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不得不作出轉變時遇到了困難?
你的事業是否停滯不前?
你的企業是否發展遲緩?
你是否在創新競爭中落後於對手?
你是否在實行節食和鍛鍊計劃時遇到了障礙?
你是否被大量信息所淹沒?
你需要轉變到直覺模式。
轉變直覺模式可以幫助你以不同尋常的思維方式思考,
跨越障礙,實現在個人生活、事業和社會中的轉變。
直覺模式讓我們能夠相信我們生活中看到的「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想讓自己有所改變,首先你必須看到可能性。通過了解直覺模式的力量以及改變它們的方法,你可以擁有不可思議的思維。這些思維方式,可以改變你生活中的事業和你事業中的生活。
直覺模式塑造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你的事業停滯不前,如果你的組織發展緩慢,那麼阻礙你的可能就是你的基本直覺模式。這時,新的直覺模式或許可以創造前進的機會。
如果你在創新方面落後於你的競爭者,那麼可能是你的直覺模式限制了你的創新。如果你被大量信息所淹沒,那麼可能是你使用的直覺模式不能使你面對信息世界的挑戰。如果你試圖減肥、增加運動量或者促進健康卻徒勞無獲,那麼你用來理解這些活動的直覺模式會對你的成果和你的生活質量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你的人際關係緊張,那可能是因為你或別人的直覺模式存在問題。而且,如果想要改變社會或者更廣泛意義上的世界,你需要重新審視塑造你的世界的直覺模式,並向它們發起挑戰。
在需要改變自我、組織或他人的任一生活領域中,直覺模式起到了核心作用。然而我們很少意識到直覺模式是什麼,以及它們是如何決定我們的所見所為的。直覺模式可能顯得很簡單,而且經常是不可見的,然而它們總是存在著,並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是改變世界的開始。我們看到的世界並不是現實的世界-而是我們想像中的世界。
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前,我們一直生活在幻像中。由於受到各自理解世界的方式的限制,我們在個人生活和事業中,常常看不到真正的威脅和機遇。
本文旨在逐步影響你對世界的看法,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它將幫助你了解你的直覺模式是如何利用對外部世界感知中的一小部分,填充你對整個世界的認知的。你的直覺模式塑造了你的認識與行為。如果你知道這一過程如何完成的話,將會有助於你改進看待世界及採取行動的方式。
這個想法看起來很簡單並且不言而喻——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它的含義,那麼像我們後面將要講到的那樣,它將是一個強有力的想法。思維的轉變就是我們的個人生活、組織和社會轉變的開始。
本文要傳達的一個基本信息是,你在任何情景中的所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腦中固有的東西。
如果你想知道我們的思路,可以參考下列內容:
1、認識直覺模式的力量和局限
2、檢測你的直覺模式與變化中的環境的相關性,創造新模式並整合零散模式
3、通過重塑思維結構和更多考慮其他人的思想來克服變革的阻礙
4、通過對新模式作出快速反應和不斷的實驗,以及應用一些評估和強化直覺模式的方法,從而轉變你的世界
「劫持」我們的直覺
乍一看,直覺模式可能抽象且毫無意義。但事實上,它們並不像光學中的幻覺、日常玩的益智遊戲或學術上的好奇心——這一切都在我們的腦海之中——那樣不屑一提。我們的直覺模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和方向。它們暗示著盈與虧甚至生與死。
直覺模式
我們最持久、也可能是最有限制作用的錯覺是我們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很少質疑自己看待世界的直覺模式,除非我們被強迫這樣做。某一天,網際網路看上去有著無限的吸引力,它完美無缺,宏偉且美麗;另一天,它變成了被過度吹噓的、險惡的東西,顯得一無是處。下面這幅畫本身並沒有什麼變化,然而在瞬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有魅力的少婦,卻在下一分鐘又改變了看法。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就叫做「格式塔跳躍」(gestalt flip)。線條和數據沒有變,但圖畫效果卻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是什麼發生了改變?不是圖畫本身,而是我們的意識。我們眼前看到的沒有變,但我們所見的背後卻發生了變化。同一個景觀產生了不同的「知覺」。
我們採用「直覺模式」(或者「心理定式」)這個詞語來描述我們理解世界所進行的大腦活動過程。在最近的幾十年裡,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使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大腦。這是哲學和神經科學變革的起點。現在,我們在思考或觀察的同時,可以監視我們大腦的活動,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僅僅思考我們的思維過程。這種研究產生了大量的實驗數據。針對大腦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程度,湧現出了一系列用來解釋我們頭腦中所發生事情的神經科學理論。在商業和其他組織中,這些直覺模式的相互作用變得更加複雜。
因為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直覺模式參與團體的決策或談判,而這些直覺模式都帶著自己的偏見,如認為「團隊思考」會限制靈活性、減少選擇餘地。
