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種東西,我也在屋裡種下了檸檬種子,都快要發芽了。春天是種植的好時節,是開啟收穫的時機,不過,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不會談關於種植的具體事項,而是要談談關於種子的另一種玩法。
去年十月,腳丫兒的工作人員帶著「種子博物館」去青島參加亞洲幼教年會,三天的時間裡,有大量的園長和老師在「種子博物館」面前駐足,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產品。
大家左看右看,還打開來摸一摸,聞一聞,滿懷好奇的詢問我們的第一句話,往往是「這個能種嗎」。
當然了!所有的種子都可以種植,這是種子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唯一使命:它們肩負著延續植物生命的重任。如果種下它們,沒有發芽、長大,那植物還怎麼傳宗接代呢?前提條件是種子具有生命力的。
我們的祖先通過漫長的努力,挑選了一些特殊的植物,和它們的種子。這些植物能為我們提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我們對這些植物喜愛有加,於是小心翼翼的採集、保管好它們的種子。又通過多次嘗試,找到了種下它們的合適時機:有的是春天,有的是秋天。於是種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而種植,也成為了人類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為我們年復一年的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到了現代社會,由一部分人來生產食物,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經歷種植的機會,而我們又不願意看到孩子與自然,與種植,與生活脫節的現象:孩子們認為食物是超市生產的,水果是從貨架上結出來的,蔬菜是籃子裡長的……面對孩子們缺失與自然接觸的經驗,我們希望能夠通過種植,帶來一些改變,彌補孩子對生活與種植的匱乏。
所以幼兒園要開展種植活動,孩子們要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和機會體驗種植,從中了解生活中的食物是如何來的,植物的生長過程是如何變化的,生命的存在是什麼樣子,以及有哪些地方能讓孩子們獲得滋養。
能種嗎、好種嗎、怎麼種這樣的「能好怎」問題,也就成了我們最常聽到的疑惑。也成了我們對種子的第一印象。
種子博物館裡的種子都是可以種植的,它們有大樹種子,也有小草種子,不管是春天種、秋天種,還是土裡種、水裡種,都可以嘗試。每一種種子都有無限可能,只有充分體驗,才能挖掘出它們的潛力。
具體的種植方法和種植知識,大家可以移步,去千聊平臺收聽我們的線上課程《把植物養死的101種方法》,裡面會慢慢講到植物種植養護的要點。課程會持續更新,大家可以慢慢學習。我們也會再寫一篇文章,列舉適合幼兒園種植的植物種類、種植時間和通用方法,為老師們的春秋兩季種植保駕護航。
也有人說,我對種子的第一印象是能不能吃,其實這也是跟種植高度相關的。只有種植後收穫,才能食用,如果能食用,我們就會繼續種植它,如此循環,不斷強化吃和種植的關係。
種植是種子的「植物屬性」,是種子天生自帶的光環,可以為幼兒園的種植活動提供大量的素材和探索機會,除了「植物屬性」,還有沒有其他屬性,能把種子玩起來?讓幼兒在種植之外,也能和種子互動、做遊戲,像他們搭積木、做實驗一樣,收穫更多的快樂?
種子博物館「賦予」了種子第二種屬性:「材料屬性」。我們提倡將種子看做一種低結構材料,和各個領域融合,為各個領域的活動做準備。
當我們把種子當顏料時,我們可以用種子內的色素作畫,與藝術領域結合。
也可以將各個種子扔進水中,觀察它們是否浮水和沉水,還可以更進一步,探究如何讓沉水的種子浮上來,如何讓浮水的種子沉下去。不僅在無形中,滲透了水的浮力,物體的密度,還將生活中的交通工具運用進來:什麼能讓沉水種子浮起來呢?是「船」啊!「船」要怎麼製作,有哪些注意事項,有什麼功能,在活動中都有了。這是種子與科學領域的結合。
種子也可以和數學結合在一起,最簡單的如數與量,還有沒有其他的呢?有,非常多。
數量與質量,體積與空間,測量與運算……這些都可以利用種子材料來進行,融合在一起。比如測量,當我們不知道一條彎彎曲曲的線有多長時,沒關係,我們可以用許多個種子沿著線段排滿它,用了多少個種子,曲線就有多長。用這樣的方式,我們不用「拉直」曲線,也能比較兩條曲線誰更長一點。同樣的,比較重量和體積,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進行。孩子們會很容易就能理解,為以後的標準測量打下了堅實又形象的基礎:一個種子就代表了一個標準單位。由形象發展到抽象。
相關的活動還有很多,我們挖掘了種子的「材料屬性」,與各個領域結合,利用多種遊戲形式充分展現種子的好玩。我們將這些活動和種子博物館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利用種子博物館中的種子,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和區間活動,滿足不同年齡在不同學期的課程需求。
希望通過「種子博物館」這個產品,能讓大家重新認識種子:種子不僅可以種植,還能這樣玩!而且玩得更有趣!
想了解更多關於「種子博物館」的資料,歡迎關注公號文章,或者與下方的工作人員聯繫,獲得最新消息!
想了解關於種植的基礎知識,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到千聊課程,歡迎收聽。
歡迎諮詢課程及培訓
猞猁:15652847789
灰鴿:18513198487
麻雀:15801263865
Email: ym@joysteper.cn
專注兒童自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