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RCEP的越南,會革了「中國製造」的命嗎?

2020-12-12 拾初集團

編輯丨拾初

對我們的產業發展來說,越南是次要的挑戰和風險。向上突破以美國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壁壘才是最大的挑戰和主要方向。

進入21世紀以來,越南近20年的GDP年增長率基本保持在6%~7%,偶有跌落到5%左右的時候。自2015年至今,這一數字則穩定保持在6.5%以上,可以說是整個東南亞發展最快的經濟體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貿易戰讓中美可謂兩敗俱傷,卻讓東南亞的小夥伴們因禍得福,越南就是其中的典型。

2019年的第一季度,越南對美國出口盈餘增長45.5%,電子設備這塊尤為明顯,對美國的鉛酸蓄電池增長608%,數據機出口增長了780%,助聽器增長311%,洗衣機增長256%,就連塑料百葉窗都增長了216%。

中美貿易戰爆發後,越南的增長尤其顯著

一來二去,貿易戰打了多個回合,打到最後竟然發現製造業不但沒回流,還溜到越南去了,美國自然受不了這個,但這反過來也說明了一點:越南的製造業確實有點東西。

而這一切的背後,則是大量全球產業鏈遷出中國。貿易戰之後,外商在中國的不安感極速飆升,供應鏈諮商BlackSmith把分析報告取名為「逃離中國指南」,諷刺至極,隨後給出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越南。

日前,越南正式加入了RCEP,在一個以0關稅為終極目標的自由貿易區中,越南是否會進一步奪走中國的一杯羹?很多人替中國工廠老闆們忐忑著,等待著一個「越南行不行」的答案。

No.1

越南版「改革開放」

溫故而知新。窺探越南的未來,必須要先了解它的歷史,要先看看它是如何從一個遍地彈坑的戰亂國,一步步發展至今的。

1975年越戰結束後,越南對自己的軍力極度膨脹,對外敢標榜自己是世界第三,經濟生產熱情也空前高漲。時任領導人黎筍曾信誓旦旦向越南民眾保證,十年後,電視、冰箱、收音機將成為每個家庭的標配。

然而喊口號畫大餅恢復不了戰後的基礎設施,遍布全國的兩萬彈坑、三百萬失業者和一千萬難民都是經濟建設面臨的嚴峻問題,1957年越南發行了一枚紀念郵票,赫然印著20年前建造的南定市紡織廠,可惜到了80年代,越南的紡織技術始終沒能超越這個法國遺物。

印著南定市紡織廠的越南郵票

美好願景終究還是遭受了供需錯配、債務高企、流通受阻等現實問題的阻隔,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的飆升。

1981年,四平八穩的統計數據已無法掩飾支離破碎的價格體系,國家迫不得已在當年5月進行第一次提價,提升幅度為5到7倍;1985年,二次提價,直接就是10倍!十年後的越南人民不僅沒有如期所願地獲得家電三件套,還白白搭進去十年辛勞,「一朝回到解放前」。

胡志明還在位的時候,總唏噓著說蘇聯是老大哥,中國就是老大姐,大哥大姐總是吵吵鬧鬧,讓弟弟妹妹們很無助。當年中蘇形勢最緊張的時候,胡志明的接班人黎筍默默選擇了老大哥。本以為可以抱上大腿,結果眼瞅著老大哥深陷阿富汗自顧不暇,老大姐卻靠著改革開放搞得風生水起,「弟弟妹妹們」開始動起了「抄作業」的歪腦經。

雖然當時親蘇派也意識到了可能「教材」存在問題,但黎筍礙於面子,並不想承認抄錯作業有多尷尬,而是選擇了一條道走到黑。儘管在土地租賃方面有過局部的調整,但遲遲沒有實質性地變更。