當我們引導變革、幫助人們改革他們的狀況時,我們開始意識到,這些直覺模式對於改革的過程來說是多麼重要。撰寫本文就是為了探索直覺模式在改變我們的商業活動、個人生活和社會方面所具有的意義。本文不是為了對神經科學的某個證據進行具體闡釋,但它確實認識到,大腦中存在一個由基因和經驗共同決定的複雜內部結構。
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更多地取決於我們的內心世界,而相對較少地依賴外部世界。由神經元、神經化學和電活動構成的內部世界,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結構,且以一種我們難以明示的方式活動,我們稱之為「直覺模式」。這種存在於我們大腦之中的模式是我們對自己和所處環境的理解和表述。
直覺模式的內容比技術革新和商業模式更為寬泛。直覺模式代表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這些直覺模式或心理定式有時可以反映在技術或商業革新中,但並不是每一個微小的革新都能代表一種新的直覺模式。例如,飲料市場上的熱點向減肥軟飲料的轉變是一種巨大的革新,但是它僅僅反映了直覺模式的一些很微小的變化。我們的直覺模式更加深邃,通常深得讓我們無法察覺。
作為我們感知和思維的核心組成部分,直覺模式經常出現在有關決策、組織學習和創造性思考的活動中。
神經科學的研究已經使過去只能憑直覺獲得的感受得到科學的支持。這種研究使得直覺模式更加豐富和可信,特別是在考慮到直覺模式內在的不可視性時。在更為廣泛的範疇裡審視了直覺模式的影響,不僅探討了它們如何影響組織決策或學習,而且還探討了它們作用的方式以及它們在個人、組織和社會變革方面的意義。
我們所見到的就是我們所想的
不論是考慮一個商業行動還是做個人決定,我們「見到」的並不僅僅是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所「見到」的是我們所思考的。我們通常相信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或通過其他感官察覺到的東西。但研究表明,我們很少利用這些從外部世界感受到的信息,它們中的大部分被拋棄了。雖然我們經歷了查看外部世界這樣一個過程,但是這些不斷進入的圖像信息事實上只不過喚起了我們內心世界的一些其他經歷。這不是說外部世界不存在(雖然哲學家們曾爭論過這一點),只是說我們忽視了大部分外部世界。
所見與所感之間的差異
變得明智的能力和能看見東西的能力是不同的。邁克·梅(Mike May)是一個富有技巧的滑雪者,他從三歲開始就失明了,直到46歲那年經過手術之後才恢復了部分視力。在他的日記中,他描述了復明後第一次看到這個世界時的經歷。
在視力恢復後的第一次空中旅行途中,在透過窗戶往外看時,他不能認出他看到的是什麼。他想,那些穿過棕黃和綠色土地的白線就是高山。他向坐在旁邊的乘客解釋了他的狀況,並問道:「你能幫我認出我看到的都是什麼嗎?」
坐在旁邊的女士告訴他那白線是薄霧,然後又告訴他哪是峽谷,哪是田野,哪是公路。當他看到夜空時,他認為星星就是「白點,如此多的白點」。他後來才慢慢把它們認作星星他的視力恢復過程只是他學會理解這些新的視覺信息的起點。
我們所見到的絕大部分東西其實源於我們的直覺。
那些在事故和手術中失去自身肢體的人感覺到的「幻覺肢體」能很好地說明直覺在創造「現實」方面的能力。真實的肢體已經不存在了,但這些人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在一個很有名的實驗中,Salk研究中心的拉馬錢德蘭(Ramachandran)博士用Q-Tips(棉籤)去接觸一個病人的臉,結果喚起的反應是病人覺得他失去的手被碰了一下,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大腦中,手和臉的圖像顯示在鄰近的腦區中。當手在事故中失去之後,對應的腦區神經元移到了與臉對應的腦區,接受感覺輸入。這樣病人的大腦就感到不存在的手被撫摸了。這個人對手的撫摸的感受是完全真實的。我們的大腦是「構建模型的機器」,我們構建了對應外部世界的「虛擬實境」,然後依此做出反應。
儘管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體驗過「幻覺肢體」,但我們都有過這樣一種經歷:一開始很相信某種東西,然後突然發現我們錯了。正如在魔術中,我們常被引導去認為發生了某些事情,但事實上發生的卻是截然不同的事情。很多偉大的戲劇和神秘小說及我們自己的經歷都包含這樣的扭曲。我們經常會為我們理解世界方式的快速變換而驚訝和感嘆。
直覺模式的重要性
直覺模式影響到我們個人生活、職業生涯以及更廣泛的社會領域的方方面面,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個人生活——健康。
我們每天都遭到新的醫學研究及其他方面信息的轟炸。某些研究發現,某種食物或運動對我們的身體有利或有害。其中一些報告是相互矛盾的,甚至發表在備受推崇的醫學雜誌上的某些研究也在稍後被推翻,或讓人感到不如第一次在媒體上吹捧的那樣令人信服。我們也收到一些其他關於潛在疾病威脅的信息,如愛滋病、狂牛症、西尼羅病毒以及「非典」。我們應怎樣評估這些威脅、採取合適的行動呢?我們也面臨如何對待健康這樣一些更基本的問題。例如:我們可以採用歐美傳統,在疾病發生後才進行治療;也可以採用通過飲食、補品和鍛鍊來預防疾病;或者綜合使用這兩種途徑。我們可以相信自我療法、順勢療法、按骨療法或者自然療法。我們在這個領域如何決策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如果選擇通過節食來減肥,我們會在面對紛繁的節食方案時感到躊躇無措。我們理解這樣一些境況的方式對我們的壽命和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理解這些選擇呢?如何才能更擅長評估這些選擇、做出有利於個人健康的決策?
