字主釦的字體之間稍有空隙,筆畫較細。腰部穿針式調節帶有鉚釘,扣上有草創期才有的LS&CO字樣。皮牌,吊帶釦,無褲耳,單針車縫線海鷗型袋花,前褲襠底有鉚釘,後袋有外露式鉚釘做補強。許多年輕用戶切斷調節帶使用皮帶,而更多的傳統用戶仍保持穿吊帶。保持兩種穿著方式,確保更多的人可以嘗試Levi’s®牛仔褲,很多人還是第一次穿牛仔褲。
1899年加州中央谷的工人
李維斯1917年 LOT501牛仔褲
用於501®牛仔褲,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標籤
1922~1936年 – Lot 501XX 附褲耳吊帶釦褲款
進入1920年代後,Levi’s牛仔褲開始在褲腰做上可供皮帶穿過的褲耳。當時的勞動階級大多以吊帶來幫助穿著較大的褲子,但為了避免褲子滑落,後來進一步改良,裝上褲耳,以皮帶來加強固定效果。這時候,有許多用戶偏向只使用皮帶,他們會把調節帶和吊帶釦剪掉。據說,李維斯的零售賣商準備一把大剪刀,方便為客戶剪掉調節帶和吊帶釦。使用的丹寧布料是CONE MILLS 10盎司赤耳布邊,洗後12盎司。細節與上一代501大致相同,有吊帶釦,穿針式帶釦調節帶,單針車縫線海鷗型袋花,前襠底有鉚釘,後口袋的外露式鉚釘也是使用之前的樣式,丹寧布有布邊。主要的分別是褲耳,連調節帶上都附有褲耳。該公司在1927年註冊了品牌「Levi’s®」,所以在這之後,牛仔褲上的保證標寫的是【This is a pair of Levi’s】,而不再是1890年代出版牛仔褲保證標上所寫的【This is a pair of them】。
李維斯1933年LOT501牛仔褲
李維斯1933年LOT501牛仔褲保證標
李維斯1933年傳單
李維斯1933年牛仔褲版型
1936~1942年 – LOT 501XX Red Tab 紅標Buckle Back款
1936年是Levi’s首次掛上紅標【Red Tab】的紀念性年份,而一年後,由生產廠長Cranbon所構想的咬合式鉚釘,正式得到專利權。Cranborn對501了解得十分透徹,從縫線的修正開始,為501提出超過30餘項改良之處。這個款式吊帶釦已被移除,穿針式帶釦調節帶仍然保留,同時上面還刻有SOLID字眼。前端沒有裁斷口、對摺式的褲襠內面,是戰前款式的證據。皮標上LEVI』S的商標包圍下,中央標示了COPPER RIVET,既是銅製鉚釘的意思。在1940年後,中央的字樣改為ORIGINAL RIVET。前褲襠底部的鉚釘,是戰前款式才配備的細部設計。有褲耳,單針車縫線海鷗型袋花。針對當時用戶的抱怨,牛仔褲鉚釘畫損家具和馬鞍,李維斯開始在縫製後袋時,覆蓋了鉚釘,後口袋補強改為隱藏式鉚釘。這也好讓李維斯的產品可以與其競爭對手區分。最重要的還有後袋紅旗布標是大『E』單面織標。
李維斯1937年LOT501牛仔褲
1937年李維斯宣傳隱藏式鉚釘牛仔褲
李維斯1937年牛仔褲後口袋標
1937年李維斯廣告:紅旗標和隱藏式鉚釘
李維斯1937年LOT501牛仔褲版型
1942~1947年 – LOT S501XX 二次大戰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要求所有的服裝製造商節省原材料,實施除去部分的金屬,布料和線的規則。李維斯公司遵守這規則,在戰爭期間生產的501是簡化版。牛仔褲後口袋的海鷗型袋花為了節省縫線,改用油漆畫上。另外前襠底的鉚釘也被移除,各種細節的省略,意味著當時時局的緊迫。零錢袋的補強鉚釘也因省略而被取消。後口袋裡面的內鉚釘,改為使用較圓,底板較厚的樣式。後口袋隱藏式鉚釘仍在。皮牌改為油膜的合成紙來代替。標記著S501XX,『S』指的是【Simplified】簡化的意思。除了表面,還有內袋布都得由原本的棉布改成人字紋布料或軍用布料。這期前,前襠排扣各式各樣,從標有商標的訂製釦,改為使用一般市售的月桂冠圖樣或是素麵的環型筒釦,腰部主釦和前襠排釦有好幾種不同的組合。充分訴說戰時悲哀的戰爭期款式。