1986年,黎筍去世,阮文靈上臺,開始了名正言順地抄作業。

1986年12月,越共正式把早就備好的改革提上議程,以「私有化改革、法治建設、開放市場」為核心的「革新開放」正式拉開帷幕。

越南城鄉到處可見政治色彩鮮明的宣傳大招牌

1987年,外商投資法亮相,勢要動員一切力量吸引外資,甚至還批准了外資全權控股。

當時,越南經濟在美國的懲罰性禁運下已經隔絕於世很久,靠著蘇維埃最後的餘暉艱難續命,外商投資法的頒布,等於為西方世界劃開一道口子。

同一年的9月,阮文靈接受《時代周刊》專訪,被形容為越南的戈巴契夫。這話放在當時的語境下,一是高度肯定阮文靈,二是無異於向全世界宣告:阮文靈是美國人民的好朋友。

在好朋友的呼喚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亞洲發展銀行的資金蜂擁而至,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從1987年的幾乎沒有,一路高升至1994年佔GDP的11.94%。之後越南也開展了個人化的公私大討論,並在1992年讓憲法承認了私營部門的角色。

1992年,一位中國老人在南方畫了一個圈兒;與此同時,布希在戴維營會見了葉爾欽;越南也為革新開放完成了改憲,我們都在期待著光明的未來。

越南人均GDP從1985年的231美元飆升到了2019年的2715美元,足足翻了10倍。與此同時,越南開始瘋狂申請加群混圈子——1995年加入東協、2007年加入WTO、今年6月又與歐盟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約定在10年內取消99%以上的關稅,且對歐71%的出口將獲得立即免稅。

2011年,越南取代中國成為了耐克在全球的最大生產國,而這只是在越南製造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產業轉移到越南的縮影。

2000年後,越南GDP迅速增長

但看起來前景大好風光無限的越南經濟,卻面臨一個重大難題:重工業。

No.2

重工業:輕工業發展的瓶頸

1976年統一前,北越提出了優先發展重工業,但後期又轉為了農業和輕工業;1976-1980年的「二五計劃」中,又提出了在農業和輕工業穩定的基礎上優先發展重工業。

但這導致了和蘇聯老大哥同樣的命運:缺少消費品和糧食,生活水平急劇下降。有個編排越南的段子這麼講,黎筍向勃列日涅夫發出求助,勃回信寫了四個字「勒緊腰帶」,黎筍也無奈地回了四個字:「請給腰帶」。

1982年3月,越共五大在歷經七年封鎖、要啥沒啥的經濟危機背景下召開,總算確定了努力發展消費品的主要方向。這也為四年後經濟解放埋下了重要伏筆,是對重工業的最後惜別。此後,放下包袱的越南輕工業終於甩開膀子,邁向了出口輝煌之路。

重工業和輕工業本應是一對相互支撐的親兄弟,但對資源極度匱乏的越南來講,二者等於同處子宮爭奪養分的胎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殘酷至極。

然而重工業在工業發展中又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重工業是生產機器的機器,是供應鏈的供應鏈。輕工業的升級換代,依賴於重工業中的機械設備製造、冶金、化工原料、電子工業等部門。沒有重工業的輸血,輕工業鏈條就難言自主。

50年代初,中國可以造桌子椅子,能種糧食磨麵粉,可連一輛汽車,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造不出來,因此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提出,大規模發展工業化建設,其中的重點就是重工業——越南在初期抄的作業其實沒錯。

個人努力很重要,但歷史進程同樣重要——中國的重工業發展,離不開其不可複製的特殊天時。

二戰結束後,美蘇在東亞扶持代理人,美國欽點了日本,蘇聯選擇了中國。在當時杜魯門「抵抗一切共產主義威脅」的圍剿下,蘇聯對中國開始了不惜一切的援助,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156項重點工程」。

156項重點工程概述圖

整個援建工程涵蓋了機械、軍工、能源、冶金、化工等幾乎涵蓋所有核心工業的領域,輸送了3500套機器製造圖紙、2950個專題的技術說明書、1100套建設項目資料和950套技術資料。

這些珍貴材料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無異於「天降甘霖」,若不是時代的「機緣巧合」斷然無法輕易獲得。其覆蓋面與傳授程度,在全球技術援助史上都難以找出第二個例子。

而這一切,蘇聯幾乎是無償贈送,唯獨收了一筆費用:文件複印費。

成體系的工業技術轉移後,中國這片傳統的農業土地上直接平地起了高樓,也正式開啟了坦克飛機的製造之路。

後來70年代爆發了石油危機,在經濟和越戰的內外交困下,尼克森深感無力單抗蘇聯,只能向北京暗送秋波。北京抓住了這次太平洋之外的握手,1979年,中美建交籤訂35個條約,其中包含了大量技術方面的合作,中國由此迎來了第二次重化工業升級,真正為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人大溫鐵軍教授指出,工業化就是一個「資本增密」的過程。早期資本的缺乏嚴重限制了越南重工業的發展,成為了越南製造業的瓶頸。