公司—— 成長。
很多公司已根據其傳統成長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戰略。像麥當勞、可口可樂和星巴克之類的公司已經在國內市場上完成了成長曆程,然後通過尋找海外市場或新的分銷渠道來維持其發展。其他一些公司則通過合併和收購來成長。不過,成長的代價可能是稀釋了公司的品牌價值——要是在加油站或者超市裡就能購買到星巴克咖啡,那麼這個品牌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然而,對投資者的承諾使得公司沉迷於成長。公司應如何開創健康的成長戰略呢?提升品牌(減少流失,使顧客生命價值最大化,佔有市場份額,進入新市場,增加新的分銷渠道等等)、將品牌延伸到新產品/市場,還是創造新品牌(新的增長引擎)?公司還採用了哪些其他的模式建立和維持公司的成功業務?你能夠把它們運用到你的商務活動中嗎?
社會——多樣而積極的行動。
在關於社會挑戰的爭論中,直覺模式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例如,什麼才是糾正或補償歷史上曾受到歧視的少數民族和某些群體(如女性)的不平等待遇的最好方式呢?美國的「積極行動方案」中有一種模式,提供了一個針對歷史性歧視給予補償的正式結構。「你不能在用鏈條鎖住一個人多年之後將他解放……然後對他說『你可自由地和其他人競爭了,,並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公正了」但是這一策略的反對者卻擁有一種不同的模式——他們認為諸如「積極行動方案」之類的計劃自身就在強調和繼續自己所反對的種族歧視。「積極行動方案」是「分裂的、不公平的、不可能與美國憲法一致的」。這些模式的選擇對法律和社會以及個人有著深刻的意義。不同的觀念已在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法庭案例中得到體現。
在每一個這樣的例子中,直覺模式在我們的思維和行動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的直覺模式決定著我們對世界的了解,同時也促進或者抑制了我們可能的行動。
思考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怎樣才能進行超常思維?接下來的部分將對這個過程提供一個概要。
轉變的選擇
認識直覺模式的力量和局限
* 理解直覺模式如何決定你所認識的世界
* 認識直覺模式如何限制或擴展你的活動範圍
保持你的直覺模式符合實際
* 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換馬
* 認識到範式轉變是雙行線
* 看到看待事物的新方法
* 拉近與拉遠:從複雜信息中獲取價值
* 致力於對新模式的實驗
克服抑制變化的障礙
* 拆除舊規則
* 找到共同之處,消除適應性分離
改變你的世界
* 培養和提煉直覺
* 改變你的行動
首先,我們需要識別直覺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創造機會和產生局限的方式。然後,我們應該尋找方法使得我們的直覺模式切合實際,決定什麼時候應該變換到新的模式(同時將舊模式放進模式庫中),到哪裡尋找我們觀察與思考的方式,怎樣才能投入和超脫一個複雜的環境,怎樣進行持的實驗。即使我們願意改變自己的思維,也需要識別那些把我們困在舊的直覺模式之中的障礙,這些制約性影響既包括我們生活的基本構成和活動,也包括我們周圍緩慢變化的直覺模式。最後,我們探討妨礙改變的障礙以及克服它們的方法。我們認為,直覺模式的應用是為了行動更為迅捷,探討通過直覺來快速把握直覺模式,從而改變我們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