李維斯1944-501
李維斯1944年二次大戰時廣告
李維斯1944年二次大戰時廣告
李維斯1944年501牛仔褲版型
1947~1952年 – LOT 501XX 戰後版
隨著戰爭的結束,民生物資的管制解除,大戰時受到限制的各項細節終於重現。零錢袋再度打上了鉚釘。象徵品牌的後口袋海鷗式袋花重現,並且是改成了雙針車縫線,特徵在於交叉轉折處會呈現鑽石型的縫線圖樣。和大戰前一樣的皮牌重現,上面標記著501XX。這型號也附有超寬面的褲耳,這特點只維持到1940年代。這也是最後一款使用單面織上商標的紅旗布標。是判別牛仔褲的年份時,其中有力特點。到了1940年代末,李維斯公司針對新興的中產階級, 1947年的501是新一代的牛仔褲。
李維斯1947年501牛仔褲
李維斯1947年廣告
1952~1954年 – LOT 501XX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李維斯特公司開始銷售501牛仔褲到美國東岸,在這之前,美國西部各州一直是李維斯唯一的銷售區域。501XX在戰爭期間證明了它有多耐穿,在50年代後,來自各地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後口袋的紅旗標上,織上了單面的R字符與LEVI』S商標。因應各界需求而增加生產產量,所以皮牌上501字樣也出現過好幾種不一樣的字體。和戰爭時期用的半圓突起的內鉚釘相比,這時的內鉚釘扁平許多。鉚釘字樣到時變大了。後口袋海鷗型袋花一樣是雙針車縫線,後袋補強依然是隱藏式鉚釘。這時候已有不少人被引入牛仔褲的世界,但是,這個排扣前襠對一些人來說,還是從沒見過。為了讓潛在的消費者滿意,李維斯公司推出501拉鏈前襠版本,【LOT 501Z XX】。
李維斯1954年501牛仔褲
李維斯1954年廣告
1954~1957年 – LOT 501XX GUARANTEED 附保證書款
李維斯公司發現皮製的皮牌,會隨著穿用和洗滌而越來越縮水,到後來會整個乾裂掉下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皮牌改成合成紙製品,是其更加耐用。這個年份的501,在合成紙牌上添加了【Every Garment Guaranteed】的字樣。零錢袋上也使用布邊。另一個特徵是後中褲耳是縫在左側而不是正中央上,稱為左置褲耳。其他細節更上一代大致保留。這時候發布的501是第一條有雙面後袋紅旗標和合成紙標的牛仔褲。李維斯已經是一種潮流,他們開始稱之為【Jean】而不再是【Overall】工作服。留意在這之前的李維斯廣告上,一直都是已【Overall】稱呼牛仔褲。李維斯推廣牛仔褲到學校,但在當時有許多學校仍反對學生們穿牛仔褲上學。儘管如此,年輕人都渴望擁有一條牛仔褲。
李維斯1955年廣告
李維斯1955年廣告
1957~1963年 – LOT 501XX 後口袋打結補強
這段時間後期,李維斯刪除了打在後口袋上的隱藏式鉚釘。可能因為當時縫線的韌度已增強了不少,李維斯公司因而判斷靠連接上的補強就已經夠牢固了。合成紙牌上的【Every Garment Guaranteed】和 【Lots】字樣被拿掉。位於褲子內面的口袋背面的底釘,也從鋼製品改為鋁製鉚釘。黃色雙針縫線海鷗型袋花,展現經典。後口袋補強,前期是隱藏式鉚釘,後期則是打結補強。雙面織大『E』紅旗布標,布邊丹寧布。