2018年,越南從中國進口了814億人民幣的機械設備,佔該類別的40%;農業機械中,有一半都是來自中國,而本國生產僅佔15~20%。雖然電子設備也是越南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30%的手機零部件,以及70%的製造企業主要零部件仍舊依賴中國的供應。

重工業的落後,讓越南始終沒有脫離被動,只是個材料與設備都靠外國進口的大型組裝車間。

因此,關於「越南到底行不行」,要一分為二地回答:一個選擇了正確發展路線的國家,一套經得起數次考驗的政策,一群同樣深受儒教文化影響、底色是能吃苦耐勞的人民,如果不能因此過上幸福溫飽乃至相對富足的生活,是有悖於客觀規律發展的;如果否定越南,其實等於否定了過去的我們自己

然而,如果妄議越南就此能取代中國,那就好比當年我們高呼超英趕美,也確實有些荒謬無稽。若想建成中國式全產業鏈,重工業是越南首先要跨越的一道大檻,否則哪怕配齊了全套輕工設備,只要但凡一個零部件壞了,都必須從原產國進口,就別提自主升級了。

No.3

越南:競爭者還是追隨者

多年前,越南翻拍過《還珠格格》,還曾一度在中國各社交媒體上反向輸出了不少知名度。陣容配置讓人一言難盡,當然,最讓人匪夷所思的還是中國流行文化在越南備受熱捧的事實。

越南版還珠格格

除此之外,《延禧攻略》等熱播劇、《爸爸去哪兒》等綜藝都在越南廣受歡迎,幾乎與國內同步轉播。

從傳統上講,越南其實屬於東亞儒家文化圈的一份子。兩千年前始皇帝掃六合滅八荒,派河北人趙佗任南海龍川令,當時的轄區大致就是今天的越南;公元前207年秦滅,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定都就定在廣州番禺,廣州著名的步行街北京路當時動工時還意外挖出了南越街道遺蹟,中越聯繫可謂千絲萬縷。

在漢人的持續教化和影響下,越南第一套書面文字系統就是文言文。20世紀初,越南的知識分子甚至還在用中文書寫對漢語和科舉制度的檄文,可見當時中文的影響力。直到1910年法國殖民時期,文言才被拉丁化拼音文字所替代。文化習俗方面,十二生肖、農曆春節等這些傳統都保留了下來,甚至連春運也如出一轍。

從歷史角度更宏觀的層面來看,一直以來,與其說越南是中國的競爭者,不如說是中國發展的區域受益者與追隨者。目前,越南在全球製造業中所處的角色,等同於是中國落後產能的承接國。中國不能也沒有必要一直陷於利潤日漸稀薄的低端產業,那樣既不利於產業升級,也不符合人口現狀。

2011-2017年,中國勞動人口的佔比在老齡化的趨勢下逐年下降;隨著生育率下滑成為既定事實,勞動人口絕對值預計在2030年後將會出現比較大幅下滑。中國需要低廉的越南消費品,去保障一個供給充足、物價平穩的未來。

最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新世紀第三個十年被定義為「中國創新和高科技發展的階段」。低端產業向越南的傾斜和轉移,是邁向高新技術行業必須完成的轉身。然後,中國才能騰出資源與勞動力,朝著更遠大的目標前進。

