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月懷胎,瓜熟蒂落,當胎兒各種器官、組織發育成熟了,媽媽的身體就會自然產生一些即將分娩的徵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然而,有些很淡定的寶寶,似乎捨不得離開媽媽溫暖的子宮,超過預產期了還待著不肯出來,這不禁讓媽媽焦急萬分。
的確,過與不及都有危險!
大自然孕育生命非常奇妙,當胎兒各種器官、組織發育成熟了,媽媽的身體就會自然產生一些即將分娩的徵兆,身體內的激素水平也會發生變化,子宮和軟產道都會慢慢為分娩做好準備,等待寶寶瓜熟蒂落,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寶寶一般會在孕38-39周降臨,然而,有些很淡定的寶寶,似乎捨不得離開媽媽溫暖的子宮,超過預產期了還待著不肯出來,這不禁讓媽媽焦急萬分。我們把超過42周仍未分娩的情況稱為過期妊娠。
比起這些淡定的寶寶,還有一些「猴急」的寶寶,他們在滿28周至37周前出生,被稱為早產。早產兒通常體重較輕,身體各器官發育不成熟,需要更為細心的護理。
有些準媽媽比較喜歡「順其自然」,過了預產期也不著急,42周了還不願意催產,執著於等待寶寶自然臨產,不希望任何外界的幫助。雖說適當的等待是必須的,但是一味執著的等待,卻是不可取的!
過期妊娠,聽這名字,過期了,胎盤開始老化,功能變差,胎兒不能繼續從母體攝取足夠的營養物質。另外,胎盤老化還會導致胎兒缺氧,引起胎兒肛門括約肌鬆弛,胎糞排入羊水中,使得羊水變混濁,胎兒吸入混有胎糞的羊水,易造成新生兒吸入性肺炎。
其實有些準媽媽的寶寶太大,或是內分泌的水平異常,可能真的不會自己臨產,如果一味等待,不願意配合醫生,寶寶很可能隨時缺氧,在宮腔內發生意外!
孕40周整,雖然是預產期,但既然是預計的產期,就算不得數,只是一個參考。對於臨近40周仍無產兆的準媽媽,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要小心謹慎。
首先,要確認預產期是否正確。
1. 確認最後一次月經到來的日期,並以「月份-3、日期+7」的方式再次算出預產期。
PS:但由於現在很多女性的月經周期不規律,或者周期較長,甚至有的準媽媽記不清楚,所以「月經算法」有時需要修正,或者用超聲波的CRL值來進一步確認預產期,這就需要用到下面第二種方法。
2. 找出懷孕最初3個月內所做的超聲波檢查的CRL值(胎兒頭臀長度),以此推算預產期。
PS:推算預產期的方法有很多,以上兩種是產科最常使用的方法,其中根據CRL值推算出的預產期準確度較高。因為前3個月胎兒的成長不太會受到後天人為因素(如孕婦身體狀況等)的影響。
然後,運動+催產。
如果確認預產期沒有錯誤,而產檢一切又都正常,準媽媽也不要擔心,因為這個時候還可以繼續觀察一下,等待自然發動的過程。
不過懷孕40周後,胎盤的功能可能會慢慢的下降哦,這就需要縮短產檢的頻率啦,一般來說可能3天就需要評估一下寶寶在子宮裡的狀況啦,平時數好胎動,3天做一個胎心監護。在寶寶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等待到41周,再考慮入院催產,幫寶寶一把。
而在等待的過程中,準媽媽可以在家裡適當的做一些運動,如:散步(適合所有準媽媽),緩慢上臺階(適用不會喘得太厲害、不會造成異常宮縮的準媽媽),腳掌對碰、盤腿而坐等。
催產可以說是準媽媽期盼自然產的最後關鍵,過去產科認為要過了42周醫生才需要為孕婦做催產,但現今醫學發現,42周後孕婦的胎盤可能已經老化,其功能變差,羊水也變少了,事實上,這個時候催產的效果並不佳。所以,現在可以在41周的時候進行催產,也可以過了40周即可進行催產。
最後,準備剖腹產。
如果準媽媽經過以上確認,並且打過催產藥劑後仍然無法自然生產,就應該立即進行剖腹產手術,而不宜再等待。因為時間越拖延,胎兒的圍產期死亡率及患病率越大,對母體的危害也越大。
奧奇說說:
雖說我們提倡自然分娩,但是準媽媽不可一味的執著於等待,最好還是配合醫生,因為在後期的每一天,對寶寶來說都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