1963~1964年 – 【501-501 Double Lot】
這個【Double Lot】,說是歷代501中最稀有的款式也不為過。它是李維斯拿掉XX時期的過度款式。皮牌上印的是較小的501XX標記,是一款收藏家們夢寐以求的產品。也是從這個款式起,前襠底才開始採用打結補強。這個款式被收藏家通稱為【0101】,其洗色有它獨特的魅力。這個款式的單車縫線略有不同。褲頭正面腰帶主扣側邊有V字壓縫。腰帶部分,上緣以單線壓縫,下緣以單鎖鏈壓縫,這是最後一款501使用腰帶單線壓縫。後口袋內面的補強,是用打結補強來做止車線。
1964~1968年 – 【501 A type & 501 S type】
在皮牌的501標記上,印上小小的A或S字母,被稱為【Type 款】。較有力的說法,是認為附加上去的字母,是為了方便管理產品而將上去的。數量稀少的【Type 款】,顏色收到好評,很多人甚至喜歡它超過XX款。除此之外,在部分的產品中,腰帶上的縫線有的以換成上下雙鎖鏈。腰帶主釦側邊有的是V字壓縫,有的則是平行壓縫。後袋紅旗織標是大E雙面。
李維斯501 A type 和 S type 皮牌
1966~1971年 – 501 BIG E
1960年代,牛仔褲的定位從勞工階級的工作服逐漸深入到年輕族群之間,剪裁也比之前修改到比較修身。上下雙鎖鏈縫的腰帶作法正式登場。腰間主釦側邊採用平行壓縫的做法。合成紙牌上沒了字母,只有501的字樣。這大E紅旗標和打結補強就只存在1966年至1971年期間。紅旗上的V字樣與XX時期的不一樣,XX時期的V字左右均等,而這時期的V字右側筆畫較細。
1966年對李維斯來說,是個重要的年份,這年李維斯正式登記商標,創下了高達一億5千萬的超高銷售量,也造就了李維斯能在1971年成為上市公司。
李維斯1966年501牛仔褲
1971年,維持了30年以上的大E,從此改為小e,紅旗織標上的【LEVI』S】改成了【Levi’s】。牛仔褲收藏家分辨501e,有66早期款和66後期款。唯一能分辨的是後口袋的內縫線,66早期款採用雙針車縫,而66後期款,採用雙鎖鏈車縫法。
李維斯紅旗表的演變
1980年後 – 李維斯的成功和隱憂
80年代的501被稱為末代VINTAGE。在1983年,帶有布邊、29英寸寬的丹寧布停產了。但事實上,庫存布卻足夠使用到1986年,用來生產501 赤耳牛仔褲。市面上數量不多。附有內洗標,註明了10%的縮率。501赤耳早期款,表面使用的是藍色和黑色縫線的打結補強。501赤耳後期款,使用金色線來做打結補強。都是外露式打結補強,色落後特別明顯。後口袋紅旗織標是雙面小寫』e』。後口袋紙標標記了1981年的字樣,說明了從這一年開始,無布邊,拷克式的牛仔褲正式上市。
1980年代,李維斯是廣為人知的世界最大服飾生產商。甚至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的官方贊助商,在各方面都有長足的躍進。在這期間,501的設計改動過好幾次。光是後口袋的紙標就改動過4次,據說公司內部面臨動蕩的局面。80年代中期,各種需求出現爆炸性的擴大。李維斯為了因應暴增的市場需求,增設了多處生產工廠,大量提高生產量。雖然成功提高了市場佔有率,卻並發了各種問題,例品管不良,生產部門意見衝突。同一款號的501卻有好幾種不同設計、不同標示的紙牌,問題一直持續到90年代後。因此,80年代後的501,受到牛仔收藏家的輕視。
2015年李維斯501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