畢竟,我們曾用十億雙襪子換來一架波音飛機,就是為了未來不再用襪子換飛機。

相關焦點

  • rcep指的是什麼意思?rcep的影響力有多大?
    相信大家都想了解一下,這個英文單詞的意思,對於中國來說,籤署RCEP有什麼影響又有什麼意義呢?中國的加入又會起到什麼作用?下面我們用一組圖來了解下吧。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上午11時45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2020年東協輪值主席國越南的組織下正式籤署。
  • 越南製造為什麼取代不了中國製造
    近幾年很多投資者去越南建廠,特別是這次疫情越南看起來是贏家,蘋果公司4月份開始在越南生產三四百萬部無線耳機,約佔當年供應鏈產能的30%,表明蘋果正在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蘋果的供應商也在越南擴大業務。近向年來很多跨國公司至少將部分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等地,那裡的勞動力更便宜,基礎設施也基本夠用。越南是少數幾個從美中貿易戰爭中真正繁榮起來的亞洲經濟體之一,因為美國對中國產品提高關稅,迫使製造商將業務遷出中國,越南的最低工資水平甚至比柬埔寨還低,每月132億美元至190美元之間。
  • 取代中國?越南製造沒有機會
    2019年8月,富士康在越南購置土地建設廠房,新建越南工廠,同時夏普原計劃在中國建廠生產車載液晶屏,已轉向越南投資10億美元於2020年建成;10月,三星電子關閉在華最後一家手機製造工廠,撤離中國,加重對越南的投資。寶成近幾年遷廠東南亞,越南員工總數逾16萬人。
  • 越南製造業竟想取代中國?美國專家:中國製造無可替代
    越南製造業是想要取代中國嗎?美國專家對此表示:中國製造無可替代!近些年來,我國的製造業發展非常迅速。因此,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現在處於世界前列,而中國製造的名聲卻享譽世界。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力和龐大的人口,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來華興建工廠。
  • 從數據看越南製造對中國的威脅有多大?
    我們翻開寶成以前的財報,可以看出該公司在中國大陸的製造比例不斷下降的過程。根據World footwear year book的數據,2012年中國佔全球鞋類製造的60.5%,而到了2018年仍然佔到55.8%,雖然六年下降了大約5個百分點,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鞋類製造國(第二到第四分別為印度,越南,印尼),中國的比重仍然超過了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
  • 西媒:中國加入RCEP展現長遠眼光
    2020年11月15日,在東協十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15個國家共同籤署了RCEP協定。其中包括許多重量級的大國:中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等。 圖為11月15日在越南首都河內拍攝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儀式現場。
  • 越南本季度開始製造蘋果 AirPods,減少中國製造佔比
    據最新報導,蘋果將在今年加快中國境外的生產布局計劃,將把更多的生產線移至海外。按照計劃,蘋果本季度將把 AirPods 產品生產線首次在越南生產線進行生產。根據 《日經亞洲評論》報告,蘋果目標是在越南製造大約三分之一的基本款 AirPods ,也就是說未來我們很有可能買到的就是刻著:Made in Vietnam 。除了越南之外,蘋果現在也在印度,泰國等地區都計劃進行產業遷移,將逐步減低對於中國製造的依賴。
  • 「越南製造」的阿迪耐克,和中國的「莆田」鞋,比起來有差別嗎?
    但為了趕時髦,中國鞋業又興起了一股「莆田」熱。「越南製造」的阿迪耐克,和中國的「莆田」鞋,比起來有差別嗎? 所謂的「莆田」鞋就是在某些地區生產的,和阿迪耐克這些運動鞋品牌長得一模一樣的鞋,又私人工廠生產,但是並非品牌授權生產。隨著阿迪耐克在中國的代加工廠逐漸減少,許多人都發現自己買到的鞋多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這些小國代加工的。
  • 越南美夢成真?搶走中國40%訂單?外媒:中國筆記本製造中心不保
    隨著世界的發展,各國所追求的方面逐漸全面化,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科技、軍事、農業等領域都十分強大,泰國、越南是知名的蔬果出口大國,近年來也在轉型製造業、加工業大國。中國作為當今的世界工廠,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健全的產業鏈,比如電子設備的手機電腦或是礦產資源的稀土加工大部分都由中國來製造與加工。
  • 越南製造的Nike、Adidas,質量還不及假的「莆田鞋」?
    不知道大家買衣服時有沒有注意到,原先標籤上經常出現的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Made In Vietnam-越南製造漸漸開始嶄露頭角。越南的高私人財富增長率得益於「越南製造」正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中國製造」,國際上也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傳達出—越南開始成為新興的全球製造業中心,這種言論立得住腳嗎?
