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市,貴州省轄地級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武陵山區腹地,東鄰湖南省懷化市,北與重慶市接壤,西北高,東南低,全境以山地為主,大多數地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總面積18003平方千米,轄2個市轄區、4個縣、4個自治縣;2018年常住人口316.88萬人。
歷史沿革源遠流長。秦代為黔中郡腹部地區,漢時改隸武陵郡,蜀漢時始有縣治;唐代分屬思州、錦州、黔州。宋末元初設思州、思南兩宣慰司,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明永樂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於今境設銅仁、思南、石阡、烏羅4府,並劃歸新建的貴州省管轄。
銅仁是書法之鄉,明清之際湧現了周冕、周以湘、王道行、潘登雲、嚴寅亮、鄢師竹六位書法家。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個,省級風景名勝區9個,國家礦山公園1個,國家級喀斯特地質公園1個。滬昆鐵路、滬昆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銅大高速公路、思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銅仁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理坐標居於東經107』45'—109』39』,北緯27'07』—29。05』之間。東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懷化,西接遵義,南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北抵重慶市涪陵區。東西跨距106千米,南北縱約210千米。山地、耕地、河流分布,大體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總面積18003平方千米。
銅仁市內地形複雜,氣候立體分布特徵明顯,大多數地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春溫多變,綿雨較多;夏季炎熱,光照充足,伏旱較重;秋涼較快,陰雨天多;冬季低溫寡照,雨水稀少,有霜期短,物長季長。年平均氣溫15C—17C年平均降雨量為1100—1300毫米。一般風速較小,靜風為多,年平均風速最大為2.3米/秒,三月和七月平均風速最大;十月、十二月平均風速最小。炎熱區、溫涼區兼備,四季分明。
銅仁市河流均屬亞熱帶雨原性河流。河源地勢高,落差大,溪河多,河網密度為0.2—0.25千米/平方千米。長10千米,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流水系分沅江水系和烏江水系。東部的沅江水系有錦江(含大、小江)、松桃河、車壩河、舞陽河;西部烏江水系有六池河、石阡河、印江河、馬蹄河、壩坨河及洪渡河。流以外,其餘均發源於武陵山脈。
貴州省江口縣太平鄉梵淨山寨沙侗寨距離縣城27公裡,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景區大門3公裡,生態植物園1公裡,緊鄰梵淨山佛教文化苑(世界最大金佛)。村寨佔地面積約97畝。全寨有74戶274人,其中侗族216人,佔全寨人口的78.8%。2008年被省民委列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梵淨山佛教文化苑由風雨橋、蓮花廣場、禮佛步階和最值得一看的大金佛寺組成。拾階而上,穿過重重牌坊和廣場到達苑內的最高點,即是世界僅有的大金佛寺的所在。大金佛寺坐落於環水蓮花池上,是世界唯一的水上金殿,氣勢恢宏,無比神聖莊嚴,世界之最金玉彌勒就供奉於此。由金身、佛光、白玉蓮臺、須彌底座四部分組成,共耗用250公斤黃金,並鑲嵌數千顆名貴珠寶、翡翠和鑽石。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連結,兩遍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晨間紅雲瑞氣常饒四周,人稱紅雲金頂。
在梵淨山老金頂南麓,牛尾河源頭處,聳立著一座海拔1748.2米,如劍劈斧砍成的石山,遠遠望去,儼然一巨人正在仰望,相傳為皇太子所化,故名太子石。太子石是梵淨山一個奇特的景點。牛尾河從腳下匆匆流過。清晨,鳥鳴聲中,綿綿輕紗般的薄霧悄悄隱去,彩霞飄在頭上,白雲停在山腰……此情此景,誰不為皇太子的悲劇嘆息落淚呢。
麻陽河是烏江西岸較大的一級支流,位於中國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境內,其下遊涼橋至暗溪段又稱暗溪河,麻陽河發源於德江縣何家寨紙房溝,從縣西中寨鄉大坪上村入境,流經黃土鄉,在思渠鎮暗溪注入烏江。
梵淨山有一大奇觀——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而且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仰天躺睡。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淨山稱作「大佛山」,是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名於「梵天淨土」,是一座避暑和佛教名山。 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是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梵淨山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有許多珍稀物種,山區沒有人工打造景色的痕跡。 主峰「蘑菇石」是一道著名景觀,上大下小,高約十米,在山上矗立了10億年之久,是拍照留念的聖地。
五峰山森林公園是「石阡八景之一」,位於石阡縣城東,有著優美的自然風景。連綿不絕的山峰上種滿了松樹,四季蒼翠:春來可見百花爭豔、蟲鳴鳥啼;夏日松林鬱鬱蔥蔥、是天然幽靜的避暑佳地。山林間隱約可見古樸的民間房舍,悠然寧靜,仿佛世外仙人所居之處。漫步在林間小道,呼吸大自然沁涼的空氣,觀賞精巧別致的望城樓、寶塔和涼亭,別有一番趣味。
銅仁雲林仙境景區以宋史「文化」為內涵,「景區」為主脈,該景區內山峽氣勢磅礴,雲蒸霞蔚,曲徑通幽·茂林修竹。 山腰有二仙洞,傳說有二仙在此對弈,留戀不舍,曾有百歲老人在洞中修煉,成長壽之星,令人崇敬不已。山下騰龍溪清幽恬靜,婉如長龍穿峽而去,直達百裡錦江,兩岸數百米喀斯特峽谷,鬼斧神工,陡峭險峻。山上灌木叢林,鬱鬱蔥蔥,俱是大自然的慷慨賜贈。
銅仁市中南門古城簡稱「銅仁古城」,位於銅仁市中心地帶,東、南、西三面臨水,僅北面依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總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古民居建築總面積2.6萬平方米,是銅仁市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風貌的原生歷史街區,是銅仁市獨有的民族文化資源。
銅仁九龍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目前包括九龍洞景區、錦江景區和六龍山景區。九龍洞景區是貴州省首批確定的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九龍洞景區由觀音山、蓮花寺、九龍洞景點組成。位於銅仁城東17公裡處,背靠巍峨蒼茫的六龍山,前臨碧波滔滔的錦江河,在罵龍溪之右,在觀音山之腰,其山峭壁嶙峋、雄奇險峻、漫山翠竹,綠意盎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宏偉壯觀的溶洞奇觀,身臨其境,探神奇龍洞。
苗王城,位於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長官司駐地。宣德至嘉靖年間經苗王石各野、龍達哥、吳不爾、龍西波、吳黑苗等長期經營逐步成為臘爾山區南長城外圍的「王者之城」。王城佔地面積約4平方公裡,分為東城和西城。原有城牆2000餘米,面寬四尺,底寬六尺,高九尺。有4個城門,城內有11條巷道,巷道內有11道寨。
大明邊城景區以明「史」為據,以明「文化」為內涵,以明「軍事」為主脈,以地方特色為背景,致力於明朝以來貴州600年歷史文化的挖掘,集 「吃住行遊購娛」 及 「休閒、養身、體育、影視」 等為一體,全力打造一座歷史文化厚重、民族風情濃鬱、景區內容豐富的綜合主題文化景區。
銅仁景點還有,老金頂,亞木溝風景區,雲舍村,石阡古溫泉,石阡溫泉群,承恩寺,臘爾山紅石林景區,一線天,硃砂古鎮,梵淨山生態植物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