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中部地區,桂平平南一帶,因為區域性的原因,也有一些與外界所不同的特色小吃,下面,小編就帶大家見識一下,我們桂中地區的特色小吃,不要流口水哦!
首先說的第一個,就是小編小時候經常吃的缽兒果了。
這裡面是蒸熟的米漿,用一個小瓷碗裝著,白白的很好看,要吃的時候,用小竹片橫豎劃三下就差不多了,劃完後就會像上面相片裡的一樣,是一小格一小格的,然後配放上生抽和花生油,就可以吃了,不過只配生抽和花生油那是小時候的事了,因為那個時候窮,缽兒果便宜大家可以可以買來吃,現在缽兒果也有,不過配料豐富了很多,還會有些炒花生和酸菜什麼的配,這樣吃起來就更爽口了,我想配著酸菜吃,我能吃10碗。
第二種小吃,也是小編小時候經常吃的,名字叫蕉葉果。
就是用蕉葉包的糯米糰,然後隔水蒸熟,甜甜的,如果再摻些炒熟的花生米就更棒了,小時候經常拿蕉葉果當飯吃,因為用蕉葉包的,所以糯米糰也沾有一些蕉葉的清香味,咬一口軟糯清甜,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第三種有點特別:田螺湯
相片裡不是我們那裡的田螺湯,是因為我找不到圖片,所以只能將就了。
我們那裡的田螺湯是這樣的,把田螺活幾天吐完泥後,把田螺和枸杞葉(但是我家人說不是枸杞葉,是我們當地的一種類似枸杞葉的植物)一起放進鍋裡煮,像煮湯一樣煮十幾二十分鐘就可以了,但我們只喝湯不吃田螺的,這湯主要的作用是清熱解毒,因為廣西桂平一帶夏天多熱,相信有在那裡呆過的朋友都會懂。
第四種,就是我們那裡的釀啦,雖然釀很多地主都有,特別像客家的豆腐釀更是出名,可是我們那裡的釀又有一點不一樣。因為:
我們那裡的釀,釀心是一些輾米粉和肉末、蔥花等配料混合成的,不單單只是放肉,而且用來包釀的材料也是多種多樣,比如上面有的:炸豆腐兒,苦瓜,還有茄子,蘿蔔,豆腐菜(我們當地的叫法,外面沒有見過這種菜賣),當然,如果你口味不一樣,也可以用其他東西包,包好之後放進鍋裡,然後放水、汕和鹽調好味道,燉個半小時就可以出鍋吃啦。
好了,特色小吃的介紹在這裡先告一段落,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