  • 「越南製造」要崛起了?中國咋辦?
    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憑藉著「人口紅利」以及一系列的優勢條件,吸引了很多外資企業前來中國開辦工廠。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製造業大國,每年銷往全球各地的商品不計其數。正因如此,中國也獲得了一個「世界工廠」的稱號。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高,人均收入越來越高,不少外資企業逐漸有了「撤離」中國的打算。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GDP總量達到了990865億元,距離100萬億元大關只有一步之遙。同年,我國的人均GDP也首次達到了1萬美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7萬多人民幣。
  • 為何俄羅斯不加入RECP原來是這個原因
    主題:俄羅斯怎麼沒進rcep?首先俄羅斯不是沒進RCEP而是可能先緩兵之計,看看情況再說,而且RCEP是促進區域內自由貿易的,以中國貿易主體為主的自由經貿體,而俄羅斯也有了EAEU的自由經貿組織,所以不急於一時加入,因為很多貿易夥伴其實有所重合
  • 在越南可得擦亮眼睛!當地人推薦的美食怎麼是這?嫌命長才敢吃吧
    越南是中國的鄰國之一,由於距離非常近,也是很多遊客的首選地之一。越南和中國雖然是鄰國,然而在飲食上面還是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很多去越南旅的遊客都對在越南的飲食有著高地不一致的評價,但是無可否認的他們都說在越南吃飯一定要擦亮眼睛,要看清食物最本身是什麼,不知道用的是什麼樣的食材。
  • Woolworths紙袋產地從中國換越南,大批顧客仍不滿:要澳洲製造
    1、中國製造不接受,越南製造還是被噴最近為了一個購物紙袋,Woolworths超市可以說是頭疼地不行。上周,Woolworths超市在推出了新的購物紙袋之後,被細心的顧客指出紙袋是中國生產的,這一細節也引發了很多顧客的不滿。
  • 為何中國吃貨,不吃越南大蝦?網友:我們愛吃,更惜命!
    在以」吃「為傲的中國,如果要問」吃「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什麼意義,只能說」別人吃是為了活著,而中國人活著是為了吃「。也許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這句話可能有點誇張,但是這句話卻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中國吃貨的力量。但是對於識」食物「為俊傑的中國人來說,越南大蝦卻遭到了中國吃貨的拒絕,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出在這條作為滋養越南捕魚業的湄公河裡,據悉,近兩年來,由於湄公河兩岸的許多工廠不經過廢水處理就直接排在了河裡,造成了湄公河汙染非常嚴重。而這些原本新鮮肥碩的魚蝦生長在被汙染的河水裡,顏色也因此變得奇怪,全身呈現出深藍色,讓人看了不禁以為是變異一般。
  • 越南真會衝擊中國製造業嗎?
    此外,越南製造很大優勢在於廉價勞動力,越南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青年,人口紅利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並且,越南的國家局勢比較穩定,越南工業區的土地價格也比較低。越南人均工資也遠比中國廉價,這意味著商品成本降低,生產商們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 越南最接地氣的道觀,神像全由紙漿製造,歷經百年還完好無損
    越南,其北部在封建王朝時期是中國固有領土,在清王朝落敗時脫離出去獨立成國,剛開始獨立出去的越南還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原本他們都是說中文和寫漢字的,為了不被中國文化束縛,他們就把漢字更改為改越文,儘管如此,當地的春節掛紅燈籠貼春聯還保留著。
  • 退出中國製造,蘋果公司生產線轉向越南,不僅僅是為了擴大收益!
    11月27日最新消息,路透社爆料稱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蘋果最大代工廠商富士康應客戶要求,將部分iPad和MacBook組件工廠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據了解,富士康在越南的工廠將於2021年上半年正式上線,這些生產線將取代中國富士康工廠的部分生產。
  • 越南製造的耐克、阿迪達斯質量怎麼樣?還不及莆田鞋!
    我們還以為全世界都在用「中國製造」,其實「越南製造」已經慢慢嶄露頭角。很多品牌的代工廠都轉移到了越南,耐克、阿迪達斯也在越南設廠,其實是因為中國工人的工資越來越高,這些品牌考慮到生產成本,不得不重新選擇代工國家。那越南製造的耐克、阿迪達斯質量怎麼樣呢?
  • 在越南中國工廠的江湖
    他兩手一攤,「說白了,越南就是一個中轉站。而你就是客戶在越南的零部件倉庫,而且是免費的。」河內夜市到處都是賣越南製造的鞋店攝影/《財經》記者陳瀟瀟決定來越南之前,股東群裡雞飛狗跳,保守方怕一旦出問題,國內輸血,越南成了無底洞。